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71.
Currently, many types of software including those used for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survey, investig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vest-igation and urba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by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dustries. In order to rationally and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software and guide software development, a study on hydrogeological survey software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unsing an index system. A weighting method was used to establish a three-stage quality indicator system model including technical modules, test items and test sub-item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model was divided into seven technical modules, 26 test items and 71 test sub-items, and scoring methods and scoring criteria of various evaluation indicators were established.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survey software was evaluated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model was tested. Hydro-geological survey software evaluation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so the hydrogeological survey softwar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the primary probe for hydrogeological survey software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norms.  相似文献   
172.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大多具有陆内俯冲造山形成的特点,层序地层学在这类前陆盆地中的应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领域。对川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5条露头剖面和1条测井剖面进行详细沉积相分析和层序地层划分,同时阐述了沉积相迁移规律、层序界面类型、层序发育特征及基准面变化;将川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TS1,TS2,TS3和TS4)。大竹、开江一带须家河组沉积厚度为400~600m,4个层序发育完整;向北东至万源一带地层变薄至100余m,保存残留不全的须家河组只能归为1个三级层序(TS4)。在露头剖面和测井剖面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表明:TS1—TS2以曲流河及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盆地处于稳定坳陷和慢速充填的欠补偿状态,TS3—TS4以冲积扇、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盆地处于强烈坳陷和快速充填的过补偿状态。沉积相的时空叠置样式受北部秦岭造山带构造活动的制约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3.
东昆仑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Au-Cu-Co-Ni-Fe-Pb-Zn及其他多金属成矿带,2011年夏日哈木超大型镍矿床的发现使东昆仑一跃成为我国重要的铜镍资源基地。经过多年的勘查,东昆仑成矿带Cu-Ni找矿取得了较大突破,陆续发现了一批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岩体,如石头坑德、阿克楚克塞、浪木日和尕牙河等岩体。笔者依据近些年研究的成果对东昆仑成矿带岩浆铜镍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成矿特征作初步总结,并指出下一步找矿方向。形成的主要认识如下:东昆仑造山带至少发生了4期强度不等的Cu-Ni-Co-(PGE)成矿事件,分别为寒武纪—奥陶纪(535~445 Ma)、志留纪—泥盆纪(440~394 Ma)、二叠纪—早三叠世(271~239 Ma)与晚三叠世(233~208 Ma),其中志留纪—泥盆纪的岩体数量最多、矿化率最高,产出的矿床数量多、规模也最大,而其他期次岩体的数量少、规模小与矿化弱;与其他成矿期的岩体零星分布于整个东昆仑成矿带不同,志留纪—泥盆纪岩体严格产在昆中断裂以北,又以昆中带数量最多,丛聚性明显;成矿具有显著的专属性,成矿岩体均以杂岩体产出,岩相发育齐全,富含贵橄榄石和斜方辉石的超镁铁质岩是最重...  相似文献   
174.
The LE is the low energy telescope that is carried on Insight-HXMT.It uses swept charge devices(SCDs)to detect soft X-ray photons.LE’s time response is cau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CDs.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we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LE time response(LTR)on the timing analysis from three aspects: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the pulse profile and the time lag.After the LTR,the value of power spectral density monotonous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a sinusoidal signal reduces by a half at frequency 536 Hz.The corresponding frequency for 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QPO)signals is 458 Hz.The root mean square(RMS)of QPOs holds a similar behaviour.After the LTR,the centroid frequency and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a(FWHM)of QPOs signals do not change.The LTR reduces the RMS of pulse profiles and shifts the pulse phase.In the time domain,the LTR only reduces the peak value of the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while it does not change the peak position;thus it will not affect the result of the time lag.When considering the time lag obtained from two instruments and one among them is LE,a 1.18 ms lag is expected caused by the LTR.The time lag calculate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is the same as that in the time domain.  相似文献   
175.
基于1958—2018年中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8个主产省(市)小麦蚜虫发生面积、防治面积和小麦播种面积、产量损失、56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和典型农业气象站小麦发育期资料,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华北、黄淮及苏皖地区小麦蚜虫分区域的气候致灾指数。以小麦蚜虫年代际气候致灾指数所划分不同致灾等级发生频次作为小麦蚜虫气候危险性指标,采用小麦蚜虫发生面积率作为脆弱性指标,防治面积与发生面积比值作为防灾减灾能力指标,综合评估小麦蚜虫气候风险趋势。结果表明:北方冬小麦主产区小麦蚜虫气候危险性呈增加态势,年代际差异明显;小麦蚜虫发生脆弱性随年代变化也呈逐步加重态势;小麦蚜虫防灾减灾能力总体呈逐步增强趋势,20世纪90年代提升显著;90年代起小麦蚜虫气候风险逐步加重,高风险范围逐渐扩大,华北、黄淮分别于21世纪初、2011—2018年风险等级达最高;小麦蚜虫气候风险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大部、山东北部部分地区,较高区域分布在山东大部、河南北部等地。  相似文献   
176.
