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2篇
  免费   4294篇
  国内免费   2219篇
测绘学   1713篇
大气科学   1446篇
地球物理   1650篇
地质学   6299篇
海洋学   1618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767篇
自然地理   1434篇
  2025年   21篇
  2024年   390篇
  2023年   471篇
  2022年   686篇
  2021年   755篇
  2020年   668篇
  2019年   703篇
  2018年   625篇
  2017年   606篇
  2016年   569篇
  2015年   639篇
  2014年   634篇
  2013年   714篇
  2012年   799篇
  2011年   794篇
  2010年   771篇
  2009年   731篇
  2008年   743篇
  2007年   716篇
  2006年   704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426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何富连  王晓明  许磊  吴焕凯  王军 《岩土力学》2014,35(6):1703-1710
为解决厚煤层大断面切眼支护难题,选取某煤矿5206切眼为研究对象,采用UDEC模拟研究了切眼宽度为6~10 m的过程中,围岩主应力差、变形、裂隙场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顶、底、两帮主应力差分布形态均呈浅部逐渐升高、深部降低特征;随着切眼宽增加,顶板主应力差峰值呈先恒定后降低,底板主应力差呈先降低再恒定,而两帮主应力差逐渐升高的趋势;主应力差峰值向深部转移幅度:两帮>顶板>底板。顶板和两帮深部位移曲线呈指数关系向深部递减,而底板深部变形曲线有明显拐点,呈台阶式降低,表面最大位移呈顶板>两帮>底板;围岩裂隙场分3个区:裂隙贯通区、裂隙发育区、微裂隙区,半椭圆状分布,裂隙贯通程度呈中间大于两侧、浅部大于深部。认为:高性能锚杆可以更有效地限制裂隙滑移,双桁架锚索可锚固在顶板肩角无裂隙区和深部预应力叠加区,可有效加强支护顶板,抵消部分主应力差。基于此,提出了高强、高预紧力锚带网和双桁架锚索联合控制技术,支护完成后10 d自稳,顶板累计离层3 mm,顶底板相对移近量125 mm,两帮相对移近量94 mm。  相似文献   
782.
基于对榆阳区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分析该区地质环境条件,讨论其地质灾害类型、危害、分布规律和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地质灾害类型少,分布广,局部密集,小型灾点多,影响因素多,发生频率高,具有群发性、突发性、差异性和链生性。  相似文献   
783.
试验和现场观测都发现高土石坝的坝料在高压及湿化作用下会发生显著的颗粒破碎,颗粒破碎会改变土石料的级配曲线和密度,因而影响其后继力学行为,因此,土石料的颗粒破碎是当前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模拟土石料在高压及湿化作用下发生显著的颗粒破碎现象,以及循环加载中的颗粒破碎与应力诱导各向异性随动硬化共同影响下土石料的变形,本文提出了一个建模方法,考虑土石料颗粒破碎和密度变化的影响。所建议的次塑性本构模型在经过试验资料的验证后可用于动力有限元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784.
何纯田 《地下水》2014,(6):162-163
黔西地区抗旱找水区域性影响因素明显,需对区域储水构建进行分析研究,为勘察及取水设计奠定基础。在找水过程中,取用数据收集和现场分析的方法,运用物探和遥感地质技术,有效的进行赋水和井深选择。在区域研究从相关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理论依据;对技术勘察,取水设计、资料收集、现场分析等几个阶段进行探讨。经过研究得出:在黔西地区找水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实现富水区段选择,解决当地居民生活用水。  相似文献   
785.
何立贤 《贵州地质》2009,26(3):161-161
《贵州地质》已经办到100期了。在科学的春天里萌生,在贵州老一辈地质学家的开拓、耕耘和呵护下,在贵州省地质矿产局历届领导的重视、关怀和支持下,《贵州地质》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分享着地质队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成功与喜悦,伴随着他们的足迹与思考,走过了25个年头。看着厚重的26卷100期杂志——地质人、地矿人汗水的凝聚,  相似文献   
786.
通过对华北克拉通南缘大量的岩浆岩和矿床研究表明,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岩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豫西矿集区是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圈剧烈演化的结果。岩石圈的这种剧烈演化是在两件重大地质事件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一方面,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在印支期拼合,并发生了广泛的陆-陆碰撞造山活动,此后,克拉通边缘转入了后造山演化阶段;另一方面,燕山晚期的J-K之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导致地幔大规模活动。中国东部大规模的地壳减薄和壳幔作用,使本来就处于造山后演化阶段的华北陆块南缘发生了广泛的岩浆活动。正因为这两大地质作用叠加效应,区域岩浆演化剧烈而复杂,大批重融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往往既显示造山带的特点,又具有大规模壳幔作用的特征。这两大地质作用为豫西矿集区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大量的研究表明,各种矿床与燕山期岩浆岩在形成时间上高度吻合,空间上密切相关,同位素指标极为相近,显示它们在成因上的密切关系。岩浆一方面作为深部赋矿流体的上升通道,另一方面提供持续的高温环境,保证了元素迁移和成矿作用的进行。因此,华北克拉通南缘后大陆碰撞背景下的壳幔演化、大规模岩浆活动是豫西矿集区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87.
The chlorophyll a (Chl a )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marine ecosystems.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Chl a greatly affects the mariculture and marine ...  相似文献   
788.
徐晓斌  何宝石  王清 《世界地质》2015,34(4):1149-1154
针对现有钻孔柱状图绘制中描述文字空间分布存在的问题,采用弹性理论-非线性原理对柱状图描述文字位置进行规划,合理分配各岩层描述单元空间,形成柱状图的初步分布;计算出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柱状图图纸中最优位置的高度坐标xi;利用Auto CAD软件图形绘制环境,实现全程自动绘制钻孔柱状图的新方法。该方法高效且专业性强,图件规范、整齐、文字分布合理、格式美观,无需对图件进行后期的手动处理,免去了人工处理过程,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789.
七带石斑鱼胚体和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对七带石斑鱼胚体、卵黄囊期仔鱼形态发育的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七带石斑鱼受精卵在水温会(27.77±1.05)℃,盐度32条件下,胚胎发育从胚体形成至孵出仔鱼历时约22h 10min.(2)仔鱼卵黄囊在孵化2d后消失,油球消失于孵化后第6 d,卵黄囊依照先卵黄、后油球的顺序被吸收.吸收速度为先快后慢.(3)初孵仔鱼在孵化后一天时间内生长迅速.之后速度减缓.(4)仔鱼的营养可概括为内源性营养一混合营养一外源性营养阶段.  相似文献   
790.
利用 1 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 DY95 - 8航次在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东、西两小区用多管取样器采集的沉积物样品 ,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组成、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东、西两小区共有 1 6个类群的小型底栖动物 ,其中线虫类占居显著优势 ,在东、西两小区各占总栖息密度的 71 %和 6 4 %,其次为猛水蚤类和蜱螨类。 (2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 3 2 .47ind/1 0 cm2 和 1 8.0 5 ind/1 0 cm2 ,东小区高于西小区。小区各站位间的栖息密度平面分布差异显著。 (3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趋势明显 ,由表层向底层 ,栖息密度逐渐降低。 (4)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与底质沉积物、结核覆盖率和底层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底质较硬、结核覆盖率较高以及底层流较强都不利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栖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