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9篇
  免费   4329篇
  国内免费   2236篇
测绘学   1729篇
大气科学   1482篇
地球物理   1655篇
地质学   6340篇
海洋学   1614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762篇
自然地理   1434篇
  2025年   23篇
  2024年   395篇
  2023年   478篇
  2022年   686篇
  2021年   764篇
  2020年   677篇
  2019年   707篇
  2018年   628篇
  2017年   606篇
  2016年   574篇
  2015年   640篇
  2014年   634篇
  2013年   710篇
  2012年   793篇
  2011年   796篇
  2010年   768篇
  2009年   733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716篇
  2006年   700篇
  2005年   511篇
  2004年   428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对CX地区露头完好的岩样进行电阻率测试,提出了一种利用露头岩样电阻率绘制模拟地层条件下仿真电阻率测井曲线的新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思路是:(1)在CX地区选取一条露头出露较完好的地质剖面,在野外进行详细的岩性、地层产状和厚度描述,并采集露头岩石标本。(2)对所取岩样进行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孔隙度和电阻率测试,并选部分代表一定岩性的岩样进行模拟地层环境(压力、饱和度、孔隙度)下的电阻率  相似文献   
32.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中国学者在青藏高原进行的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 累计完成长约45000km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工作,取得了许多科学数据,为探讨高原地壳上地幔结构、隆升机制和动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为比较全面反映中国学者多年来的工作成果,作者广泛收集资料,总结了中国学者在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工作程度,并按照方法分类绘制了系列工作程度图. 文中分别对地壳结构、上地幔的横向不均匀性、岩石圈的电性结构、青藏高原隆升机制、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模型等几个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做了概略的评述. 已有资料表明:青藏高原的莫霍面埋深变化较大,且在几条重要缝合带莫霍面两侧都有断错;根据目前的探测结果,高原在20±5km埋深范围内普遍存在壳内低速高导层,速度一般为5.6~5.8km/s,电阻率约为1~10Ω·m,厚度一般为5~10km,但横向分布不连续. 低速层与高导层的深度、厚度在趋势上一致,但不十分吻合.天然地震的研究结果表明,组成高原各个地块内部的地震各向异性方向大致相同,各地块的分界处各向异性方向往往有明显的变化;虽然对高原隆升机制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至少认为高原是多期隆升、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点已达成共识. 综合已有的地球物理调查成果,结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建立的高原地球动力学模型,形象地表达出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双向挤压变形模式. 这些工作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变形机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3.
利用分布在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的213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P波走时数据和弱各向异性条件下P波速度扰动调和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陆上地幔P波各向异性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西部上地幔变形主要受印度大陆俯冲的影响.印度大陆的P波快波方向总体为NNE方向,与绝对板块运动方向一致,这表明印度大陆上地幔流动方向与板块运动方向一致.青藏高原内部、东天山的P波快波方向与主压应力方向接近,而在青藏高原南缘、北缘及东北缘等块体边界地区P波快波方向与主压应力方向垂直.中国大陆东部上地幔变形主要受菲律宾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在扬子板块内部P波快波方向为SE方向,这与绝对板块的运动方向一致.华北地区的各向异性结构较为复杂,可能与华北克拉通裂解有关.中国大陆东北的东部平均方向为SE,而在兴安岭一侧为SSW方向,即平行于构造线方向.根据各向异性的倾角,中国大陆及邻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结构大体可分为三块:1)青藏新疆地区的各向异性倾角接近水平,推测该区形变力源主要为上地幔物质水平流动.2)南北带地区的各向异性倾角较大,特别是在青藏东缘地区的倾角约为40°,这可能是由于青藏向东挤出过程中受华南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的阻挡,在板块边界地区产生了垂直变形.3)中国东部地区各向异性结构较为复杂,在中国大陆东北部各向异性倾角接近水平,这可能是该区上地幔变形主要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而在太行山、大别—苏鲁地区各向异性倾角较大,这表明该区上地幔以垂直变形为主.  相似文献   
34.
The seasonal response of surface wind speed to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chang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10 years(2002-2011)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nd reanalysis dat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rrelation between surface wind speed perturbations and SST perturbations exhibits remarkable seasonal variation,with more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stronger in the cold seasons than in the warm seasons.This seasonality in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ST and surface wind speed is attributable primarily to seasonal changes of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background conditions in frontal regions.The mean SST gradient and the prevailing surface winds are strong in winter and weak in summer.Additionally,the eddy-induced response of surface wind speed is stronger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although the locations and numbers of mesoscale eddies do not show obvious seasonal features.The response of surface wind speed is apparently due to stability and mixing within the marin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MABL),modulated by SST perturbations.In the cold seasons,the stronger positive(negative)SST perturbations are easier to increase(decrease)the MABL height and trigger(suppress)momentum vertical mixing,contributing to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ST and surface wind speed.In comparison,SST perturbations are relatively weak in the warm seasons,resulting in a weak response of surface wind speed to SST changes.This result holds for each individual region with energetic eddy activit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相似文献   
35.
贺佑  谢刚生 《测绘通报》2015,(3):79-81,128
利用不同在线地图服务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时间差异, 结合天地图API, 基于B/S开发模式, 实现了低成本的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地图在线浏览。  相似文献   
36.
考虑一类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p(t)u′)′+h(t)f(u)=0,0<t<1和u(0)=u(1)=0。通过引入f(s)/s在∞与0处的极限值,并运用打靶法和相应的Sturm比较定理得到解的多重性定理,推广有关文献中的许多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37.
周春华  徐海芳  何锦 《地下水》2007,29(1):47-49
运用SWAP模型对太行山山前平原--河北省栾城县田间土壤水分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从土水势及土壤含水量等方面,初步分析了降雨灌溉入渗补给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的规律.通过分析和讨论,探求了大埋深条件下降雨入渗过程,初步揭示了降雨入渗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裂隙型单斜介质中多方位地面三分量记录模拟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裂隙型储集层中更具代表性的各向异性介质模型,即在各向同性背景介质中含有两组斜交的垂直裂隙所构成的单斜各向异性介质模型,利用时间和空间上可达任意阶的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技术,对具有不同裂隙填充物性质的单斜介质中波的传播快照进行了模拟.结果证实各向异性介质中波的传播速度随传播方向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裂隙填充物的性质对于速度各向异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利用坐标旋转法,对水平层状各向异性介质中多方位地面三分量记录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了方位各向异性介质中,波的传播速度不仅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随观测方位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数值模拟结果为进一步利用地面多方位地震属性进行各向异性参数的反演及裂隙参数的描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江西省鄱阳湖地区樟树-奉新、抚州-九江以及东乡-彭泽三条生态大剖面的表层土壤和农作物根系土的采集和土壤pH值、9个重金属元素全量和化学形态含量、13个营养有益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分析测试,获得了极为丰富的数据,进而分析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特征、全量与形态含量的相关性、形态随土壤pH变化规律,并提出了防治土壤酸化及其负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0.
根据1:20万区域化探填图数据,从黔西南金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分析出发,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和方法预测金矿远景资源量,分析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标志和评价准则,探讨金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综合分析认为,黔西南金的成矿条件优越,成矿物质来源丰富,资源潜力巨大,尚有较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