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52篇 |
免费 | 2683篇 |
国内免费 | 40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14篇 |
大气科学 | 2021篇 |
地球物理 | 2269篇 |
地质学 | 7498篇 |
海洋学 | 1823篇 |
天文学 | 204篇 |
综合类 | 1013篇 |
自然地理 | 17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2篇 |
2023年 | 396篇 |
2022年 | 758篇 |
2021年 | 909篇 |
2020年 | 744篇 |
2019年 | 815篇 |
2018年 | 749篇 |
2017年 | 740篇 |
2016年 | 728篇 |
2015年 | 756篇 |
2014年 | 812篇 |
2013年 | 890篇 |
2012年 | 1001篇 |
2011年 | 980篇 |
2010年 | 944篇 |
2009年 | 899篇 |
2008年 | 888篇 |
2007年 | 882篇 |
2006年 | 819篇 |
2005年 | 642篇 |
2004年 | 526篇 |
2003年 | 350篇 |
2002年 | 406篇 |
2001年 | 334篇 |
2000年 | 314篇 |
1999年 | 184篇 |
1998年 | 147篇 |
1997年 | 127篇 |
1996年 | 83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86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8篇 |
1977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7年 | 7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区域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或规划的制定,都把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成果作为重要的依据。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多只限于某一单矿种或某一矿组;多矿种综合性的定量评价实例尚未见到。本文以区域内所有矿种的矿床、矿点、矿化点构成的整体,在地质评价的基础上,于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对探明的矿产可利用储量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进行工业开发的经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先以区内大量地质勘查和开发利用的实际资料,对矿产资源优劣类型进行定量评判,论述矿产资源经济价值,以其为基础对矿产资源经济区进行划分。再按区内优势矿产资源进行开发系统评价,并分别提出开发对策意见。最后论述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的主要结论,总结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2.
对2015年3—5月T639、ECMWF(文中简称EC)及日本数值模式中期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和对比。结果表明:三个模式对亚洲中高纬地区大尺度环流和850 hPa温度的演变和调整均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EC模式对西风指数、850 hPa温度转折过程和变化幅度的预报略优于其他两个模式。对2015年3月31日至4月1日北方地区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三个模式预报能力相当,121 h时效都较好地预报出了地面冷高压,但强度和范围与实况有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53.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项目提出了陆表不均一性检测和订正的新方法,解决了渐变型不均一性检测和订正的难题,构建了中国地表太阳辐射、气温、地温、风速和降水等参数均一化站点和格点数据集,修订了关于中国地表风速变化趋势、增温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的结论。融合多源数据,构建并验证了千米级、流域级或县域级的电厂、人口、生物质能、取水量、氮排放、二氧化碳排放等影响自然系统的关键人文要素历史和未来预估数据集。构建了未来关键人文要素情景,研制了碳中和目标下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情景和用于驱动全球模式的未来情景,预估了中国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对全球变暖的减缓作用,发现中国碳中和对远期和中期全球变暖的减缓作用显著。给出了中国各省份水体氮排放安全阈值及超越时间,阐明了中国粮食产量与氮施肥的关系,提出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水体氮排放的有效途径,指出重构城乡养分循环体系是同时保障粮食安全和恢复水质的必要途径。发现全球饱和水汽压差的年际变化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速率的年际变化显著相关,阐明了饱和水汽压差变化在调控生态系统生产力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多因素耦合作用在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中的复杂影响。建议更全面细致地评估中国各种碳中... 相似文献
54.
