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67篇 |
免费 | 1749篇 |
国内免费 | 125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5篇 |
大气科学 | 1588篇 |
地球物理 | 1693篇 |
地质学 | 3577篇 |
海洋学 | 750篇 |
天文学 | 317篇 |
综合类 | 661篇 |
自然地理 | 74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127篇 |
2023年 | 176篇 |
2022年 | 326篇 |
2021年 | 346篇 |
2020年 | 329篇 |
2019年 | 310篇 |
2018年 | 362篇 |
2017年 | 356篇 |
2016年 | 380篇 |
2015年 | 270篇 |
2014年 | 383篇 |
2013年 | 364篇 |
2012年 | 288篇 |
2011年 | 324篇 |
2010年 | 346篇 |
2009年 | 351篇 |
2008年 | 336篇 |
2007年 | 303篇 |
2006年 | 282篇 |
2005年 | 252篇 |
2004年 | 176篇 |
2003年 | 209篇 |
2002年 | 207篇 |
2001年 | 178篇 |
2000年 | 224篇 |
1999年 | 335篇 |
1998年 | 295篇 |
1997年 | 309篇 |
1996年 | 281篇 |
1995年 | 226篇 |
1994年 | 207篇 |
1993年 | 147篇 |
1992年 | 131篇 |
1991年 | 100篇 |
1990年 | 76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69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4篇 |
1958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Shi-Chuan Zhang Xiang-Cong Kong Yue-Ying Zhou Ling-Yao Chen Xiao-Ying Zheng Chun-Ling Xu Bao-Qiang Lao Tao An 《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英文版)》2021,(10):164-174
The discovery of pulsa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field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As the astronomical equipment produces a large number of pulsar data,an ... 相似文献
952.
我国地面气温参考站点遴选的依据、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由于城市化和观测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现有国家级气象台站网观测的地面气温资料许多已不能满足气候变化检测研究的要求。利用我国全部气象观测站网的台站信息,对地面气温资料序列质量进行了系统评价,遴选出可用于气温变化研究的参考站点。这项工作建立了地面气温参考站点遴选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并据此确定了138个地面气温参考站。这些台站可代表背景地面气温场,其长期气温观测资料可用作城市台站或国家级台站城市化增温评价的参考,也可直接用于我国地面气温变化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953.
通过对热带碳循环\"973\"项目于2008年暖池区专题航次采集的KX08-97321-2柱状样(01°25.01'S,157°58.91'E; 水深1897m)进行Ⅹ射线荧光光谱(XRF)扫描以及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测定,结果发现,ln(Ba/Ti)和ln(Ca/Ti)指示的赤道西太平洋古生产力在过去的370ka以来具有明显的冰期-间冰期变化和岁差周期。间冰期ln(Ba/Ti)的平均值比冰期的高13 % ,说明古生产力冰期低、间冰期高。然而,温跃层替代指标显示该海域温跃层深度的变化不具有简单的冰期-间冰期变化模式,说明温跃层深度不是控制该地区古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相反,该地区温跃层的营养物供给受南大洋的影响,可能是影响古生产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可能是高低纬度过程的相互作用导致古生产力变化出现29ka和19ka的周期。 相似文献
954.
通过对内蒙古二连盆地西南部第四纪地层剖面进行系统测制,结合古生物化石建立起该区第四纪以来相对完整的地层层序,并对剖面上所采集的粘土矿物样品进行Ⅹ射线衍射分析,以及根据样品中的粘土矿物成分、质量分数对本区古气候演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研究区早更新世-晚更新世中期沉积物中,大量出现高质量分数的伊蒙混层和蒙脱石,反映季节性冷暖、干湿交替的古环境气候; 而晚更新世晚期地层中,伊蒙混层显著减少,伊利石增加,且总体含量高于高岭石,表明该区气候变冷且转为干旱; 全新世地层中,高岭石、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均有所增加,该时间段内化学淋滤作用仍然较弱,降雨量继续减少。总体而言,本区的古气候在第四纪经历了由干湿交替到温凉偏干的过程。与岩石地层、地貌特点组合等所反映的古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955.
山地系统提供了诊断和分析全球变化的最佳场所,通过对山地环境的研究,了解山地系统内物理、地球化学和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可以准确理解山地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的贡献及反馈机制。本文重点针对山地系统的一系列研究计划、山地环境要素研究和近年的研究热点碳循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并提出了未来山地环境研究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山地环境研究蓬勃兴起,推行了一系列研究计划,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山地气象、水文、生物、生态、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影响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更是在全球碳循环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山地环境碳库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的山地环境研究在今后应更加关注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1)山区环境变化指标的长期监测和分析; 2)开展山地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研究; 3)基于模型的不同类型山区环境变化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956.
研究了埋藏—成岩—抬升变形过程中盖层封闭性的演化特点,开展了构造变形过程中盖层破裂实验。认为泥岩在高演化阶段封闭性变差并不具有普遍性,在深埋条件下和构造稳定区,高演化泥岩仍可具有良好的封闭性; 构造抬升是盖层封闭性发生破坏的主要因素; 力学实验表明,膏盐岩盖层在极小的埋深(1000 m左右)下就有很强的塑性,其极限强度很低,应变很大,是优质盖层; 泥岩盖层在浅埋藏条件下,容易产生破裂,但在深埋条件下(围压超过50 MPa),泥岩表现出塑性流变,仍然具有较好的封闭条件; 泥灰岩破裂强度随着埋深的变化不明显,始终表现为比较强的脆性,高压下容易产生破裂。 相似文献
957.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1储层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到好的特点,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长81砂岩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以次生溶蚀粒间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目前储层正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主要发育压实、胶结、溶解和交代4种成岩作用类型。机械压实作用是造成长81储层埋深小于2 000 m砂岩原生孔隙大量丧失、渗透率急剧减小的主要原因,随着埋深增加,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逐渐减弱。胶结作用对储集物性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各种胶结物沉淀析出、充填孔隙、堵塞吼道,其中黏土矿物和晚期碳酸盐胶结是致使储集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但孔隙衬里绿泥石、自生高岭石和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且孔隙衬里绿泥石胶结作用的建设性大于破坏性,其在减弱机械压实强度,抑制硅质胶结物发育的同时,为后期酸性有机流体的进入以及溶解产物的带出提供了有效通道,有利于溶蚀孔隙的发育。长81储层在埋深1800 m、2000 m、2100 m和2300 m附近存在4个次生溶蚀孔隙发育带,以长石颗粒的溶解为主。研究表明,溶解和孔隙衬里绿泥石胶结作用均很发育的层段是长81储层油气储集的最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958.
959.
介绍了一种雾的客观预报方法,并研制了一个与STYS接口的雾的客观预报自动化业务系统,对雾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60.
近地表大气环境变化主要包括近地表气象因素(大气压强、温度、降雨)变化及台风、日食活动等。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2003—2013年湖北省数字化地壳形变潮汐分钟值资料进行处理后发现,近地表大气环境因素对形变观测数据具有不同频段上的特征变化影响。大气压强和温度对形变观测的响应频段主要集中在较低频段(64—128分钟);降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全日波(0—32分钟)范围内且存在高频、非潮汐成份。而台风在较高频段上有明显响应,频段分布在1—4秒和2—4分钟之间。黄梅台应变观测对2009年日食事件在128—256分钟低频段上有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