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2篇
  免费   1650篇
  国内免费   1039篇
测绘学   482篇
大气科学   870篇
地球物理   1375篇
地质学   2939篇
海洋学   684篇
天文学   296篇
综合类   413篇
自然地理   592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孙浩  徐延杰  陈进  雷琳  计科峰  匡纲要 《遥感学报》2023,27(8):1951-1963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多源遥感影像目标识别系统已逐步在空天遥感情报侦察、无人作战自主环境认知、多模复合末制导等多个军事场景中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深度学习理论上的不完备性、深度神经网络结构设计工程上的强复用性、以及多源成像识别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易受到各类干扰等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现有识别系统在对抗攻击鲁棒性方面评估不足,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本文首先从深度学习理论不完备性和识别系统攻击样式两个方面分析了潜在安全风险,并重点介绍了深度识别模型对抗样本攻击基本原理和典型方法。其次,针对光学遥感影像和SAR遥感影像两类典型数据形式,从鲁棒正确识别率和对抗攻击可解释性两个方面开展多源遥感影像深度识别模型对抗攻击鲁棒性评估,覆盖了9类常见深度识别网络架构和7类典型对抗样本攻击方法,验证了现有深度识别模型对抗攻击鲁棒性普遍不足的问题,分析了对抗样本与正常样本的多隐层特征激活差异,为下一步设计对抗样本检测算法和提升模型对抗鲁棒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In this study, we performed an integrated investigation of K and Mg isotopes in hydrothermally altered rocks from the giant Dexing porphyry Cu deposit in China. Both the altered porphyry intrusion and the surrounding wall rocks exhibit large variations in K and Mg isotope compositions, with δ41K values ranging between-1.02‰ and 0.38‰, and δ26Mg values ranging between-0.49‰ and 0.32‰. The δ41K and δ26Mg values of the majority of altered samples are higher than the isotopic baseline values for upper continental crust. We attribute the general increase in δ41 K and δ26Mg in altered rocks to hydrothermal alteration,which caused preferential incorporation of heavy K and Mg isotopes in alteration products, particularly phyllosilicates. However,a few altered samples show anomalously low δ41K and δ26Mg values. The δ41K and δ26Mg values do not correlate with K and Mg concentrations, or mineralogy of altered samples. The variable K-Mg isotope data likely reflect fluids of different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or different isotopic compositions. Based on the combined K-Mg isotope data, at least three groups of hydrothermal fluids ar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Dexing porphyry deposit. Therefore, K-Mg isotopes are potentially a novel tracer for fingerprinting fluids in complex hydrotherm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03.
    
Highway frost heave and thawing settlement caused by water migration towards the freezing front and ice lens development is widespread in the alpine meadow area of the southeast Qinghai-Tibet Plateau (QTP).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on a highway reconstruction and expansion project in the QTP was carried out in this work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fine particle content, initial water content, and the number of freeze-thaw cycles (FTCs) on frost depth, temperature gradient (Grad T), total water intake, and water intake flux.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a modified model of migration potential related to fine particle content, freeze-thaw history, and freezing time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fine particle content, the frost depth of soil decreases, the curve of total water intake over time is transformed from an S-shape to an arch, and the curve of water intake flux over time is transformed from a peak shape to descending shape. The variation trend of migration potential with freezing time and the freeze-thaw history is the same as that of water intake flux with freezing time and freeze-thaw history. The variation trend of soil intake flux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to determine the variation trend of soil migration potential.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subgrade in the alpine meadow area of the QTP.  相似文献   
104.
GEOCHRONOLOGY OF ~(Ar)/~(39)Ar DATING IN THE BASEMENT ROCKS IN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05.
