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83篇 |
免费 | 1755篇 |
国内免费 | 257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48篇 |
大气科学 | 1333篇 |
地球物理 | 1561篇 |
地质学 | 5023篇 |
海洋学 | 1358篇 |
天文学 | 199篇 |
综合类 | 538篇 |
自然地理 | 10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5篇 |
2023年 | 189篇 |
2022年 | 416篇 |
2021年 | 515篇 |
2020年 | 411篇 |
2019年 | 493篇 |
2018年 | 432篇 |
2017年 | 423篇 |
2016年 | 473篇 |
2015年 | 460篇 |
2014年 | 517篇 |
2013年 | 585篇 |
2012年 | 660篇 |
2011年 | 633篇 |
2010年 | 629篇 |
2009年 | 643篇 |
2008年 | 606篇 |
2007年 | 560篇 |
2006年 | 558篇 |
2005年 | 509篇 |
2004年 | 381篇 |
2003年 | 320篇 |
2002年 | 367篇 |
2001年 | 319篇 |
2000年 | 232篇 |
1999年 | 167篇 |
1998年 | 81篇 |
1997年 | 86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6年 | 5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 毫秒
991.
对于高度非线性、非凸的地下水管理模型,传统优化方法难以找到全局最优解。本文采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求解地下水管理模型,并从三个方面对算法进行改进:引入小生境技术,采用自适应交叉和变异概率,在选择过程中采用最优保存策略,从而提高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采用惩罚函数法处理约束条件。用Fortran 90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并通过Schaffer测试函数验证了该算法不仅具有强大的全局寻优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而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优化精度。将该算法应用到某研究区地下水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2.
缅甸钦敦-睡宝盆地在上新世之前的沉积相主体由东北部的海岸平原向西南逐渐过渡到滨浅海,三角洲相对不发育,火山岩呈南北向断续分布在盆地的中部。构造运动、火山活动和海平面升降决定了火山岛弧带的沉积环境。宽缓的构造背景是形成海岸平原-滨浅海沉积环境的决定因素;岛弧带的火山活动自白垩纪至中新世整体表现出较持续的喷发,形成的火山碎屑不仅参与了正常的地层沉积,还对古生物的繁殖和化石的保存起到破坏作用。海平面升降也是控制沉积体系展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地层剥蚀量是沉积盆地埋藏史和热史重建中一个关键的参数.本文利用石油钻井的系统古温标(Ro)资料,并结合多种恢复方法,得出四川盆地主要构造运动时期的剥蚀量.研究表明:加里东期,川东南剥蚀量较大,达2000m.东吴运动时期,川西南、川东南等距二叠纪玄武岩喷发区较近地区的剥蚀量较大,分别在260~450 m和800~900m:印支早期盆地整体遭受了抬升剥蚀作用,剥蚀厚度为100~500 m.印支中、晚期龙门山地区褶皱剥蚀,H1、Y1等钻井该时期的地层剥蚀量超过2000 m.燕山期周缘山系的继续隆升造成山前大范围地区的剥蚀:喜山期盆地周缘钻井的剥蚀量较大,在2000 m左右,而早期古隆起上的钻井如GJ、J13、Z12等钻井的地层剥蚀量则较小,在1000 m左右.可见,四川盆地不同地质时期及不同构造区位的剥蚀厚度都不尽相同,这一时空差异反映了构造运动对该区的差异影响.这一研究也表明,以系统的古温标资料(R_o)为基础,针对不同地质情况选用适当的反演方法并结合多种反演方法.能有效地恢复钻井在不同时期的剥蚀量.上述四川盆地各时期剥蚀地层厚度的恢复,对研究该区的构造、沉积和油气演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研究解决海洋大惯量浮式平台在复杂海况影响下所引起的振动冲击问题。【方法】采用逆运动学分析方法对平台回转位置进行优化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关节最小耗能的多目标轨迹优化算法。采用分段样条插值方法构造关节位置曲线,并建立关节能耗轨迹优化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实现对关节位置的优化搜索,从而得到基于平台转动最小耗能的位置优化轨迹。【结果与结论】所采用的轨迹优化方法能有效改善系统运行的平滑性,降低回转机构振动与冲击的影响程度,可为平台的振动与冲击主动控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图论的树状河系结构化绘制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结合树状河系自身的结构特点和图论的思想,提出了基于图论的河系结构化绘制模型的建立,利用图论的思想描述了河系的结构并建立其自动符号化模型,阐述了主流、流向自动确定和结构化绘制实现的详细算法,并对通用图形数据格式DXF文件记录的河系数据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997.
998.
松嫩平原西部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湿地退化及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人们认识到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功能研究基础的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变化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模型,对处于生态脆弱区的松嫩平原西部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及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西部沼泽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松嫩平原西部现有沼泽湿地面积4 488.13 km2,近50年来减少了62.54%;2000年斑块密度为1954年的1.67倍,且最大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周长均减小,说明沼泽景观破碎化严重;松嫩平原西部沼泽湿地分布质心发生偏移,近50年,向西北方向偏移了19.4 km,主轴方向顺时针旋转了9.23o,表明了沼泽湿地景观具有破碎化和萎缩的趋势,并且呈现出不平衡性:湿地的萎缩程度偏重于研究区的东南部;得出松嫩平原西部沼泽湿地减少及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由该区生态环境原生脆弱性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导致的.通过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为沼泽湿地格局优化和生物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新和地1井在钻进1314.00~1419.98 m孔段时钻遇巨厚破碎带,地层高度破碎、大倾角、富含水系,孔壁掉块、水敏坍塌现象严重。钻进时孔内阻力大,钻具放不到底,孔内事故多发,破碎带难以钻穿。为处理孔内事故并钻穿巨厚破碎带,采用水泥封孔护壁造斜技术。受孔内复杂因素影响,特别是1358.76~1396.46 m破碎带内水系对水泥浆的稀释和冲蚀破坏作用,前期多次水泥封孔失败,浪费了大量物资及工期。现场通过试验,总结出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实用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场的水泥封孔技术难题,提高了水泥封孔护壁造斜的成功率。新和地1井深孔复杂地层水泥封孔护壁造斜技术对今后施工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RS与GIS的干旱区绿洲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金塔绿洲为例 总被引:35,自引:17,他引:35
景观生态学是宏观生态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是目前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利用遥感的手段获取试验区1990和2000年景观格局的基础数据,并利用GIS做分析的工具,计算出6个指标值,采用格网化的方法,将研究区域的景观斑块转化成5m×5m的格网,进行空间分析,计算得出了景观斑块的转移矩阵,为景观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分析打下基础。分析显示:①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3个指标数值上有很大的相关性,只需考虑多样性;②绿洲景观格局的变化与水资源的变化密切相关;③绿洲有沙漠化的威胁;④城镇居民点用地扩展迅速,主要在未利用土地上发展,金塔绿洲内城镇居民区有城市化的趋势;⑤城镇居民点破碎化指标值未能真正体现其景观特性,当不考虑少数几个大的斑块时,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