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71篇 |
免费 | 2416篇 |
国内免费 | 17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90篇 |
大气科学 | 1607篇 |
地球物理 | 1378篇 |
地质学 | 3542篇 |
海洋学 | 1403篇 |
天文学 | 194篇 |
综合类 | 698篇 |
自然地理 | 11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278篇 |
2023年 | 289篇 |
2022年 | 516篇 |
2021年 | 576篇 |
2020年 | 493篇 |
2019年 | 508篇 |
2018年 | 499篇 |
2017年 | 475篇 |
2016年 | 471篇 |
2015年 | 527篇 |
2014年 | 495篇 |
2013年 | 535篇 |
2012年 | 608篇 |
2011年 | 565篇 |
2010年 | 513篇 |
2009年 | 557篇 |
2008年 | 509篇 |
2007年 | 407篇 |
2006年 | 385篇 |
2005年 | 298篇 |
2004年 | 178篇 |
2003年 | 200篇 |
2002年 | 227篇 |
2001年 | 166篇 |
2000年 | 119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83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6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决策树工具的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决策树的理论和方法,利用遥感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土地利用信息分类。通过研究地物光谱统计特征,讨论了通过耕地指数等归一化地类指数来增强影像地类特征、结合DEM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的决策树分支点的设计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水体和建筑阴影、道路等容易混淆区域的区分问题。 相似文献
102.
Distinct quasi-biweekly features of the subtropical East Asian monsoon during early and late summe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ng Yang Qing Bao Bin Wang Dao-Yi Gong Haozhe He Miao-Ni Gao 《Climate Dynamics》2014,42(5-6):1469-1486
Using 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 daily rainfall and ERA interim reanalysis data, we investigate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 of quasi-biweekly variation (QBV: 12–20 days) over East Asia (EA) during early (June 10–July 20) and late (July 21–August 31) summer. The QBV maximum variance is found over the core region of EA (30°–40°N, 110°–130°E), which includes eastern China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Huaihe, and Yangtze rivers)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 At both its peak wet and dry phases, QBV over the core region has a baroclinic structure, but with different spatial distributions, different lower-level prevalent wind anomalies, and different upper-level major circulation anomalies in the two subseasons. Meanwhile, the two subseasons have different propagating tracks prior to reaching the peak phase, and different precursors associated with the local genesis of QBV. Furthermore,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peak dry to peak wet phase of QBV, the major monsoon circulations have different behaviors that tropical monsoon trough extends eastward in early summer but retreats westward in late summer and the South Asia high (SAH) and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subtropical high move toward (away from) each other in early (late) summer. The abrupt change of mean state in mid to late July, which includes the northward migration of westerly jet, SAH and WNP, and the weakening and broken of westerly jet, is considered the root cause of the change in behavior of QBV. Finally, we indicate that the tropical monsoon trough and midlatitude westerly jet are possible sources of QBV over subtropical EA in both subseasons and provide useful guidance for 2–3 week predictions over EA.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基于Biot理论,考虑了多孔介质中固体骨架的松弛特征,引入了纵波品质因子、横波品质因子与耗散品质因子三参数来描述黏弹双相介质波动方程.采用虚谱法在地震频段进行了波场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松弛骨架机制不仅适用于高频段,也可用于解释地震频段下的弹性波衰减现象,以描述固体微细颗粒的中观松弛特征.结合小生境遗传算法对三层模型24个介质参数进行了反演,反演结果表明:无噪波场的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精度,对于含噪波场,取值在奇异点附近的介质参数反演精度降低.最后,对中国东部某地区的实际资料进行了浅层参数的反演,得到了该地区的表层固体体积模量、固体密度以及品质因子. 相似文献
104.
