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4篇
  免费   863篇
  国内免费   1152篇
测绘学   602篇
大气科学   295篇
地球物理   496篇
地质学   2527篇
海洋学   589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229篇
自然地理   432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富硒土壤资源日益引起重视,但如何界定富硒土壤没有统一标准.本文选取安徽琴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安徽省富硒土壤分级标准,系统研究琴溪地区农业可耕地土壤及其植物中硒含量,这为琴溪地区富硒产品开发的定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对当地富硒产品的开发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2.
食物资源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因此探究食物资源利用及其结构演变规律很有意义,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本研究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银行,采用能值法对乌兹别克斯坦自1992至2019年间的食物消费变化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得到以下两点结论:(1)国家食物消费呈现持续增加态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主要包括低速反复阶段、快速提升阶段和高水平发展阶段。动物性食物消费变化较植物性食物更加显著;(2)人均食物年消费量变化同国家食物消费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人均食物年消费中,动物性食物消费占比一般比植物性食物占比高出2倍。当前乌兹别克斯坦居民食物消费主要是谷物和肉类相结合,其中谷物消费以小麦为主,肉类消费中以牛肉为主。此外,水果和蔬菜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多。随着人口进一步增加,食物多样性需求将更加强烈。当前,采取可持续性的措施以满足新的食物消费需求并保护资源和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3.
八所组是琼东北晚第四纪一个重要地层单位,同时也是河流Ⅱ级阶地(T2)的主要沉积地层,其形成年代对该区域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及地壳运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了限定其形成时代,文章采取ESR的方法,对广泛分布于琼东北珠溪河及古三江河一带的八所组地层进行了系统的测年。结果表明:该套地层形成于晚更新世中晚期(64.36 ka~18.40 ka BP);沉积时代对应末次冰期MIS4~MIS2阶段;河流的下切与T2阶地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时期琼东北海平面的频繁波动及地壳的间歇性抬升;此外,分布于现代海岸风沙强烈作用地带的老红砂与八所组属同期异相的风成堆积,应与八所组地层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04.
九嶷山锡矿田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九嶷山矿田锡矿产于复式花岗杂岩体内。锡矿以云英岩体型、蚀变花岗岩型为主,具有矿体厚度大、蚀变强、品位中等、矿石利用性能好等特点。本文阐述了区内成矿地质背景、主要矿床类型与特征以及成矿与构造、岩浆岩的关系,探讨了矿床的成因机制,认为区内锡成矿与岩浆岩多期多阶段演化分异和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5.
东昆仑古特提斯域镁铁—超镁铁质岩石的研究极为薄弱,对青海东昆仑东段加当橄榄辉长岩进行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以期为东昆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提供新的约束。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获得橄榄辉长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49.7±3.0Ma(n=21,MSWD=0.105),表明岩体形成时代为早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加当橄榄辉长岩具有高Al_2O_3(14.71%~18.60%)、低TiO_2(0.07%~0.19%)、贫P2O5(0.02%)、低碱(K_2O+Na_2O=1.65%~2.01%)及Na_2OK_2O的特征,属亚碱性辉长岩。岩石微量元素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Sr、Ba、Th、K)和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P、Zr、Ti),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9.79×10~(-6)~12.55×10~(-6),(La/Yb)N为5.61~28.51,平均11.43,显示轻稀土富集的特征,δEu=1.64~2.48,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判别图解,橄榄辉长岩源区为被俯冲改造的岩石圈幔源岩浆,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遭受了上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结合东昆仑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加当橄榄辉长岩是早三叠世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北向俯冲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6.
初论西藏冈底斯带中段尼木西北部班岩铜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32  
西藏冈底斯带尼木西北部具有斑岩型铜矿产出的有利地质条件,已有厅宫,冲江,白容,岗讲,渡布曲等铜矿床(点),可望形成大型-超大型班岩铜矿集中区,其资源量远景可达400-600万t以上,在分析地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与国内外斑岩铜矿进行了对比,建立了本区铜矿的综合遥感地质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07.
正态分布检验在地下水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松  饶竹  黄毅  贾静 《岩矿测试》2010,29(5):585-589
对地下水调查中37种必测组分检测过程的替代物进行筛选,应用D’Agostino法对替代物的测量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利用正态分布函数"3σ"原则,定义了各替代物质量控制指标的有效区间。应用正态函数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计算得到各替代物有效区间内的正态函数分布概率均大于97%,替代物过程能力指数计算结果表明,二溴氟代甲烷、甲苯-d8、对溴氟苯、1,2-二氯苯-d4、氟苯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析过程选用的替代物质量控制过程处于稳定的监控状态;2,4,5,6-四氯间二甲苯、二丁基氯菌酸酯、p-三联苯、十氯联苯等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析过程选用的替代物监控指标分析过程能力不足。建议参考美国EPA方法中有关监控指标质量控制区间的要求,适当放宽对半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流程中选用的替代物质量控制区间的有效范围。正态分布在地下水检测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为实验室检测过程的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锆石LA-ICP-MS U-Pb年龄(220.6±2.0Ma)表明研究区超基性岩属于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主微量元素研究显示超基性岩具有相对较低的SiO2(43.22%~44.48%)、K2O(0.10% ~0.17%)和Na2O(0.15% ~2.13%)以及较高的MgO含量(29.23% ~30.38%)和Mg#...  相似文献   
109.
东昆仑造山带清水泉超基性岩已蚀变成蛇纹岩,部分浸染状铬铁矿颗粒具有环带结构,这将为研究铬铁矿形成后所经历的变质过程及其寄主岩体的构造演化提供可靠的信息.通过对铬铁矿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得出:所研究铬铁矿的环带结构从核部到边缘依次为铝铬铁矿、高铁铬铁矿和铬磁铁矿,被绿泥石所包裹.从铝铬铁矿到高铁铬铁矿,Cr2O3,Al2O3和MgO含量下降,Fe2O3和FeO含量升高;Cr#,TiO2含量,YFe值以及Fe2+#值明显具有升高的趋势,而Mg#值却急剧下降.以上变化规律表明本文所研究的铬铁矿经历了由高温到低温,同时氧逸度上升的过程,并伴随有蛇纹石化作用、热液流体以及区域变质作用等改造,最终形成环带结构.此过程与铬铁矿寄主岩体经历的由地幔抬升至浅部地壳以及相关的变质作用过程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0.
In the first half of winter 2020/21,China has experienced an extremely cold period across both northern and southern regions,with record-breaking low temperatures set in many stations of China.Meanwhile,a moderate La Ni?a event which exceeded both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thresholds began in August 2020 and in a few months developed into its mature phase,just prior to the 2020/21 winter.In this report,the mid?high-latitude large-scal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which were forced by the negative phase of Arctic Oscillation,a strengthened Siberian High,an intensified Ural High and a deepened East Asian Trough,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direct reason for the frequent cold surges in winter 2020/21.At the same time,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warm Arctic and the cold tropical Pacific(La Ni?a)provided an indispensable background,at a hemispheric scale,to intensify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in middle-to-high latitudes.In the end,a most recent La Ni?a prediction is provided and the on-coming evolution of climate is discussed for the remaining part of the 2020/21 winter for the purpose of future decision-making and early w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