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5篇
  免费   1213篇
  国内免费   1749篇
测绘学   447篇
大气科学   1405篇
地球物理   1508篇
地质学   3316篇
海洋学   643篇
天文学   281篇
综合类   722篇
自然地理   70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343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379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250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7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济南市以"泉城"闻名,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大,对济南市区泉群喷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2014~2017年济南西部玉符河下游的杜家庙、南八里、朱家庄等地及市区泉群的趵突泉、黑虎泉的岩溶水位波动规律进行分析,在地下水位波动幅度计算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一个新的评价指标"水位波动关联度"的角度探寻济西与济南市区泉群地下水间的联系,为济南市保泉供水提供探索依据。以15d为地下水位均值计算周期,先计算全年的水位波动关联度,再将关联度的计算结果划分为:4~7月、8~11月和12月至次年3月三个时段,分别分析济西各岩溶井水位与泉水位的波动关联度。结果表明,12月至次年3月关联度的计算结果受外界干扰最小,这一时段济西与市区泉群水位波动关联度的均值为0.854,属高关联度,两者地下水位变化规律极其相似,两个地下水系统在统计学上存在着极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姜晓军  胡景耀 《天文学报》1998,39(4):438-443
对北京天文台新近改造成的三通道高速光度计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介绍,并给出了在兴隆站85公分望远镜的一些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跨越断层埋地管线地震反应研究工作概况,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进展,并介绍了不同情况下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建立的相应的研究模型,通过对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跨越断层埋地管线地震反应规律。同时,本文还对埋地管线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参数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作了详尽的阐述,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A lightweight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and a tethered balloon platform were jointly used to investigate three-dimensional distributions of ozone and PM2.5 concentrations with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1000 m) at a localized coastal area in Shanghai, China. Eight tethered balloon soundings and three UAV flights were conducted on May 25, 2016.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s) were used to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ir pollutants and other obtained parameters. Field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large variations were captured both in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tributions of ozone and PM2.5 concentrations. Significant stratified layers of ozone and PM2.5 concentrations as well as wind directions were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day. Estimated bulk Richardson numbers indicate that the vertical mixing of air masses with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were heavily suppressed throughout the day, leading to much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ozone and PM2.5 in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The NO and NO2 concentr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field were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urban area of Shanghai and demonstrated totally different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from that of ozone and PM2.5. This indicates that aged air masses of different sources were transported to the experimental field at different heights. Results derived from the GAMs showed that the aggregate impact of the selected variables for the vertical variations can explain 94.3% of the variance in ozone and 94.5% in PM2.5. Air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had the strongest effects on the variations of ozone and PM2.5. As for the horizontal variations, the GAMs can explain 56.3% of the variance in ozone and 57.6% in PM2.5. The strongest effect on ozone was related to air temperature, while PM2.5 was related to relative humidity. The output of GAMs also implied that fine aerosol particles were in the stage of growth in the experimental field,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zone (aged air parcels of ozone). Geographical parameters influenced the horizontal variations of ozone and PM2.5 concentrations by changing underlying surface typ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between land and sea resulted in quick changes of PBL height, air temperature and dew point over the coastal area, which was linked to the extent of vertical mixing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he results of GAMs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sourc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ozone and PM2.5 pollutions at a localized area.  相似文献   
15.
16.
