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7篇
  免费   2263篇
  国内免费   3660篇
测绘学   1792篇
大气科学   1283篇
地球物理   1820篇
地质学   6703篇
海洋学   1639篇
天文学   173篇
综合类   709篇
自然地理   1201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339篇
  2022年   634篇
  2021年   727篇
  2020年   641篇
  2019年   674篇
  2018年   615篇
  2017年   544篇
  2016年   592篇
  2015年   638篇
  2014年   662篇
  2013年   795篇
  2012年   876篇
  2011年   800篇
  2010年   836篇
  2009年   837篇
  2008年   899篇
  2007年   765篇
  2006年   696篇
  2005年   609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1.
右江盆地流体运移过程中成矿与成藏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才富  胡建武 《地球学报》2003,24(5):423-428
右江盆地裂陷期和坳陷早期的沉积物提供研究区金矿与古油藏的物质与流体.成矿物质与烃类在盆地流体中沿以二叠纪生物礁为核心的断层、浊积岩及不整合面组成的三维输导体系向盆地边缘及二叠纪生物礁的核部运移.由于烃类物质与盐水体系密度的差异,使烃类物质与成矿物质差异聚集于不同的圈闭中形成流体藏.流体矿藏的破坏是导致成矿物质沉淀形成矿床的直接原因.构造活动、风化剥蚀及流体压裂均可导致流体矿藏破坏,其中燕山构造运动是该区流体藏破坏的主要原因,因而亦是该区金矿成矿作用的主要构造营力.本文从盆地流体运移、演化的角度证明,该区古油藏是盆地裂陷与坳陷阶段流体聚集的产物,而矿床则是盆地挤压抬升阶段流体藏破坏、流体散失的结果.研究成果表明,金矿与油气是同一盆地流体在其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这对在盆地中寻找相同类型的金属矿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12.
洁居纳卓组:西藏措勤地区的上新统岩石地层单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于措勤县城一带的一套地层在1:100万日喀则幅区调中被划属上新统乌郁群,由下部火山岩和上部沉积岩组成。在1:25万措勤县幅区调中,根据获得的同位素年龄值已将下部火山岩地层划归古新统的典中组,而上部的沉积地层中含圆笠虫等有孔虫化石应属下白垩统。在这一地区还新发现一套陆相碎屑地层,根据其岩性组合、ESR年龄值及区域地层对比,本文将其新命名为上新统洁居纳卓组。  相似文献   
313.
西藏尼玛地区古近纪美苏组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1:25万邦多区幅地质调查,在尼玛县西部拉舍—岷千日一带发现一套基性—中性—酸性—酸碱性火山岩岩石组合,其时代属古新世—始新世,新创建美苏组。描述了该组的分布、岩性、岩相、古生物及同位素年代特征,讨论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14.
中国西北地区存在大量的新近纪硬土软岩滑坡灾害,为研究该类滑坡的变形特征,开展两组离心机模型试验模拟滑带劣化引起滑坡变形破坏的全过程,获取模型坡体土压及位移的实时变化曲线。研究表明,当软弱带强度降低时,硬土软岩滑坡的上部滑体呈块体状滑动,在快速运动滑动过程中,滑体呈现块状平移,不会彻底解体、液化;硬土软岩滑坡中前部出现水平应力集中,导致下伏滑带塑性流动变形,诱发其中前部上覆滑体的水平运动,并向滑坡后缘扩展,最终形成多级水平滑动。  相似文献   
315.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中国地貌格局、古气候系统及晚新生代沉积体系发生巨变。青藏高原以东至边缘海的广大区域形成统一水系,将巨量沉积物搬运至中国东部连续堆积形成黄淮海平原。太行山的隆升、边缘海陆架的沉降,黄河的贯通及晚第四纪大规模海侵等,深刻改造了黄淮海平原的自然环境,至今仍然影响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重要的科学问题。针对这些事件的研究,对于理解晚新生代黄淮海平原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缓解该地区目前紧张的人地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对晚新生代黄淮海平原形成发育的构造地貌过程、黄河贯通和晚第四纪海侵等重大事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①青藏高原隆升是黄淮海平原当今地貌及海陆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②黄河贯通对黄淮海平原地表过程、水系演化及源-汇体系带来深远影响;③沿海地区晚更新世以来3次重要的海侵事件及相关的海陆相互作用,不但造成了沉积环境的变化,还形成了下切河谷特殊地貌景观;④晚新生代黄淮海地区重大地质事件的时间节点是中新世和晚第四纪。系统总结了黄淮海平原在构造-气候相互作用、地貌动态演化和年代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未来亟需对黄淮海平原开展多学科系统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316.
