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5篇
  免费   697篇
  国内免费   986篇
测绘学   438篇
大气科学   409篇
地球物理   430篇
地质学   1565篇
海洋学   619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232篇
自然地理   25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7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金山金矿热液蚀变粘土矿物特征及水-岩反应环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粘土矿物是流体作用过程中水—岩反应的产物,因此其特征反映了流体活动的特征和水-岩反应的环境。金山金矿蚀变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和绿泥石组成,其中,蚀变糜棱岩中的伊利石含量大于绿泥石含量;而蚀变超糜棱岩中的绿泥石含量大于伊利石含量。蚀变糜棱岩中伊利石的多型为2M1,超糜棱岩中为2M1和1M。金山金矿蚀变绿泥石的成份分析结果表明其为富铁绿泥石,由蠕绿泥石、铁镁绿泥石和密绿泥石组成,绿泥石中Fe、Mg质组分不仅来自围岩,而且也有一部分来自流体。利用地质温度计计算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206-258℃,流体的f(O2)为10^29.56~10^-31.48。本文认为金山金矿热液蚀变为酸性蚀变,其环境为还原环境,流体作用的水/岩比较高;在水—岩反应过程中,流体中的Fe、Mg、Si为带出组分。粘土矿物的形成机制为溶解—迁移—沉淀。  相似文献   
52.
合肥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相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盆地是与大别山造山带有密切关系的山前前陆盆地,盆地中、新生界沉积物主要来自南面大别山区以及盆地东部、北部剥蚀区。通过野外实际踏勘、室内岩石薄片显微分析,认为合肥盆地中、新生界发育的沉积相主要有冲积扇相、河流相和湖泊相,其中以河流相最为发育。该盆地中、新生界油气源条件比较丰富,储盖条件良好,生储盖组合形式多样,存在多种油气圈闭类型,是一个油气勘探潜力较大的陆相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53.
扬子板块中部南山坪背斜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山坪背斜位于扬子板块中部,核部上震旦统含有大量沥青,是一个被破坏的古油藏。笔者通过建造分析认为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属于古隆起发育阶段,进一步划分出震旦纪古隆起雏形期、早古生代古隆起保持期和晚古生代—中三叠世古隆起发展期。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属于断裂褶皱发育阶段,进一步划分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宽缓背斜发育期、燕山运动Ⅱ幕断展背斜发育期、燕山晚期和喜玛拉雅期背斜改造期。南山坪古油藏以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为储层,以上覆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碳质泥岩和石煤为烃源岩,志留纪至中三叠世古隆起聚集油气,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是油气再分配和南山坪古油藏形成时期,之后是古油藏被破坏时期。  相似文献   
54.
确定咸淡水界面的位置是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天然条件承压含水层而言,含水层顶板向海底延伸的距离直接影响了咸淡水界面的位置,它可以通过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潮汐效应信息来确定。考虑到咸淡水之间密度的差异,建立了山东省夹河中下游地区滨海含水系统地下水三维变密度潮汐效应模型。通过反复对比潮汐效应观测中的地下水水头波动与模型计算出的水头波动,确定了滨海承压含水系统的海底边界。同时,也初步估计出海区与近海陆区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55.
青海北祁连区中三叠世孢粉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县俄博乡土圈沟、大擦汗沟、柯柯里等剖面的粉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岩层之中,首次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计39属74种(其中包括1新种),疑源类8属9种。推出Verrucosisporites(8.6%)-Triadispora(2%)-Trematosphaeridium(7.2%)的孢粉组合。该孢粉组合面貌应归于中三叠世Anisian期。它的发现为该套地层的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归属提供了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56.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溶斑形成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属蒸发边缘海相地层,其风化壳是中部气田的主要产气层段。该层中广泛发育毫米级、厘米级的溶斑,这些溶斑的产状、大小、成分以及溶孔内的充填物十分复杂,有的具多期充填,充填物为石膏、石英、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黄铁矿等多种矿物。溶斑中下半部残留的岩石经溶蚀后的白云石晶粒形成的渗流砂示底构造十分明显。研究表明,溶斑的形成不仅具有适宜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其复杂的生成演化史,而且与原始沉积以及不同地史阶段的岩溶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7.
GIS空间过程建模系统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阐述了GIS空间过程和空间过程建模的概念,提出了空间过程建模系统的概念框架,分析了其功能需求和主要的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58.
基于先验知识的GIS路径寻优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理信息系统中特定的两点路径寻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知识的快速搜索算法。该算法模拟人脑寻找路径的思维过程,首先针对实际问题建立先验知识库,在路径搜索过程中,利用知识库中的信息剪去不可能的搜索路径,构造出简化的查询树,从而大大提高最优路径的搜索速度。  相似文献   
59.
黔西南下——中三叠统界线年龄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中三叠统界线年龄的精确测定是进行区域地层年表和国际地层委员会全球标准年表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中三叠统地层为奥仑尼克阶—安尼阶界线层型的理想候选剖面 ,其临界层位的玻屑凝灰岩为下—中三叠统界线的岩性标志。应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二次离子探针质谱对玻屑凝灰岩中的锆石进行 U- Pb年代学分析 ,结果为 2 39.0± 2 .9Ma(2σ)。这是首次直接从界线层位准确测定的下—中三叠统界线的锆石 U - Pb同位素年龄。中国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中三叠统界线剖面地层连续 ,牙形石分带清楚 ,临界层位发育区域上分布较为稳定的玻屑凝灰岩 ,是极好的区域等时标志层。这一剖面有望成为国际下—中三叠统界线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60.
The Cretaceous system of the Kuqa depression is a regional scale (second order) depositional sequence defined by parallel unconformities or minor angular unconformitie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hird-order sequence sets, eleven third-order sequences and tens of fourth- and fifth-order sequences. It consists generally of a regional depositional cycle from transgression to regression and is composed of three sets of facies associations: alluvial-fluvial, braided river-deltaic and lacustrine-deltaic facies associations. They represent the lowstand, transgressive and highstand facies tracts within the second-order sequence.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curve reconstructed by backstripping technique revealed that the Cretaceous Kuqa depression underwent a subsidence history from early accelerated subsidence, middle rapid subsidence and final slower subsidence phases during the Cretaceous time, with the correspondent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s being 30-35 m/Ma, 40-45 m/Ma and 5-10 m/Ma obtained from northern foredeep. This is likely attributed to the foreland dynamic process from early thrust flexural subsidence to late stress relaxation and erosion rebound uplift. The entire sedimentary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facies tracts are a response to the basin subsidence process. The slower subsidence foreland gentle slope was a favorable setting for the formation of braided fluvial deltaic systems during the late period of the Cretaceous, which comprise the important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the depression. Sediment records of impermanent marine transgression were discovered in the Cretaceous and the major marine horizons are correctable to the highstands of the global sea level during the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