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469篇
测绘学   155篇
大气科学   253篇
地球物理   413篇
地质学   1144篇
海洋学   233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18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研究区中侏罗统布曲组岩性为一套碳酸盐岩,产丰富的腕足、双壳和有孔虫类化石。通过单剖面相分析、沉积相剖面对比及面上填图,基本查清了布曲组垂向上的沉积序列特征及横向上的沉积相带变化,重塑了布曲组的岩相古地理演化。  相似文献   
382.
尽管地震空区理论在中长期地震预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大地震复发在时间上的丛集或非线性行为使得在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中依然需要同时考虑非地震空区的、历史地震破裂区的潜在大地震危险性。为了探索能基于观测资料分析的、鉴别历史地震破裂区(包括历史、史前地震破裂的地震空区)大地震复发危险性的技术方法,我们在南北地震带中北段挑选出8个具有不同离逝时间的历史大地震破裂区,分析这些破裂区现代地震活动性的量化特征,以初步探索判定潜在大地震危险性紧迫程度的地震活动性方法。结果主要显示,反映地震序列衰减状态的p值和反映地震活动率的a值与这些历史破裂区最晚大地震的离逝时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也有部分破裂区可能由于复杂的断层结构与运动性质,对应关系并不明确;反映构造应力积累状况的b值则难于反映离逝时间演化阶段的信息。b值的时间扫描结果显示,大部分历史破裂区的b值随时间演化平稳,但1879年甘肃武都8级地震破裂区的b值则表现为明显的涨落,并存在持续20年的降低趋势。对比分析认为,1933年四川茂县7.5级、1976年四川松潘-平武两次7.2级地震破裂区目前仍处于序列衰减期,不具备再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背景;公元842年迭部7级地震破裂区北缘低b值的玛曲段比迭部段更具危险性;1879年武都8级地震破裂区的b值持续降低也可能反映该区处于新的一轮孕震期。  相似文献   
383.
利用改进的SRTI法研究中尺度电离层行波扰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小红  唐龙  郭博峰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2):3953-3959
针对现有单站电离层行波扰动指数(Single Receiver TID Index,SRTI)探测中尺度电离层行波扰动时探测周期范围有限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RTI方法,以提高探测扰动周期的适用范围.介绍了利用SRTI和改进的SRTI探测中尺度电离层行波扰动的原理,从理论上分析比较了二者探测扰动周期范围的能力,并采用美国加州南部的5个IGS站2012年年积日189的GPS观测数据,对电离层扰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21∶30—23∶00LT时,扰动观测序列存在周期为15min和39min的扰动波,但是现有SRTI方法只探测到了前者,而改进的SRTI法很好地探测到了两个周期的扰动波,表明其对短周期和较长周期的扰动均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利用改进的SRTI法计算的扰动观测序列,应用傅里叶变换相位差分法估计了电离层扰动的传播参数,其结果总体上与前人研究成果一致,这表明改进的SRTI法完全可以应用于电离层行波扰动的研究中,而且由于计算简单,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84.
2012年12月下旬,中国地震局举办了一次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推广会议展览会,展示了"十一五"以来地震系统取得的具有突出应用实效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覆盖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等体系,并大都应用到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国防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85.
基于综合震害指数的玉树地震烈度遥感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地震烈度遥感评估的思路和方法,给出了遥感综合震害指数、地面等效震害指数计算的模型和地震烈度估计方法。利用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发生后获取的主要地震灾区玉树县城区结古镇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及其遥感震害解译结果和震后地震现场震害遥感比对科学考察成果,进行了结古镇的地震受灾程度和地震烈度的遥感评估。综合分析表明,玉树县城区遥感评估的地震烈度为IX度,与地面调查确定的地震烈度一致。文章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讨论,表明遥感方法对应急烈度评估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6.
利用HOG-LBP自适应融合特征实现禁令交通标志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禁令交通标志牌提出了一种基于HOG-LBP自适应融合特征的交通标志检测方法,将标志图片等分为多个不重叠的块,每块内将加权后的HOG和LBP特征进行串行融合作为最终特征,其中每类特征权值由块内梯度幅值决定,融合后的特征采用SVM进行分类器训练,并将训练结果用于交通标志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HOG-LBP自适应融合特征的效果优于基于单独HOG、LBP特征和简单HOG-LBP融合特征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7.
首先基于ArcGIS Engine建立小区水容积-水位关系;进而对暴雨过程线公式进行推导,并建立暴雨水调蓄模型;最后利用暴雨水调蓄模型建立径流流量、排水流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并基于ArcGIS Engine实现暴雨水调蓄模型的三维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388.
基于1980-2018年山西省太行山南麓晋城市5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利用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方法,研究了太行山南麓暴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9年平均年暴雨日数有0.9个,年际变化幅度较小。暴雨量与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并不一致,1980、1981、1982、1995和1996年暴雨日数较多。分析50-59、60-69、70-79、80-89、90-99、100以上6个暴雨量区间空间分布发现,暴雨的空间分布在不同区间并没有明显的趋同性。年暴雨降水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晋城市下辖5站暴雨量趋势均存在突变,突变时间存在差异,暴雨量在19811983年和19921995年为两个峰值时段,之后有所缓和。39年暴雨时间序列的小波波谱显示,太行山南麓暴雨呈现0~3 a、3~7 a、8~24 a等3类周期准振荡变化规律,各波动周期稳定性和显著性不同。3~7 a出现5个多少准周期振荡,该周期表现较为显著,8~24 a出现2个准振荡周期,且这两个周期非常稳定,具有全域性的特征。晋城市3~7 a的暴雨振荡周期和8~24 a特大暴雨振荡周期与现实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389.
从野外地表露头、井下岩心及典型剖面等基础资料出发,以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地质背景及其展布特征-页岩气成藏条件-有利区预测为主线,对重庆及周缘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分析,并采用综合信息叠合法对该区有利区进行预测。指出研究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两套富有机质页岩普遍发育,分布广,厚度大,埋藏适中,有机质类型好,有机质含量高,具有充足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并且等温吸附模拟和现场解析实验也表明,这两套页岩均具有较强的气体吸附、较好的含气性能;多口井钻遇黑色页岩段气显异常普遍,也为页岩气的存在提供证据。总之,该区与美国东部典型页岩气盆地有诸多地质可比性,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是页岩气勘探研究值得关注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390.
斜坡地质灾害的频发常常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降雨诱发的斜坡地质灾害问题日益严重。鉴于传统数据库不能有效地管理空间数据的局限性,采用ArcSDE Geodatabase和SQL Server空间数据库技术有利于对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各种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统一、科学地管理。从数据准备、空间数据库的设计、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三大方面介绍了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最后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对该数据库进行实例验证,充分地论证了该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