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82篇 |
免费 | 5919篇 |
国内免费 | 33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56篇 |
大气科学 | 2187篇 |
地球物理 | 2387篇 |
地质学 | 8383篇 |
海洋学 | 3300篇 |
天文学 | 193篇 |
综合类 | 1173篇 |
自然地理 | 19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6篇 |
2024年 | 537篇 |
2023年 | 588篇 |
2022年 | 935篇 |
2021年 | 1115篇 |
2020年 | 966篇 |
2019年 | 976篇 |
2018年 | 838篇 |
2017年 | 814篇 |
2016年 | 873篇 |
2015年 | 940篇 |
2014年 | 920篇 |
2013年 | 1133篇 |
2012年 | 1209篇 |
2011年 | 1141篇 |
2010年 | 1168篇 |
2009年 | 1070篇 |
2008年 | 1150篇 |
2007年 | 999篇 |
2006年 | 1122篇 |
2005年 | 811篇 |
2004年 | 633篇 |
2003年 | 404篇 |
2002年 | 476篇 |
2001年 | 448篇 |
2000年 | 320篇 |
1999年 | 158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9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6篇 |
1976年 | 6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成果的有效应用服务是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核心驱动力,城市地质数据集作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核心成果,是决定城市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应用服务有效性的关键。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开展丹阳小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试点,本次共完成遥感解译1 047 km2(3期数据),调查点767个,钻探115个,累计钻探进尺8 720 m(其中第四系孔915 m,水文孔2 366 m,工程孔5 439 m),采集第四纪地质样品2 904组,地下水样品240组,原状土样1 108组,土壤样2 482组,地下水位统测点70个,抽水试验18组等。查清了丹阳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等分布规律,并围绕丹阳市规划建设对地质工作的实际需求,对各类调查原始数据进行了专项加工,建立了数据集,为丹阳市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服务。文章对数据来源、数据收集方法、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形成了小城镇地质调查应用服务地质数据集的构建方法,为今后小城镇地质调查和数据集处理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于2013-2014 年在三沙湾选择增殖放流区Ⅰ区和Ⅱ区, 开展了2 批次的缢蛏增殖放流, 计 放流缢蛏苗数量约3747 万粒。采用对缢蛏生长、生物量动态变化和滩涂底质主要因子跟踪监测的方 法, 开展对缢蛏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研究结果, 2 个增殖放流区的缢蛏密度和缢蛏生物量都比对照 区有极显著提高, 共收获65 吨缢蛏大规格苗, 增殖放流产出比为1: 8.0-9.0, 获得了一定的资源增 殖效果和经济效益。放流期间, 滩涂底泥中的氧化还原电位、硫化物和有机碳等浓度在增殖区Ⅰ区、 Ⅱ区和对照区之间都无显著差异(P>0.05), 但, 底泥中Ⅰ区、Ⅱ区的氧化还原电位平均值分别比对照 区提高了26%和18%, 硫化物浓度平均值分别比对照区降低了45%和34%, 有机碳浓度平均值分别 比对照区下降了5.8%和6.8%, 表明, 缢蛏增殖放流获得了一定的改良底质环境效果。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利用核糖体大亚基5'端序列PCR-RFLP以及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nternal TranlsclqIbed Sppacer,rr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福建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进行了分子系统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PCR-RFLP分析发现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都属于C系群共生藻,而ITS序列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都属于C1亚系群.研究结果表明ITS序列进化速度快,适合于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属亚系群水平的鉴定.而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多样性低,暗示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共生系统面对外界环境压力的适应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44.
基于时序MODIS NDVI的黑河流域土地覆盖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植被生长状态及植被覆盖度的最佳指示因子,其时序数据也已成为基于生物气候特征开展大区域植被和土地覆盖分类的基本手段。基于时序NDVI数据的土地覆盖分类,即通过提取NDVI时间信号所包含的植被生物学参数,构建起一个包含植被生物学信息的分类特征空间。利用2006年重建得到的MODIS NDVI 16天合成时间序列数据,并结合1 km分辨率的DEM数据、野外实地调查资料等辅助数据,综合分析了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对应的时序NDVI谱线及其第一、二谐波的特征阈值,建立决策树对黑河流域的土地覆盖开展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时序MODIS NDVI谱线特征的决策树分类精度为78%,Kappa系数为0.74。利用1 km时序MODIS NDVI时间序列获得较为准确的黑河流域土地覆盖类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5.
46.
营养盐水平对四种海洋浮游硅藻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4种海洋浮游硅藻(牟勒氏角毛藻、海链藻、三角褐指藻和新月菱形藻)培养在改进的f/2培养基中,研究了不同氮、磷和硅营养水平对它们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胞外多糖的生产和释放具有种间特异性,角毛藻和海链藻胞外多糖的生产和释放主要在静止期,而三角褐指藻和新月菱形藻在指数生长期前期和静止期都能生产和分泌较高的胞外多糖;培养液中低浓度磷减少了4种硅藻在静止期胞外多糖的产量,但增加了角毛藻在生长期前期胞外多糖的产量;氮浓度的降低增加了三角褐指藻在指数生长前期胞外多糖的产量,但减少了其他3种藻类胞外多糖的产量;硅浓度的降低对4种硅藻胞外多糖的产量影响不大,在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静止期胞外多糖的生产.本研究表明,营养盐水平对硅藻胞外多糖生产的影响因种类和细胞所处生长期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7.
冈底斯带晚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一直存在争议。此次研究了中冈底斯带扎布耶茶卡北部区域则弄群火山岩的野外特
征和锆石U-Pb年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扎布耶茶卡北部则弄群火山岩主要喷发于154.2~142.1 Ma。研究首次获得
晚侏罗世的则弄群火山岩年龄为154 Ma,比前人提出的则弄群火山岩浆活动起始时间(130 Ma) 提前了24 Ma,据此将则
弄群的时代定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根据研究获得的最新年代学数据,结合冈底斯带火山岩的前人研究资料,显示冈底
斯带中生代弧火山岩具有从南向北逐渐年轻的趋势。因此,最早期南冈底斯弧中生代火山岩可能与新特提斯洋板片北向俯
冲有关,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中冈底斯带弧火山岩受到了新特提斯洋板片北向俯冲和班公湖-怒江洋板片南向俯冲的双
重影响,早白垩世中期的北冈底斯带弧火山岩则与班公湖-怒江洋板片的南向俯冲密切相关。研究成果为冈底斯带晚中生
代构造演化模式提供了火山岩方面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48.
滑坡灾害具有很强的空间变异性和随机性,应作非线性动态系统考虑。利用传递系数法,反演出极限蓄水位时大沟湾滑坡在不同安全系数下临界状态的剪切强度参数关系,对试验得到的剪切强度参数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地质类比法,由统计方法得到滑带土剪切强度参数的分布规律,并生成随机剪切参数。假设Mohr-Coulomb准则在滑坡体自重应力范围内服从线性分布,由试验参数在? -? 坐标内的分布曲线,结合天然状况下滑坡体正应力范围得到c-? 包络多边形,由此考虑剪切参数相关性,筛选出有效的随机剪切参数。通过Monte Carlo模拟,统计有效样本与反演得到的不同安全系数条件下极限平衡c-? 关系曲线的位置分布关系,得到不同安全系数滑坡的破坏概率。对极限蓄水位条件洞坪水库大沟湾滑坡稳定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滑坡届时处于极高风险状态,稳定性很差。结合蓄水过程中两次对滑坡体实地考察得到的滑坡体变形特征表明,研究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