微型抗滑桩土拱效应空间特征的细观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春林  李晋 《岩土力学》2012,33(6):1754-1760
目前研究中大多将土拱效应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而微型抗滑桩由于桩径小,在承担滑坡推力时将发生较大的变形,其土拱效应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三维空间特征,目前的研究方法难以考虑这一问题。为此采用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颗粒元程序PFC3D,利用平行黏结模型建立微型抗滑桩进行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微型抗滑桩系统中土拱主要出现在接近滑面的深部和中部土体中,浅部土体中土拱受到桩身位移的影响无法成型,且桩间以水平土拱为主,桩长和桩身刚度对微型抗滑桩系统的土拱分布影响不大;随着桩间距的增加,土拱的形成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东缘上石炭统KT-Ⅰ油层组主要发育局限海台地-开阔海台地碳酸盐沉积,间夹蒸发岩层。由于区域性白云石化作用,KT-Ⅰ油层组中白云岩广泛分布,为主要油气储集层。研究表明,白云岩中白云石为泥晶、粉晶或细晶,半自形-他形;略富钙,有序度较低(0.336~0.504);δ18OPDB值在-1.06‰~+2.45‰之间,比石炭纪海水(δ18OPDB值介于-1‰~-2‰之间)偏正;δ13CPDB值在+3.36‰~+5.94‰之间,与石炭纪海水(δ13CPDB值介于+3.1‰~+4.7‰之间)接近;锶同位素值接近石炭纪海水(87Sr/86Sr值在0.7082~0.7088之间);微量元素Mn含量平均为92.57 μg/g,Fe含量平均为447.52 μg/g,接近被交代的灰岩含量;Na和K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98.80 μg/g 和5.89 μg/g,显示交代流体为蒸发海水。上述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研究区石炭系KT-Ⅰ油层组白云岩具有渗透-回流机理白云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7.
在甘肃天水地区每年由降雨诱发的黄土-泥岩滑坡灾害事故很多,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探索该类斜坡的滑动破坏过程与机理,在野外地质调查、工程地质钻探及岩土体力学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大型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上部黄土+下部泥岩”二元结构类型斜坡在强降雨作用下的动态变形演化过程,揭示该类斜坡的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强降雨作用下斜坡变形破坏以滑动破坏为主,水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土体自重、引起土体强度降低、降低结构面的抗滑力、产生孔隙水压力及降低有效应力等几个方面,斜坡的破坏模式则主要表现为坡肩侵蚀→微裂隙产生、发展、贯通→斜坡局部滑动破坏→斜坡整体滑动破坏。研究结果对天水地区该类滑坡的早期识别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为该类滑坡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谭捍东  陈乐寿 《现代地质》1997,11(3):393-400
简述了包括Robust估计、阻抗张量分解、Rhoplus理论、二维快速松弛反演、静位移校正等一些先进的大地电磁资料处理和反演方法的理论。结合INDEPTH MT实测资料例举了它们的应用效果。提供了一套处理野外资料的系统流程。  相似文献   
109.
塔里木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塔里木地区是以当今的塔里木盆地为主体并包括其周边山地的广大地区,北至中天山,南至西昆仑山,西至我国国界,东至阿尔金山,面积逾100万km2。在39个露头剖面和钻井剖面的各种单因素定量及定性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出了塔里木地区寒武系下、中、上统的各种单因素图及相应的寒武纪早、中、晚世的岩相古地理图。这些岩相古地理图最主要的特征是定量,即每个古地理单位的划分和确定都有确切的定量资料与定量的单因素图。这种定量的岩相古地理图在塔里木地区还是首次出现。在早寒武世,塔里木地区是一个碳酸盐岩台地,其中散布着准滩、云坪和膏盐湖。其北侧和东北侧是南天山和塔东硅岩石灰岩泥岩盆地。其南侧是昆仑台地,其中有2个小陆地。其东南侧有阿尔金陆。中寒武世和晚寒武世的岩相古地理格局与早寒武世相似,但陆地面积逐渐缩小,盆地面积逐渐扩大,塔里木碳酸盐岩台地变化不大。从早寒武世到晚寒武世是一个逐渐的海进过程。  相似文献   
110.
中国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中国早、中、晚寒武世和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诸文的继续。在笔者等的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区(主要是蒙兴地区、昆仑秦岭地区、西藏地区、海南岛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地质资料,编制出了中国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图,并撰写出本文。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研究程度较高,其岩相古地理图和文字论述都是定量的。其他地区的研究程度较低,其岩相古地理图和相应的文字论述则是定性的和概略性的。中国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的基本格局仍和早奥陶世的一样为“两槽和三台相间分布”。两槽即天山北山蒙辽吉槽地和昆仑秦岭槽地,三台即准噶尔蒙兴台地、塔里木柴达木华北台地和西藏华南台地。但是这些古地理单元及其次级古地理单元的特征却与早奥陶世的有所不同或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