为探讨陕西凤太矿集区八卦庙金矿床绿泥石的成岩成矿意义,运用电子探针分析了矿床中围岩、不同成矿阶段及煌斑岩脉中的绿泥石。结果显示,矿区内绿泥石的分布特征可以分为4类:分布在围岩中由黑云母蚀变而成(Ⅰ型)、叶片状或鳞片状、与石英硫化物共(伴)生的绿泥石脉(Ⅱ型)、蠕虫状包裹在石英颗粒中(Ⅲ型)及由钠长石蚀变具钠长石假晶的绿泥石(Ⅳ型)。前3种主要为蠕绿泥石(铁绿泥石),含少量密绿泥石,Ⅳ型分布在铁镁绿泥石和蠕绿泥石(铁绿泥石)的范围,均指示形成于偏还原环境。在其结构的离子置换中既有Fe对Mg的置换,也有Mg对Fe的置换,表明绿泥石的形成既与泥质碎屑岩围岩有关,也受到富铁、镁的成矿流体影响。由绿泥石地质温度计估算出4类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198~255℃,均属于中-低温热液蚀变范围。在金成矿过程中,随着温度不断下降热液流体性质由弱酸性→近中性→弱酸性演化。金矿化的有利形成环境为近中性。  相似文献   
317.
海南岛中元古代沉积记录对于探讨华南陆块早期大陆演化过程起关键作用。对海南三亚三郎岭地区奥陶系干沟村组砂岩-板岩组合中的变砾岩形成时代进行了重新厘定。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表明,65颗锆石207Pb/206U年龄范围为2691~1350 Ma,且分成2691~2444 Ma、1838~1632 Ma、1540~1350 Ma三组,形成约1699 Ma、约1440 Ma 2个主要峰值和约2461 Ma的1个次要峰值。基于最年轻锆石年龄为1350 Ma,且没有出现海南岛常见的1250~1100 Ma和1000~900 Ma年龄记录,将该套变质砾岩沉积时代限定在1350~1250 Ma,而并非前人划属的奥陶纪,这是海南岛首次发现中元古代的砾岩建造。该套变砾岩砾石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中等,表现为裂谷盆地高密度的碎屑流沉积特征,是研究区Columbia超大陆裂解晚期的沉积响应。变质砾岩与劳伦大陆西部的Belt-Purcell超群下部沉积地层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和年龄谱特征,暗示中元古代哥伦比亚超大陆中,海南岛与劳伦西部靠近。  相似文献   
318.
内蒙古乌兰哈达地区位于大兴安岭林西-扎兰屯多金属成矿带上,属于扎兰屯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带.通过1/5万伽玛能谱测量工作发现工区内古生代、中生代地层U背景值1.88×10-6~2.54×10-6,海西期花岗岩U背景值为3.74×10-6,具备很好的铀源条件.该区断裂构造及层间破碎带发育,为铀矿运移提供通道和沉淀的场所.粘土矿化、萤石化等热液蚀变发育,可以作为铀矿找矿的热液蚀变标志.通过放射性测量工作圈定9处铀异常区,发现2处铀矿化带,圈定了2个找矿靶区,为该地区铀矿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19.
LEMI-417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仪是目前国内普及程度较高的一套通过观测超低频段天然电磁场信号来探测地球深部壳幔电性结构的观测系统。本文对该系统采集的天然大地电磁场数据的原始二进制数据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剖析出了其对应的计算机数据结构,并列出了核心的程序代码,以作为下一步的后期数据解释软件开发之基础。  相似文献   
320.
水岩作用下泥质板岩表现出明显的软化特征。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泥质板岩软化过程中单轴压缩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与吸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借助核磁共振试验研究了水岩作用下泥质板岩软化过程中孔隙的产生、扩展和贯通规律,分析了泥质板岩软化过程中孔隙度与吸水时间之间的关系;采用电镜扫描试验分析了水岩作用下泥质板岩软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规律,基于分形理论研究了不同浸泡时间下泥质板岩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选取微观结构孔隙形状分维值、孔隙度、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作为描述泥质板岩与水溶液相互作用系统的变量,建立了水岩作用下泥质板岩的软化模型,结合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泥质板岩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随吸水时间增大而减小,呈负线性相关,而泊松比与吸水时间之间的关系不明显;在浸泡初期,水岩作用强烈,泥质板岩内部微孔隙会发生扩展贯通进而形成更大尺寸的孔隙,孔隙度在浸泡初期增长较快;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水岩作用减弱,孔隙度增长速率趋缓;随着吸水时间的推移,泥质板岩内部孔隙相互连通,进而形成复杂网状结构的大孔,泥质板岩分形维数呈对数增长,最终趋于稳定;采用非线性模型计算的结果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