共生黑钨矿与石英等多种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红外显微测温对比研究——以江西西华山石英脉钨矿床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华山钨矿床是一个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中的大脉型钨矿床。已有百余年的开采史。但在矿床成矿条件和成矿流体性质等方面一直存在不同认识。作者利用红外显微镜及其它相关设备,对西华山矿床不同中段样品中的黑钨矿、锡石、绿柱石、黄铁矿、闪锌矿、石英和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蚀变花岗岩中造岩石英只见次生气液包裹体,晶洞水晶中只有原生包裹体,而云英岩石英中原生、次生包裹体均较发育。黑钨矿中以原生气液包裹体为主,在早期结晶的黑钨矿中还有较多的硅酸盐熔融包裹体,而晶洞中的黑钨矿和水晶一样——只有原生气液包裹体。绿柱石中除了硅酸盐包裹体外,主要是气液包裹体(多为次生)。其它锡石、黄铁矿、闪锌矿和萤石等都只有气液包裹体(原生或次生)。研究结果表明,西华山钨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是一种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尔后才演变成单一的热水溶液,在这一过程中黑钨矿、黄铁矿、闪锌矿、萤石和石英等矿物不断晶出。矿床总的成矿温度大致为700~200℃,压力约为160~200MPa。各种气液包裹体的盐度主要为5.0%~10%Na Cleqv。文中还对这些数据的地质意义以及对脉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和数据解释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5.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血细胞类型及抗菌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种方法将栉孔扇贝血细胞分为2大类透明细胞、颗粒细胞.吉姆萨染色观察,透明细胞的细胞质中颗粒很少,细胞核圆形,居中,细胞质较少,核质比大;颗粒细胞比透明细胞大且多,染色深,但核质比小,在细胞质中有颗粒,有些颗粒细胞具双核.密度梯度离心结果,透明细胞主要位于上层,颗粒细胞则大部分位于下层.吞噬力、抗菌活力、溶菌活力及活性氧检测结果表明,颗粒细胞均强于透明细胞. 相似文献
106.
107.
针对水电开发中移民农业安置的困境,以及社会发展趋势,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和模型出发,着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开流断源"的模型进行介绍,以向家坝电站绥江县为案例分析该库区非农就业的必然性和艰巨性。基于"开流断源"的模型对非农就业的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提出:(1)从人的生产与消费两面性,以及剩余劳动力的角度而言,移民安置需要考虑库区人口规模的控制,以及趋向于增加就业的人口结构调整;(2)特定区域背景和不同移民人群对于非农就业的预期目标不同,区域发展规划和劳务输出设计需要相应地做出反映;(3)政府的移民工作需要将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服务纳入重点,以提高个体预期目标部门的非农就业概率;(4)从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政府可以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化转移提供支持,并在移民安置中得到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8.
The network coverage is a big problem in ocean communication, and there is no low-cost solution in the short term. Based on the knowledge of Mobile Delay Tolerant Network (MDTN), the mobility of vessels can create the chances of end-to-end communication. The mobility pattern of vessel is one of the key metrics on ocean MDTN network. Because of the high cost, few experiments have focused on research of vessel mobility pattern for the moment.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traces of more than 4000 fishing and freight vessels. Firstly, to solve the data noise and sparsity problem, we design two algorithms to filter the noise and complement the missing data based on the vessel’s turning feature. Secondly, after studying the traces of vessels, we observe that the vessel’s traces are confined by invisible boundary. Thirdly, through defin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races, we design MR-Similarity algorithm to find the mobility pattern of vessels. Finally, we realize our algorithm on cluster and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and accuracy. Our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guidelines on design of data routing protocols on ocean MDTN. 相似文献
109.
扬子陆块西缘安益大湾山地区出露一套由变质玄武岩等组成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前人将其归为中元古界,并作为寻找磁铁矿的主要对象。调查发现,安益大湾山变质基性火山岩与下伏浅变质岩系间发育一套稳定沉积的砾岩。应用LA-ICP-MS技术对其底砾岩之上最底部的变质玄武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781.3±1.9Ma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和1008±14Ma、1142±15Ma、2714±10Ma的继承性岩浆锆石~(207)Pb/~(206)Pb年龄,指示该套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于南华纪,并将其从浅变质岩系中解离出来,对比为澄江组。继承性锆石年龄数据指示,扬子地块西缘安益地区存在新太古界和中元古界物质记录。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近来获得的年龄数据,将滇中澄江组的时代界定于820~740Ma,并将南华系的底界界定于820Ma。大湾山中-大型磁铁矿产于扬子地块西缘澄江组的变质基性火山岩中,其主成矿期为南华纪,可能属于热液氧化物-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0.
在沈抚灌区野外调查和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 建立水分-反应性石油污染物运移的耦合数学模型, 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可溶性油(有效油) 的分布规律, 并定量分析了石油污染土壤不同恢复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中的化学作用使可溶性油运移速度远远小于土壤水的入渗速度, 所以可溶性油主要分布在土壤耕作层之内, 难以通过灌溉污水的入渗直接污染地下水; 另外, 清污混合灌溉和改变作物结构的控制方案虽然可以大大降低土壤中可溶性油的含量, 但石油污染土壤的彻底恢复还必须依靠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合理灌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