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08篇 |
免费 | 5847篇 |
国内免费 | 338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20篇 |
大气科学 | 2215篇 |
地球物理 | 2355篇 |
地质学 | 8610篇 |
海洋学 | 3338篇 |
天文学 | 204篇 |
综合类 | 1160篇 |
自然地理 | 194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5篇 |
2024年 | 522篇 |
2023年 | 568篇 |
2022年 | 896篇 |
2021年 | 1062篇 |
2020年 | 929篇 |
2019年 | 927篇 |
2018年 | 799篇 |
2017年 | 787篇 |
2016年 | 840篇 |
2015年 | 937篇 |
2014年 | 895篇 |
2013年 | 1121篇 |
2012年 | 1191篇 |
2011年 | 1132篇 |
2010年 | 1143篇 |
2009年 | 1072篇 |
2008年 | 1140篇 |
2007年 | 994篇 |
2006年 | 1105篇 |
2005年 | 821篇 |
2004年 | 673篇 |
2003年 | 524篇 |
2002年 | 677篇 |
2001年 | 636篇 |
2000年 | 409篇 |
1999年 | 195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6篇 |
1976年 | 6篇 |
195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地下水观测网的若干问题与基于信息熵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测站点分布的任意性、随意性和层次不清以及观测数据的冗余性等是中国地下水观测网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着观测网提供可靠和有效数据信息的能力。文章以河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网为例 ,分析了观测网几个问题的表现和原因 ,并对国内外观测网优化设计的指导思想、技术方法的现状和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主要介绍了基于信息熵原理研究观测网优化设计的方法 ,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解决观测孔层次分类、信息冗余以及空间优化布局的技术思想。笔者认为 ,信息熵方法是一种能够评价地下水观测网信息 (而不是数据 )收集能力和优化观测网布局的很具发展潜力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2.
Single Zircon LA-ICP-MS U-Pb Dating of the Guandimiao and Wawutang Granitic Plutons in Hunan, South China and Its Petrogenetic Significa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Weifeng CHEN Peirong ZHOU Xinmin HUANG Hongye DING Xing SUN Tao The Key Laboratory for Mineral Deposits Research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No. Research Institute CNNC Changsh Hunan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7,81(1):81-89
1 Introduction The South China Block (SCB), located between the Qinling-Dabie and Songma Indosinian sutures, experienced successively two important tectonic movements during the Mesozoic, i.e. the Indosinian movement (early Mesozoic) and the Yanshanian movement (late Mesozoic). Therefore, the generally accepted viewpoint is that the key geological problems during the Mesozoic are essentially the dynamics and material expression of these two tectonic movements in South China (Chen et al.…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官厅水库近三十年的水质演变时序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于过去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官厅水库近三十年来的水质演变过程,分阶段探讨了官厅水库水污染的来源和特征。与此同时,从污染物的角度探讨了官厅水库典型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官厅水库的水质演变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依次为1972~1975年以有机毒物和重金属污染为特征的水体污染,1981~1992年以有机污染为主体的水体再污染,1992~1995年增加了大肠杆菌污染的水体复合污染,以及1996年至今以氮磷污染为明显特征的水体有机复合污染。从主要污染物的时间变化上看,库区COD和主要重金属含量均在缓慢上升,挥发酚的含量呈现波动趋势,氨氮和总磷的含量持续大幅度上升。污染物在库区的空间分布规律相似,入库处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出库处的污染物浓度。 相似文献
107.
在西藏羌塘盆地昂达尔错地区前人划分的上三叠统角木日茶卡组中发现了二叠纪化石分子Acanthopecten cf.coloradoensis(Newbrry)和Pterinopectinella?sp.,结合岩石组合特征,经过进一步开展生物年代对比及区域地层对比,将该套角木日茶卡组重新厘定为中二叠统龙格组,从而首次将羌塘盆地东南侧出露地层的时代下限由原来的上三叠统修正至中二叠统,增添了新的古生物化石证据。首次明确了中央隆起带东段的南羌塘地区中新生代之下存在晚古生代地层,为今后更深入研究羌塘盆地零星出露的古生代地层及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8.
以三类内孤立波理论(Kd V、e Kd V和MCC)的适用性条件为依据,采用Morison和傅汝德-克雷洛夫公式分别计算Spar平台内孤立波水平力和垂向力,结合时域有限位移运动方程,建立了有限深两层流体中内孤立波与带分段式系泊索Spar平台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以东沙群岛某海域实测内孤立波为对象,数值分析了在内孤立波作用下某经典式Spar平台的内孤立波动态载荷、运动响应及其系泊张力的变化特性。研究表明,内孤立波不仅会对Spar平台产生突发性冲击载荷,使其产生大幅度水平漂移运动,而且还会使其系泊张力显著增大。因此,在Spar平台等深海平台的设计应用中,内孤立波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南海不同海区的两个地理群体耳鲍(Haliotis asinina)18S rRNA基因全长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将耳鲍18S rRNA基因的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已收录鲍的18SrRNA基因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南海耳鲍核糖体18S rRNA基因与耳鲍H.asinina isolate H11核糖体18S rRNA基因序列的相同率高达98%;同一地理群体内耳鲍核糖体18S rRN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不同地理群体间耳鲍核糖体18S rRNA基因在碱基组成上的相似率为99%,仅在某些位点处发生了碱基替换,即腺嘌呤(T)被鸟嘌呤(G)替换;同时,将这两个不同群体中耳鲍的18S rRNA基因与泰国耳鲍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之间也只是发生了碱基替换。 相似文献
110.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空间多特征加权概率融合的高光谱影像分类方法。首先,利用最小噪声分离(minimum noise fraction,MNF)方法对高光谱影像进行降维和特征提取,并以得到的MNF特征影像作为光谱特征,联合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提取的纹理特征、基于OFC算子建立的多尺度形态学特征以及采用连续最大角凸锥(sequential maximum angle convex cone,SMACC)提取的端元组分特征,组成3组光谱-空间特征;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每一组光谱-空间特征进行分类,得到每组特征的概率输出结果;最后,建立多特征加权概率融合模型,应用该模型将不同特征的概率输出结果进行加权融合,得到最终分类结果。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利用ROSIS和 AVIRIS影像进行试验,总体分类精度分别达到97.65%和96.62%。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不但较好地克服了传统基于单一特征高光谱影像分类的局限性,而且其分类效果也优于常规矢量叠加(vector stacking,VS)和概率融合的多特征分类方法,有效地改善了高光谱影像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