地磁干扰噪声的实验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查1988年3月前后在北京地磁台附近出现的较明显的地磁干扰噪声,我们在苏家坨—卧龙岗一带布设了8个测点,开展了专门的地磁干扰噪声实验观测。结果表明,该地磁干扰噪声主要是来自香山一带的电磁干扰,其次是北京市的地铁干扰。此地磁干扰噪声出现于每天06~h—23~h(北京时),其主要频谱成分在短周期(T=2—4 m)部分。另外本文的观测研究方法对于监测地磁台站(测点)的环境状况,改正受污染的地磁资料等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生物气CO2还原途径中碳同位素分馏作用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历史中,CO2/H2还原产甲烷作用对生物气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主要为CO2/H2还原型生物气。笔者以CO2/H2还原生气理论为指导,进行不同初始碳同位素值和不同赋存状态碳源的生物模拟实验,研究CO2/H2还原产气过程中发生的碳同位素分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产物中δ13CH4值与底物的δ13C值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在反应母质过量的情况下,碳源的赋存状态可以影响产物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以游离形式CO2还原产生的甲烷δ13C值,相对于以HCO3-、CO23-离子形式产生的甲烷δ13C值轻。通过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田实例分析,探讨了该区生物气的主要底物CO2的来源及赋存状态,对评价盆地生物气资源和有利勘探区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尕尔穷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缘的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内,为与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破碎带型铜金(铁)矿床。在已有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锆石Hf同位素研究,同时对最新勘查成果显示具有一定成矿潜力的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确定了两套侵入岩的形成顺序;结合前人总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利用Hf同位素对其岩浆源区进行示踪。结果显示: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3.2±0.7)Ma,较石英闪长岩晚4 Ma左右,其初始176Hf/177Hf值为0.282 235~0.283 073,εHf(t)值为-17.2~12.5;石英闪长岩锆石初始176Hf/177Hf值为0.282 800~0.283 015,εHf(t)值为3.5~10.5。结合二者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可能是同一岩浆系统不同分异阶段的产物,前者主要起源于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而花岗斑岩具有和石英闪长岩相似的岩浆源区,但明显混入上地壳基底物质;暗示晚白垩世班怒带西段南缘内随着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间的弧-陆碰撞,先成的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重熔形成岩浆,随着碰撞的继续和岩浆的上涌分异,部分上地壳受挤压或热效应进一步重熔并参与岩浆系统中,由早至晚形成了由幔源特征向幔-壳混合源特征源区逐渐转变的花岗岩演化系列。尕尔穷铜金矿是起源于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的花岗岩的成矿专属性表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旅游者对休闲娱乐类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山地型旅游区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利用新兴且高效的轨迹记录方式挖掘山地型旅游区游客在小尺度范围内动态的时空行为特征和制约因素,对旅游区线路设计和旅游产品优化尤为重要,也将为山地型旅游区的深化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建议。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大峡谷为案例地,基于“六只脚”平台的GNSS轨迹及位置照片数据,结合GIS在线地图绘制的景区路网和从BigMap平台获取的POI数据,选择GNSS轨迹栅格化的概念模式解析出恩施大峡谷游客轨迹的时空行为特征,尝试探讨与其他类别旅游区时空行为特征的差异,从而总结出山地型旅游区的行为特征,并通过网络点评数据和游记文本等网络文本挖掘行为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月份和季相层面,游客行为5月游客量处于峰值,节日效应明显,短假期效应较强;淡旺季游客行为轨迹呈非集聚性,旺季游客量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呈不稳定态势;(2)游客行为轨迹于11:00—14:00游客量达到顶峰,日内结束时间相对较早,且兴趣点选择偏向知名度高的七星寨景区;(3)空间分布特征层面,受时空因素控制,单一路径景区轨迹集中度较强;(4)不同性别...  相似文献   
20.
在盐湖沉积演化过程中,钾盐矿物在盐类沉积的中晚期阶段才开始析出。因此,研究含盐系盐类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以从侧面获取岩盐的沉积物源和成盐古卤水蒸发浓缩程度等地球化学信息,而且更能揭示古盐湖钾盐富集趋势。文章通过对库车盆地钾盐科探1井钻取的岩芯样品进行高精度采样测试,得出岩盐中Mg×103/Cl、K×103/Cl、Li×103/Cl与K+、Mg2+、Li+、Ca2+、Cl-含量的垂向变化规律。并与库车盆地其他钻孔中的岩盐含钾性进行对比,同时,依据钻井剖面岩性特征,与潜江凹陷和大汶口凹陷含盐系剖面进行对比,论述研究区成盐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其钾盐成矿前景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