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85篇 |
免费 | 3747篇 |
国内免费 | 21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21篇 |
大气科学 | 1190篇 |
地球物理 | 1579篇 |
地质学 | 5818篇 |
海洋学 | 1833篇 |
天文学 | 127篇 |
综合类 | 708篇 |
自然地理 | 9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298篇 |
2023年 | 357篇 |
2022年 | 606篇 |
2021年 | 702篇 |
2020年 | 634篇 |
2019年 | 580篇 |
2018年 | 559篇 |
2017年 | 506篇 |
2016年 | 529篇 |
2015年 | 613篇 |
2014年 | 573篇 |
2013年 | 702篇 |
2012年 | 725篇 |
2011年 | 707篇 |
2010年 | 676篇 |
2009年 | 705篇 |
2008年 | 650篇 |
2007年 | 561篇 |
2006年 | 575篇 |
2005年 | 481篇 |
2004年 | 410篇 |
2003年 | 314篇 |
2002年 | 275篇 |
2001年 | 275篇 |
2000年 | 218篇 |
1999年 | 124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7篇 |
1963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西天山东塔尔别克金矿区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东塔尔别克金矿区位于西天山吐拉苏盆地内阿希金矿区南侧,构造上属于伊犁-中天山微板块与准噶尔板块之间的博罗科努早古生代岛弧带西段。东塔尔别克矿区出露有一些安山岩,这些岩石具有典型高镁安山岩特征,如高硅(SiO2=58.94%~63.85%),具有较高的MgO含量(3.75%~6.59%)和Mg#(58~69)、高的Cr(94.2×10-6~241×10-6)、和Ni(54.5×10-6~126 ×10-6)含量,以及低的FeOT/MgO比值。除了Sr含量略微偏低(235×10-6~696×10-6)之外,这些岩石基本显示了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高的Al2O3(15.39%~16.65%),低Y(9.86×10-6~14.9×10-6)含量,以及高的Sr/Y比值(23.8~48.1),无Eu异常,Nb、Ta、Ti亏损等。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安山岩的年龄为347.2±1.6Ma,为早石炭世。安山岩富集Rb、Th、U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俯冲带岛弧岩浆的特征。东塔尔别克安山岩可能形成于岛弧环境中,并可能由俯冲的晚古生代北天山洋洋壳以及少量上覆沉积物熔融形成,产生的熔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了相互作用. 熔体-地幔相互作用对区内金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1年7月对南黄海的大面积调查,研究了南黄海夏季pCO2的分布机制,着重讨论下层海水涌升和长江冲淡水对海-气界面CO2通量的贡献,并给出了南黄海海-气界面CO2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南黄海总体上是CO2的1个弱源,大约向大气中释放45.05×104t C。夏季南黄海表层海水pCO2分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均性,其汇区主要由长江冲淡水造成,影响区域占汇区吸收CO2的99.9%;而在源区,下层海水涌升虽然面积较小却占源区释放CO2的35.2%。可见陆架边缘海区源/汇格局的地域差异非常之特别。 相似文献
13.
14.
土质场地重力式挡土墙地震土压力振动台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震区路基挡土墙震害表明,地震动荷载作用下重力式挡墙的位移、破坏与基础场地形式有关,除岩质场地和土质场地挡墙所共有的外倾形式,土质地基挡土墙还表现有整体推移及下部向外推移的倾转变形等复杂模式,因此地震土压力大小及分布也将受到这种复杂土-结相互作用的影响。基于碎石土及风化花岗岩填料的土质场地重力式挡土墙大型振动台模型实验,对挡土墙地震土压力及变形模式开展了对比研究,发现在强震作用下,土质地基挡墙因基础约束较弱而产生位移,并伴随明显的墙—土分离现象,致使实测地震土压力较之抗震设计规范计算值偏小(0.4g峰值加速度下约小6%~15%),但作用点高度变化不大。由实验结果与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值的安全系数对比,认为对土质场地挡墙的地震土压力计算,按现行国内抗震设计规范基本能满足实际工程抗震设计需要;对于地震区挡墙设计,在允许挡墙发生少量容许位移的前提下可采用内摩擦角较大、自稳能力更好的墙背填料以减少地震土压力。 相似文献
15.
16.
17.
Based on the output data from 1997 to 2000 obtained by the MITgcm's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djoint assimilation method, volume, heat and salt transports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a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1997 and 1998~2000 on the transports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During 1997, theLuzon Strait had a mean net westward transport of 3.93×106 m3/s with a maximum transport of 7.34×106 m3/s in October. During 1998~2000, the Luzon Strait possessed an annual mean eastward transport of 0.93×106, 1.80×106 and 1.00×106 m3/s respectively with a maximum eastward transport of 4.10×106/3.31×106 m3/s in July 1998/1999 and 2.06×106 m3/s in April 2000,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transports in 1997 indicated a difference from the other years, i.e.,that the ranges of westward inflows expanded more obviously to north of the Luzon Strait and downwards exceedingthose of the other years. The westward inflows expanded horizontally to the north part of the Luzon Strait until 21°N. 相似文献
18.
R&D投入的区位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对中国R&D投入的区位模式的实证检验,从投入一产出绩效的角度认为集中投入的区位模式具有较强的适宜性。利用聚类分析技术,按照R&D的投入强度和及其对经济的带动效应、科技化效应、产业化效应将中国各省区划分为6类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是科技化模式和产业化模式。其中前者适合于技术存置较高的少数地区,而后者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