【目的】为分析铜仁区域短时强降水极端阈值及分布特征。【方法】利用铜仁区域内10个国家级台站2006—2022年3—11月逐日逐时降水资料,分别挑选1 h、2 h、3 h降水极值和次极值进行升序排列,基于第95个百分位的基本方法综合判定阈值,通过常规统计结果判定其分布特征。【结果】1 h降水量≥25 mm、2 h降水量≥40 mm、3 h降水量≥50 mm均可作为铜仁区域短时强降水的阈值。松桃是铜仁市短时强降水的高值中心,江口为次中心。西部5县和东部的万山6月份为短时强降水高发月份;东部松桃、碧江、玉屏7月为高发月份,江口以8月为主。铜仁区域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5—8月,占总日数的84.4%,且67.3%的短时强降水以单站形式出现,短时强降水的局地性明显。铜仁发生短时强降水以夜间为主,江口最为明显,短时强降水夜间频数与短时强降水总频数之比达到84.9%,夜间短时强降水量与短时强降水总量之比达到86.5%,短时强降水较降水总量的夜雨性更为明显。【结论】该研究对深入了解铜仁区域短时强降水作了有益的探索,对科学制定强降水“三个叫应”指标和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为解决三杯风速传感器在计量检定条件下与观测场景中环境差异所导致的测量数据误差,致力于研究空气流速计量标准在量值传递过程中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一致性,为新一代三杯风速传感器作为计量器具的新产品型式评价提供思路和参考指标,依据杯式测风仪测量方法与自动气象站风速风向传感器检定规程,并在实验中加入了主体由角度编码器构成的自动化转盘系统,设计了三杯风速传感器在非水平风场内测量性能水平实验。通过调整三杯风速传感器在风洞试验段内的倾斜角度,模拟其在自然界非水平风场中的测量状态,同步采集风洞的标准指示风速、三杯风速传感器的实测风速以及其相应的倾斜角度,计算示值误差,利用方差分析、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不同倾斜角度下三杯风速传感器示值误差进行研究,得出了三杯风速传感器在风洞试验段内的示值误差与实测风速和倾斜角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三杯风速传感器在非水平风场下的测量性能指标。研究了三杯风速传感器在非水平风场中实测风速与标准风速和倾斜角度的回归关系,提出了三杯风速传感器在计量环境下非水平风场中数据的量值传递修正算法。 相似文献
56.
选取2018—2021年汛期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相关性分析、箱线图法和极值统计法,尝试研究FY-4A卫星产品在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监测预警指标。研究表明:(1)FY-4A卫星多通道数据可以作为短时强降水监测预警的定量化指标予以应用。(2)筛选出相关性较好的13项产品统计出短时强降水的监测预警指标,其中赋值类指标4项,数值判别类指标9项(含辅助指标3项);初步设定13项指标中有9项达标时,短时强降水会发生。(3)在评估基础上完善了指标,监测预警效果有所提高,TS评分提高5.4%,空报率降低2.7%,漏报率降低1.9%。 相似文献
57.
再论煤中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演化的拼叠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芳构化作用和环缩合作用的传统煤化作用理论具有一定局限性,煤中基本结构单元拼叠作用是高煤级煤演化的特有机理。拼叠作用显著发生的起点位于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o,max为6.0%附近,大分子化学键的均裂提供了拼叠作用得以实现的微化学环境条件,其实质是一种“动力化学”过程,与氧接芳碳等有关的大量“均裂”是在短暂的煤化阶段中突然出现的,导致“拼叠作用”的显著发生具有“阶跃式”特征,是造成高煤级煤中期到后期阶段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急剧增大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地球化学机理。 相似文献
58.
富硒农业发展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愈加重视营养保健,富硒产品方兴未艾。但是,富硒土壤往往伴随着重金属超标,如何充分利用富硒土壤且保证产品安全,是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59.
60.
以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和乐东区气田水样品水化学常规分析为切入点,利用气田水矿化度、水型、钠氯系数(变质系数)、脱硫系数,氯镁系数等参数,深入分析了两区气田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水化学组合参数特征,并判识对比了两区气藏封闭程度及其保存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重点剖析了两区气田水分布规律及成因控制因素,探讨了两区气田水与天然气运聚成藏之间的成因联系。强调指出,两区气田水具有相似的形成演化特征,天然气保存条件好,但对比两区气田水的水化学组合参数,乐东区天然气保存条件稍差于东方区;东方区气田水以NaHCO3水型占绝对优势,其分布规律与断裂系统存在密切联系。该区水文地质开启程度差,气藏盖层封闭性好,有利于天然气富集成藏。乐东区气田水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好但相对东方区稍差。两区气田水具分区分块分布规律,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及其伴生热流体活动对气田水成因及分布规律与天然气运聚成藏等均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