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88篇 |
免费 | 2155篇 |
国内免费 | 12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25篇 |
大气科学 | 984篇 |
地球物理 | 1319篇 |
地质学 | 3600篇 |
海洋学 | 1029篇 |
天文学 | 178篇 |
综合类 | 527篇 |
自然地理 | 5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202篇 |
2023年 | 273篇 |
2022年 | 417篇 |
2021年 | 481篇 |
2020年 | 449篇 |
2019年 | 450篇 |
2018年 | 418篇 |
2017年 | 415篇 |
2016年 | 416篇 |
2015年 | 392篇 |
2014年 | 468篇 |
2013年 | 450篇 |
2012年 | 447篇 |
2011年 | 394篇 |
2010年 | 385篇 |
2009年 | 340篇 |
2008年 | 304篇 |
2007年 | 344篇 |
2006年 | 270篇 |
2005年 | 206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112篇 |
2002年 | 146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133篇 |
1998年 | 135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83篇 |
1995年 | 96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灌木林地的静态持水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5种次生演替灌木林类型的土壤和枯落物的持水性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当地的阔叶红松林相比灌木林在水源涵养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5种灌木林类型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在20.90~33.48t/hm^2间和12.83~25.07t/hm^2间,其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也分别为1927.12~2816.55t/hm^2间和505.09~865.15t/hm^2间。对5种次生演替灌木林地的持水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其静态持水能力的大小依次为胡枝子灌丛、珍珠梅灌丛、接骨木灌丛、榛子灌丛和绣线菊灌丛。 相似文献
42.
基于环境因素约束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农户土地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果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测度只考虑“好”产出,而忽略“非意欲”的环境产出,可能造成测度结果不准确。因此,将“非意欲”产出引入农户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利用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测度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并探讨其效率状况及影响因素。主要的结论如下:① 调查区域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平均值仅为0.612,效率值总体不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不同规模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二者呈现“U型”变化趋势。② 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其中,农户生计方式兼业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种植结构调整虽然能够增加农户农业收入,但不利于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对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正面影响,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小规模化经营和土地细碎化消减了正面影响。土地产权的稳定性能够提升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但无论是集体土地产权还是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户间非正式的土地流转产权关系稳定性较差,不利于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3.
基于Google Map API的电信基站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基于Google Map API开发电信基站信息管理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利用Google Map提供的应用程序开发接口,以B/S方式灵活地实现了电信基站位置漫游,基站信息的维护和表现等功能。 相似文献
44.
分别利用GLOBK和QOCA软件对陆态网络260个基准站的GNSS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站点在ITRF2008框架下的坐标和速度。通过比较分析两个软件的解算结果,证明了QOCA 软件能更好地处理测站位移的非线性变化,并通过拟合周年、半年项、剔除共模误差等手段提高解算精度。结果表明,相比于GLOBK软件,QOCA软件得到的拟合残差序列的RMS在E、N、U 3个方向上分别减小70%、80%和70%。 相似文献
45.
内蒙古贺根山蛇纹岩化流体来源的H-O-B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贺根山蛇绿岩带内3个采样点的蛇纹岩样品开展了主量、微量元素和H-O-B同位素分析,以揭示其构造属性、蛇纹石化温度和流体来源。贺根山蛇纹岩具有低Al_2O_3含量(0.2%~1.3%)、高Mg~#(89~92)特征,为难熔地幔残余。蛇纹岩的U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对富集LILE和亏损HFSE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点,反映其原岩为化学成分高度亏损的俯冲带型(SSZ)超基性岩。样品的dD值相对均一(dD=-120‰~-133‰);理论计算显示,这些蛇纹岩的H同位素组成可能是蛇绿岩剥露地表后与区域大气降水发生再平衡作用的结果。贺根山蛇纹岩的d~(18)O变化在4.3‰~9.8‰之间,反映不同地点蛇纹石化的温度存在差别:其中贺根山东样品具有相对较高的d~(18)O值(d~(18)O=7.7‰~9.8‰),蛇纹石化温度为90~130℃,同时部分样品中出现碳酸盐矿物,表明蛇纹石化作用发生在近海底环境;小坝梁样品具有最低的d~(18)O值(d~(18)O=4.3‰~5.0‰),其蛇纹石化温度在205~235℃之间;贺根山南样品的d~(18)O值变化范围较大(d~(18)O=6.0‰~9.7‰),其蛇纹石化温度在90~170℃之间。3个采样点蛇纹岩的d~(11)B值也显示出一定的变化(d~(11)B=9.1‰~14.7‰),指示蛇纹石化流体来源于脱水的蚀变洋壳和海底沉积物;理论模拟和计算结果显示,这些板片流体的d~(11)B值变化在15‰~25‰之间。 相似文献
46.
川西108国道高位崩塌成因与运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5月25日于川西108国道某段发生的高位崩塌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综合地质调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爆破振动效应分析以及历史崩塌与降雨关系的统计分析,得出了地形高陡、岩体破碎及降雨诱发等是崩塌产生的主要原因,爆破振动对其也有轻微间接影响。根据边坡形态及塌落高度,运用运动学原理及能量法还对崩塌体的撞击速度及冲击力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47.
Initial coagulation rates of colloidal hematite (-Fe2O3) particles (diameter less than 0.1 µm) were measured experimentally in well-defined laboratory systems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The relative stability ratio,W, was obtained at various ionic strengths in NaCl medium and at pH values in the range from 3 to 12. ExperimentalW values ranged from 1 to 104 in various systems. The results delineate the roles ofspecific andgeneralized coagulation mechanisms for iron oxides. Among the specifically-interacting species (G
ads
0
>G
coul
0
) studied were phosphate, monomeric organic acids of various structures, and polymeric organic acids. The critical coagulation-restabilization concentrations of specifically-interacting anions (from 10–7 to 10–4 molar) can be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effects of non-specific electrolyte coagulants (10–3 to 10–1 molar). The laboratory results are interpreted with the help of a Surface Complex Formation/Diffuse Layer Model (SCF/DLM) which describes variations of interfacial charge and potential resulting from variations of coagulating species in solution. Comparison of thes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ith observations on iron behavior in estuarine and lake waters aids in understanding iron removal mechanisms and coagulation time scales in natural systems. 相似文献
48.
在频率域,利用地震记录反卷积恢复地面运动,由于FFT运算导致的谱泄漏与系统传递函数对高频与低频的放大效果会导致地面运动恢复失败,本研究采用重叠加窗方式,可避免单一加窗的时域失真,并减小频域谱泄漏。结果表明,恢复地面运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9.
RC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静力弹塑性分析验证过程中遇到的几种情况及其产生原因,指出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从框架结构的侧移模式出发,导出结构一定性能水平的目标顶点位移,建立结构目标顶点位移与等效位移的关系式,根据位移反应谱,由等效位移推出框架结构在各性能水平的目标周期。然后,由pushover曲线确定结构刚度退化机理,导出结构各性能水平相应的自振周期比例关系,根据结构各性能水平自振周期与目标周期的关系确定结构最优设计方案。通过例题加以验证,说明了此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0.
本文提出以粉末样品直接压饼法测定岩石化探样品中的微量U,Th,其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各类地质样品,尤其是岩石化探样品测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