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8篇
  免费   602篇
  国内免费   1058篇
测绘学   372篇
大气科学   606篇
地球物理   467篇
地质学   1659篇
海洋学   418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73篇
自然地理   41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Progress in Semi-arid Climate Change Studies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article reviews recent progress in semi-arid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in China.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reas of semiarid regions have increased rapidly during recent years in China,with an increase of 33%during 1994-2008 compared to 1948-62.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 expansion rate of semi-arid areas over China is nearly 1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arid and sub-humid areas,and is mainly transformed from sub-humid/humid regions.Meanwhile,the greatest warming during the past 100 years has been observed over semi-arid regions in China,and mainly induced by radiatively forced processes.The intensity of the regional temperature response over semi-arid regions has been amplified by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s and human activities.The decadal climate variation in semi-arid regions is modulated by oceanic oscillations,which induce land-sea and north-south thermal contrasts and affect the intensities of westerlies,planetary waves and blocking frequencies.In addition,the drier climates in semi-arid regions across China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weakene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recent years.Moreover,dust aerosols in semi-arid regions may have altered precipitation by affecting the local energy and hydrological cycles.Finally,semi-arid regions in China are projected to continuously expand in the 21st century,which will increase the risk of desertification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02.
利用重力和地形观测反演中国及邻区地壳厚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尝试了直接利用布格重力数据和地形数据反演计算中国及邻区的地壳厚度的方法. 为减小区域不均衡性和重力反演中的不唯一性的影响,本方法利用地表地形起伏修正传统反演方法中的参考深度,并经过多次的迭代使得反演结果逼近真实值. 在此基础上,绘制了中国及邻区1deg;times;1deg;网格的地壳厚度图,对中国及邻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和莫霍界面的起伏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其相关性系数为-0.993. 其地形起伏与莫霍界面的起伏之间也呈现出了海、陆不同的线性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1. 相关性计算结果显示,重力数据揭示的大陆和海洋的交界大致为水下800 m. 为了探讨地球曲率对该算法可能的影响, 还分别计算了分区反演以及整体区域反演两种模式,研究发现两者得到的地壳厚度偏差在5km以内,并分析了可能产生偏差的原因. 比较本文结果与地震测深及其它研究结果表明,独立使用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形数据,能较为可靠地反演出中国及邻区地壳厚度.   相似文献   
103.
东亚夏季风推进过程的气候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利用1951~2001年NECP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及中国东部366站1957~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提出东亚夏季风推进过程的定量指标,分析东亚夏季风推进过程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标准降水指数为1.5的等值线较好反映了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的南北移动,以及雨带推进过程中呈现的阶段性与突变性特征。东亚夏季风的推进过程具有显著年代际变化,与夏季风前沿位置有关的指标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后发生显著变化,与夏季风推进强度有关的指标则在70年代末出现突变。60年代中期前,南海夏季风的建立时间较迟,但北推较快,夏季风前沿到达华北地区时间较早,在华北地区维持时间长,夏季风的北界位置偏北,华北雨季、淮河梅雨明显。70年代末以后南海夏季风的建立时间较早,夏季风前沿附近南风强度明显偏弱,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华北雨季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4.
1 About usThe 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 (IGBP) is an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 initiated and orga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Unions (ICSU) in 1986 (http://www.igbp.kva.se). The IGBP's mission is to de…  相似文献   
105.
世界自然遗产事业发展潜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遗产(以下简称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在策略、重点与工作方式上出现许多新的趋向。《凯恩斯决议》的修订突出对生态、地质演进及生物多样性价值的重视,并提高人们对自然遗产的认识水平,有助于完善自然遗产地的覆盖范围和世界遗产名录平衡性问题。这将加快自然类遗产的申报,尤其是涉及水圈的自然遗产,如海洋、淡水、山地及与此有关的生物多样性的自然遗产地的保护成为热点。国际协作使得跨国自然遗产的联合申报成为必然趋势。随着遗产保护地由点向线、面的扩展,绿色廊道遗产的建设将促进自然遗产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6.
