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85篇 |
免费 | 3049篇 |
国内免费 | 164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75篇 |
大气科学 | 1615篇 |
地球物理 | 2292篇 |
地质学 | 4831篇 |
海洋学 | 1322篇 |
天文学 | 390篇 |
综合类 | 865篇 |
自然地理 | 99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254篇 |
2023年 | 317篇 |
2022年 | 539篇 |
2021年 | 621篇 |
2020年 | 551篇 |
2019年 | 556篇 |
2018年 | 530篇 |
2017年 | 497篇 |
2016年 | 559篇 |
2015年 | 551篇 |
2014年 | 609篇 |
2013年 | 622篇 |
2012年 | 620篇 |
2011年 | 577篇 |
2010年 | 549篇 |
2009年 | 616篇 |
2008年 | 579篇 |
2007年 | 511篇 |
2006年 | 417篇 |
2005年 | 350篇 |
2004年 | 265篇 |
2003年 | 210篇 |
2002年 | 241篇 |
2001年 | 224篇 |
2000年 | 207篇 |
1999年 | 257篇 |
1998年 | 205篇 |
1997年 | 178篇 |
1996年 | 199篇 |
1995年 | 145篇 |
1994年 | 136篇 |
1993年 | 129篇 |
1992年 | 123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66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8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δ-维生素E和迷迭香在鲱鱼油中的抗氧化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鲱鱼油中分别加入抗氧化剂δ-维生素 E,迷迭香及其混合物 ( KEMIN- Europe,含有 δ-维生素 E和迷迭香 )。在氧化诱导器 ( Metrohm Rancimat,80℃ )中测定每一抗氧化剂的诱导时间 ,结果表明 ,迷迭香比 δ-维生素 E稳定鱼油的性能好。混合天然的抗氧化剂较单一天然抗氧化剂效率要高 ,迷迭香和δ-维生素 E彼此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92.
993.
非洲\"铜带\"铜钴工业地域综合体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铜带”是世界上最大的铜钴工业综合体之一。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揭示了“铜带”铜钴工业的地域组合特征及空间布局的内在联系规律;剖析了“铜带”铜钴工业地域综合体形成的主要地理条件,尤其是制约冶金工业生产布局的矿物资源、电力和交通运输条件;探讨了主导工业部门在工业地域综合形体形成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联动”和“极化”作用。这对我国在矿山开发过程澡,充分发挥矿业的主导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94.
995.
黄波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1996,21(1):86-89,100
模糊查询通常包含模糊单词和3种算子——语气算子、模糊化算子和判定化算子。通过模糊集合论,可表示这些模糊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扩展SQL表达模糊查询,并将其转化为标准SQL加以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解南京江北地区降水化学特征,分析了2011年3—6月共25个降水日的109个降水样品中的主要水溶性离子,并利用后向轨迹模式探讨了降水气团来源.结果表明:1)南京地区3—6月降水主要受南、北2种气团影响,北方气团降水的主要离子浓度高于南方气团降水.2)海盐示踪法和相关性分析显示,降水中NO3-和SO42-主要来自燃煤、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Ca2+主要来自地壳源;Cl-主要来自海洋;海洋源和陆源对Mg2+和K+都有贡献,Mg2+的陆源贡献大于海洋源贡献,K+受海洋源的影响程度要低于Mg2+.3)南、北气团初期降水的各离子浓度高于总降水的各离子浓度,且初期降水的主要离子的富集系数高于总降水.这说明在降水初始阶段,雨水对南京大气中污染物(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的云下冲刷去除作用较强,降水的离子浓度最高,局地源对降水离子的贡献较明显. 相似文献
997.
东亚多卫星集成降水业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止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的集成应用,能够充分发挥静止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的各自优势。东亚多卫星集成降水业务系统采用拉格朗日集成算法,利用静止气象卫星的红外观测信息计算的红外冷云移动矢量,为极轨气象卫星微波降水的发展提供约束条件,实现了静止气象卫星红外观测信息与极轨气象卫星微波降水的集成,综合了两类卫星观测的优势。同时业务系统的设计考虑了多数据分级管理、多业务单元的协同工作和插件式的系统整体框架,为业务系统合理、快速处理多种来源的红外观测数据、微波降水数据,以及未来的数据更迭和算法更新提供了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998.
气象卫星观测资料的分析在城市区域气象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前 ,我国气象部门相当普遍地拥有气象卫星观测资料 ,但是 ,这些资料如何在城市气象服务以及为城市建设规划等方面的决策研究中发挥作用 ,急待进一步研究并开展工作。本文试图通过合理的反演处理 ,给出卫星观测对地面温度的测量结果 ,由此可比较细致地分析了解地面热状况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 ,地面覆盖性质等的关系。本文利用有限的 NOAA- AVHRR气象卫星遥感资料 ,采用修正的 Ulivieri分裂窗方法反演出同期的地表温度场 ,通过对北京地区的卫星观测资料进行算例分析 ,揭示出一个 2 0 0 km× 2 0 0 km范围内的地面温度分布特征。反演结果可以明显地揭示出城市热岛现象的变化规律 ,并且能较为清楚地反映出相对的高温区和低温区 相似文献
999.
1000.
2004年广东省干旱灾害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广东省气候湿润、植被覆盖度高的特点,以NOAA/AVHRR资料为数据源,采用植被供水指数法,对2004年广东省发生的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灾害进行遥感动态监测,并结合土地利用分类数据,采用掩膜技术提取干旱分类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0月上旬全省部分地区出现旱情,10月下旬全省受旱总面积达到峰值,占全省面积的72.6%;11月上旬后期受旱面积有所减少,中旱、重旱区域有所增加,其后旱情总体呈减缓趋势,但在12月中旬出现了短暂的增加趋势.以11月上旬为例的干旱灾害分类研究还表明,水田、旱地、灌木、林地等不同的用地类型,其受旱比例依次递减.该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本次干旱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过程,为相关部门进行干旱灾情评估、制定和实施抗旱减灾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