为定量评估我国北方地区苹果不同干旱等级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以我国苹果主产地为研究区域,对前人提出的干旱指数进行等级划分,结合历史灾情资料,对划分的等级进行验证;利用验证后的干旱指数,明确1981—2016年苹果不同干旱等级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划分的干旱指数等级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北方地区苹果实际干旱特征;各生育阶段甘肃省中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年代以重旱发生为主,山西省、陕西省、山东省以及河南省干旱等级随年代变化较大;重旱发生面积在果树萌动-花芽萌动和成熟-落叶生育阶段1981—2000年随年代变化逐渐增加;各生育阶段无旱和重旱高频区频率高于50%,轻旱和中旱高频区频率高于30%;1981—2016年轻旱发生范围最大,果树萌动-花芽萌动生育阶段的重旱和盛花-成熟生育阶段的中旱站次比呈显著上升趋势。研究区域西北地区干旱严重,且发生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7.
氩同位素分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尽管40Ar和36Ar之间质量相差达1/10,但是受放射性成因40Ar的影响,一般认为难以进行氩同位素分馏研究.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一套氩扩散迁移实验分析系统,对比研究了氩在不同的扩散介质条件下扩散迁移前后氩同位素组成变化情况,证实氩在致密的扩散介质条件下以分子流形式从一个储库向另一个储库的迁移过程中,由于36Ar和40Ar的迁移速率不同,扩散后的40Ar/36Ar值比扩散前的值要小,也即发生了氩同位素分馏.氩同位素分馏的特征表现为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分馏程度逐步增强,在一定时间后,由于储库之间压力逐渐达到平衡,分馏程度逐步减小.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氩同位素分馏,不仅可以判别油气田中油气运移的方向、增强油气远景评价和地球化学勘探,而且对深源岩浆的起源、迁移等研究也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8.
煤层气储层的显微孔裂隙成因分类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煤岩学方法研究煤储层特性,可直接观察孔裂隙的分布、形态、数量、充填状态等特征,有利于查明显微孔裂隙成因、影响因素及演化规律。将显微孔隙分为生物成因孔和非生物成因孔;显微裂隙划分出内生裂隙、继承性裂隙、层面裂隙和构造裂隙;分别研究了各类显微孔裂隙在煤储层中的分布、随煤化作用的演化规律及其与渗透率的关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9.
江苏测震台网经近20年的高速发展,已拥有75个数字测震台站,针对江苏台网监测能力的评估需求,同时为进一步优化台网布局,提高江苏测震台网监测能力提供参考意见,本文使用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方法,利用江苏台网2009—2021年正式编目观测报告数据,对江苏台网进行监测能力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台网监测能力较好的地区为北部连云港周边地区,监测能力达到了$ {M}_{\mathrm{L}}\geqslant 1.0 $;其次为南部南京、镇江、常州及周边地区,监测能力达到了$ {M}_{\mathrm{L}}\geqslant 1.5 $;监测能力较差的地区为中部地区及近海海域,监测能力达到了$ {M}_{\mathrm{L}}\geqslant 2.0 $。整个江苏台网基本实现了$ {M}_{\mathrm{L}}\geqslant 2.0 $的监测能力,周边地区及中部近海海域基本实现了$ {M}_{\mathrm{L}}\geqslant 2.5 $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0.
松科1井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系陆相地层为主的全取心科学探井。通过取心样品的系统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泥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演化及有机质沉积环境在纵向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一段泥岩有机质丰度最高,有机碳一般大于2%,平均为3.21%,发育优质烃源岩,其次在青二、三段、姚家组和嫩江组一、二段中也均发育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的源岩层。纵向上泥岩有机质丰度显示出从高向低的9个韵律性变化,反映了湖相沉积过程中气候与水体环境、生物发育及有机质保存条件的周期性变化。青一段泥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较高的甾烷含量反映以藻类输入为主,较高的伽马蜡烷和低的Pr/Ph及甲藻甾烷的存在反映该时期水体具有盐度分层和强还原的沉积环境,可能与海侵有关。青二、三段泥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型,伽马蜡烷和Pr/Ph等多项指标反映出该时期水体呈现振荡变化,有机质受陆源影响加大。姚家组有机质类型变化大,一部分为Ⅰ—Ⅱ1型,另一部分则Ⅱ2—Ⅲ型,较高丰度的泥岩通常具有较好的有机质类型,多项指标反映出该时期沉积环境波动较大。嫩江组一、二段泥岩主要以Ⅰ型和Ⅱ型为主,4-甲基甾烷的存在反映具有沟鞭藻的贡献,较高的伽马蜡烷和低的Pr/Ph反映水体有盐度分层。有机质成熟度指标反映青二、三段中部泥岩开始进入成熟,源岩开始大量生油的深度在15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