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陆林  葛敬炳 《地理研究》2006,25(4):741-750
旅游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旅游业和城市化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在对所能获得的国内外有关旅游城市化研究的代表性论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从旅游城市化的概念、类型、特征及其影响等方面对旅游城市化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旅游城市化作为城市化的一种模式,为我国的城市化道路指明了一条方向。加强旅游城市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有利于我国城市化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7.
张生元  武强  成秋明  葛咏 《地球科学》2006,31(3):389-393
为了使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被广泛用于点事件预测的证据权方法能对面事件进行评价和预测,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模糊训练层的证据权方法.它是一种更广泛的证据权方法, 与普通证据权方法所不同的是, 它的训练层是模糊集合, 其取值是它的隶属度.通过适当的变换也可以把点训练层转换为模糊集合.因此, 该方法可以对面事件、点事件和线事件进行评价和预测.该方法可以处理训练层和证据层均为模糊集合的情况, 被称为双重模糊证据权方法.作为该方法的一个应用实例, 本文介绍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晋陕蒙地区土地沙漠化评价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8.
青藏高原多期次隆升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西部环境变迁起着决定性影响。通过对柴达木、吐鲁番—哈密、塔里木盆地的演化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研究,以柴达木盆地为时空坐标,认为高原隆升可分为三大阶段:(1)古近纪期间青藏高原隆升仅限于冈底斯山一带。当时,受行星纬向气候带控制,中国西北地区为干旱亚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环境,大面积准平原化、泛盆地化,在构造上处于伸展-夷平的拉张环境,与现今亚洲大陆东部相似;(2)青藏高原整体的初次隆升发生在中新世早—中期(23~11·7Ma)。因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的阻隔,古近纪的纬向气候带逐渐转变为中亚季候风,古黄土(22Ma)、三趾马动物群的发育,说明高原北缘当时为干旱的荒漠草原环境。同时,这次隆升引起中—晚中新世中国西部广袤地域古地形-构造面貌的变化;(3)形成现今高原面貌的末次快速隆升发生在0·9~0·8Ma。早更新世晚期,印度洋快速扩张,印度板块向中亚大陆脉冲式(A型)陆内俯冲,使得高原快速挤压隆升。这次隆升不仅使高原本身的环境骤变,出现第四纪以来最大的冰川,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高寒草原,而且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化,促使北极圈冰盖的形成。同时,高原隆升使高原内部和周边出现强烈的挤压构造变形,如柴达木、河西走廊、塔里木、吐鲁番—哈密、准噶尔等诸盆地内几万米厚度中—新生界的构造变形与昆仑山、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的挤出式双向推覆隆升,形成了中国西北的盆-山地貌。现今,随着青藏高原的持续隆升,高寒草原开始退化,造成中国西北地区大面积的荒漠化,成为制约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9.
1 Introduction Mesozoic volcano-intrusive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Da Hinggan Range of northeastern China, and ar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spectacular geological sights in eastern Asia. Recently, studies on granites with high εNd(t) values and Phanerozoic crustal growth in the Centra Asian Orogenic Belt have greatly promoted fundamental research into the geology of this area (Jahn et al., 2000, 2001, 2004; Wu et al., 2000, 2002, 2003). However, work on the eruption time,…  相似文献   
110.
2005年6月17~24日,华南地区发生了连续多日的暴雨天气过程,其显著特征是存在着南北两条雨带,北支雨带(福建中北部)由准静止的梅雨锋造成,南支雨带(广东中东部)发生在锋前暖区之中,这种连续多日共存的双雨带现象引起了气象学家的广泛关注.为了探究锋面和锋前暖区暴雨的成因,加深这两类不同性质暴雨的认识,利用NCEP每6 h一次的1°×1°经纬度再分析资料以及华南地区加密观测的逐小时地面降水等资料,以此次连续多日维持的双雨带降水过程为例,详细分析了锋面附近与锋前暖湿区内暴雨系统的主要物理差异.结果发现:梅雨锋暴雨和锋前暖区暴雨不仅在中尺度雨团活动、系统动力结构、大气不稳定机制和大气加热结构等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在水汽输送、中尺度环境以及与暴雨有关的垂直环流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点,这些差异可能是造成锋前暖区暴雨难以模拟和预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