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3064篇 |
免费 | 942篇 |
国内免费 | 551篇 |
测绘学 | 194篇 |
大气科学 | 542篇 |
地球物理 | 863篇 |
地质学 | 1649篇 |
海洋学 | 421篇 |
天文学 | 213篇 |
综合类 | 319篇 |
自然地理 | 356篇 |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89篇 |
2023年 | 100篇 |
2022年 | 203篇 |
2021年 | 205篇 |
2020年 | 197篇 |
2019年 | 206篇 |
2018年 | 180篇 |
2017年 | 192篇 |
2016年 | 207篇 |
2015年 | 173篇 |
2014年 | 201篇 |
2013年 | 174篇 |
2012年 | 201篇 |
2011年 | 171篇 |
2010年 | 165篇 |
2009年 | 158篇 |
2008年 | 146篇 |
2007年 | 126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105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98篇 |
1997年 | 91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85篇 |
1994年 | 70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中国东北地区大兴安岭西侧盆地群包括漠河盆地、根河盆地、拉布达林盆地、海拉尔盆地和二连盆地等,蕴藏着丰富的中、新生代油气资源.为研究该盆地群域古生代、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综合建立盆地群域地球动力学模型,补充东北亚构造演化理论,本文综述该盆地群域受控的区域构造与深部构造背景、盆地群构造特征与性质、主要控盆断裂特征、盆地群油气条件比较以及盆地群域已完成并取得重要结果的地球物理工作.归纳已有主要认识和研究结果:(1)对大兴安岭西侧的盆地群起构造控制作用的构造带包括蒙古-鄂霍茨克洋缝合带、西拉木伦河缝合带、黑河-贺根山缝合带、塔原-喜桂图缝合带、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以及额尔古纳-呼伦断裂和得尔布干断裂.(2)二连盆地、海拉尔盆地和漠河盆地的盆地构造轴向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缝合带走向相关;而且三个盆地内的一级构造单元走向(隆起、坳陷和推覆带)也具有这类特点.(3)几个地学断面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表明,大兴安岭西侧盆地群岩石圈地幔厚度自北向南变厚,南部盆地基底与华北地台基底表现类似;盆地群基底电性结构因受到软流圈热物质作用可能在继续演化.(4)在盆地沉积地层方面,漠河盆地的下部是侏罗系陆相煤系地层,上部是白垩系火山岩地层;海拉尔盆地由下侏罗统的铜钵庙组、南屯组,上侏罗统的大磨拐河组和下白垩统的伊敏组共同组成扎赉诺尔群,厚约3000 m;二连盆地中生代地层中,中下侏罗统主要为含煤建造,上侏罗统为火山岩建造,下白垩统主要为含油建造和含煤建造,上白垩统为砂砾岩建造.(5)盆地群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包括:由本研究区的地球物理、构造地质、石油地质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解决研究区受控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所包括的因素及其作用,以及在岩石圈尺度上三维空间的地球物理场表征;深部构造对盆地群域构造的作用;从晚古生代到中新生代研究区构造演化特点及其依据;从北至南约1650 km长的盆地群域构造差异与依据;盆地群(域)油气条件与毗邻的松辽盆地在构造成因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推覆构造是一种和油气有关的重要构造形式,主要产出于造山带前陆,是挤压或压缩作用的结果,对油气的生成、储集、运移、圈闭和保存条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区从漠河盆地、海拉尔盆地到二连盆地内的中生代推覆构造,组构了大兴安岭西盆地群推覆构造.本文通过对三个盆地五种推覆构造的地震学研究,将其推覆方向归结为两类:第一类由北西向南东推覆,在三个盆地中表现明显;第二类由南东向北西推覆,在海拉尔盆地和二连盆地内有显示.认为第一类推覆作用来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自西向东的闭合;第二类推覆作用来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远程应力作用.
相似文献深渊着陆器在下潜过程中,由于受到海流的影响,其坐底位置会偏离投放点,偏离量和偏离方向很难估计,而声学水下定位方法在深渊海区不太适用.通过在海面进行气枪十字放炮作业,利用炮点准确位置和时间信息,以及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记录的直达水波到时,对深渊着陆器的坐底位置进行精确测量可以提供有效定位数据.该方法对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蒙托卡洛方法结合最小二乘法,对万泉号着陆器实际坐底位置进行了反演校正,得到三个潜次的位置校正偏移量分别为211 m、178 m、861 m,偏移方向各不相同,校正精度为±20 m,比以往的定位精度大为提高.此外,该方法测量确定了三个海底标志物的精确位置,为未来万米无人或载人潜器提供了可靠的水下参考坐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