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58篇 |
免费 | 2487篇 |
国内免费 | 40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75篇 |
大气科学 | 1525篇 |
地球物理 | 2141篇 |
地质学 | 7189篇 |
海洋学 | 1785篇 |
天文学 | 183篇 |
综合类 | 836篇 |
自然地理 | 13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9篇 |
2023年 | 375篇 |
2022年 | 735篇 |
2021年 | 850篇 |
2020年 | 723篇 |
2019年 | 764篇 |
2018年 | 699篇 |
2017年 | 635篇 |
2016年 | 679篇 |
2015年 | 718篇 |
2014年 | 715篇 |
2013年 | 868篇 |
2012年 | 938篇 |
2011年 | 876篇 |
2010年 | 887篇 |
2009年 | 903篇 |
2008年 | 965篇 |
2007年 | 818篇 |
2006年 | 733篇 |
2005年 | 639篇 |
2004年 | 479篇 |
2003年 | 329篇 |
2002年 | 362篇 |
2001年 | 349篇 |
2000年 | 249篇 |
1999年 | 136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外来囊藻(Colpomeniaperegrina)是一种在潮间带分布广泛的褐藻,它能附着在牡蛎壳上进行跨海区扩散,因而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变动和生物地理格局形成的良好模型。外来囊藻在中国沿海虽有分布,但关于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和分化研究的报道尚为空白。本研究采集了中国近海13个外来囊藻种群样本。通过扩增301条线粒体cox3序列,发现了26个单倍型;通过重建单倍型网络图和基于最大似然法与贝叶斯法重建系统进化树,发现外来囊藻种内遗传多样性较高, 13个种群划分为3个遗传世系,其中浙江南麂列岛的7个种群组成遗传世系A,辽宁和山东的样本则分化为遗传世系B和C。中国近海外来囊藻的这种种群遗传结构可能源于更新世末次盛冰期黄渤海、东海边缘海的环境变化和海平面的大幅下降。遗传世系A具有的较高单倍型多样性,其原因可能是南麂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潮间带环境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2.
论GIS的模糊不确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GIS的模糊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目的是系统论证GIS确实舍有模糊不确定性,使人们真正认识到GIS不仅含有随机不确定性而且含有模糊不确定性。文章主要是从GIS构成的四部分出发即:硬件、软件、人员和数据,分别对这四部分论述其模糊不确定性,即GIS存在着GIS数据模糊不确定性、GIS硬件模糊不确定性、GIS软件模糊不确定性和GIS人员的模糊不确定性;最后,指出GIS的模糊不确定性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特别是人员的模糊不确定性还有很多因素无法进行研究以及如何减弱GIS各部分的模糊不确定性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全球,尤其是特提斯域二叠—三叠纪之交(PTB)剖面中普遍发育火山成因的粘土岩,对理解晚二叠世末生物大灭绝(LPME)的触发机制及相关基础地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在华南下扬子区新发现两条深水PTB剖面(皖南牛山和蔡村)的粘土岩工作,包括岩石学、矿物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等,填补了区域研究空白。研究结果发现,粘土岩主要由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以及石英、岩浆锆石、长石等斑晶矿物组成。在地球化学上具有高K_2O、低Na_2O、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等特征。据此,认为这些粘土岩为火山成因的钾质斑脱岩,其原岩可能为中酸性流纹英安岩,具有弧岩浆作用的源区背景。对比华南其他地区已发现的PTB界线粘土岩,发现它们成因类似,可能来源于古特提斯洋周缘陆陆碰撞,抑或是泛大洋俯冲潘吉亚大陆东缘(包括华南板块)所导致的长英质火山岩浆喷发,且具有多期多源性特点。PTB时期全球活跃的火山岩浆活动(包括镁铁质火山作用和华南地区火山灰所指征的长英质火山作用)可能是导致LPME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4.
995.
近年来,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其主要研究对象为海洋体系的演化。特别是氧化还原敏感元素(Se,Mo,Fe等)稳定同位素已经在古海洋环境的示踪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相比分散元素(Ge,Cd,Tl)稳定同位素研究比较薄弱,但这些元素在海洋体系中有特殊的循环模式,这使得它们的同位素研究将可能存在很大地质潜力。海洋体系中它们的源汇简单,而且有机无机吸附过程都可能导致同位素分馏。Ge,Cd,Tl均属于挥发性元素,原始星云的形成过程可能存在较大的同位素分馏。我国南方大面积的低温成矿域,将为Ge,Cd,Tl稳定同位素的发展提供天然的平台。另外,Cd,Tl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潜在元素,因此采用稳定同位素示踪还可能示踪表生环境中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996.
华北克拉通西部鄂尔多斯地块长城系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85 Ga西部陆块与东部陆块沿中部造山带碰撞拼合形成统一的华北克拉通之后,中—新元古代克拉通经历了广泛的陆内拉伸,形成了熊耳裂陷槽、燕辽裂陷槽、渣尔泰—白云鄂博—化德裂陷槽及东缘裂谷系。前人根据钻井资料及区域地层对比认为鄂尔多斯地块变质基底之上沉积了中元古代长城系—蓟县系。其中,长城系下部主要为石英岩夹板岩,上部为粉砂质板岩、硅质板岩及含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与石英砂岩;蓟县系以白云岩为主,夹少量砂岩、页岩。本文对采自鄂尔多斯地块6口钻井中的长城系进行了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块长城系浅变质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了1.60 Ga、1.85 Ga、1.95 Ga、2.35 Ga和2.50 Ga等峰值。与华北克拉通内部中—新元古代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峰值对比结果表明,长城系沉积岩的碎屑物质来自华北克拉通内部。结合区域钻井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推断中元古代鄂尔多斯地块北缘及东缘为隆起剥蚀区,西南部为沉积区,其西南缘为被动大陆边缘,与北秦岭地体之间被宽坪洋分隔。 相似文献
997.
东海原甲藻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nrDNAITS序列及18S序列两种分子标记,对东海原甲藻和美国国家海洋藻种保藏中心(CCMP)的具齿原甲藻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序列非常相似,两者的nrDNAITS序列碱基差异值仅为0.002,nrDNA18S序列的碱基差异值为0.000,根据分子数据,东海原甲藻和美国国家海洋藻种保藏中心的具齿原甲藻应为同一个种.从基因库获取原甲藻的另外3个种nrD-NAITS序列和8个种的18S序列,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和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18S序列用于原甲藻的分子鉴定过于保守,而nrDNAITS更适合于该种属界定的分子标准. 相似文献
998.
利用采自阿勒泰中东部地区8个树轮采点的树轮资料,建立宽度年表,对比这些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的统计特征,并分析其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阿勒泰中东部地区8个采点的标准化年表的平均敏感度都较低,最高的喀拉依里克站南(KLN)为0.194,这与该区海拔较高、降水丰富、土层较厚、坡度较小有关.8个年表显著性水平达到0.01的自相关大多在4阶以内,反映该区树轮宽度生长对气候的响应主要表现在当年及其后的3a,"滞后效应"比较明显.8个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布尔津气象站的生长季及其前期的降水多呈正相关.其中,阿勒泰地区中部义河山南(YHN)标准化年表所含的降水信息最为丰富,与布尔津气象站上年7月至当年4月的降水量相关密切,相关系数达0.561;东部的也克卓勒(YKZ)采点树轮宽度生长与布尔津气象站当年1-12月月平均温度相关密切,相关系数达0.557.这两个年表与降水和温度的相关时段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湘黔新晃-天柱地区的早寒武世重晶石成矿带是世界上最大的重晶石矿集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对其进行 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通过对新晃-天柱地区的重晶石矿床微量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研究表明:所有样品的 、比值以及重晶石含矿岩系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表明重晶石矿床形成时处于缺氧还原环境;重晶石矿石 表现出明显的正异常,反映了成矿过程受到了较强的海底热液物质的影响,表明钡可能主要来自于海底热液喷流物质; 重晶石的δ3值主要分布在,表现出重硫富集的特征,且重晶石硫同位素呈塔式分布,表明硫源来源单一,主 要来自同期海水硫酸盐。黄铁矿δ3值低于同期海水硫同位素组成,表明生物细菌对海水硫酸盐的还原起到了很大作用, 并且反映了矿床形成于海水交换有限的滞留的海盆系统。综合以上分析认为重晶石成矿时期为海底缺氧、热液活动频繁、 封闭半封闭的台地泻湖环境。 相似文献
1000.
对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技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作了简要介绍,揭示了该技术在现代数字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利用CPLD对时统设备IRIG-B码产生器进行集成,其实验结果表明,集成了的B码产生器不但简单、可靠,而且便于调试,克服了以往硬件电路复杂的缺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