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73篇
  免费   5370篇
  国内免费   4658篇
测绘学   1960篇
大气科学   1909篇
地球物理   3062篇
地质学   11041篇
海洋学   2206篇
天文学   266篇
综合类   1406篇
自然地理   1651篇
  2025年   22篇
  2024年   400篇
  2023年   479篇
  2022年   689篇
  2021年   775篇
  2020年   686篇
  2019年   714篇
  2018年   636篇
  2017年   622篇
  2016年   588篇
  2015年   684篇
  2014年   644篇
  2013年   751篇
  2012年   819篇
  2011年   1278篇
  2010年   1073篇
  2009年   1183篇
  2008年   881篇
  2007年   997篇
  2006年   1208篇
  2005年   1109篇
  2004年   1561篇
  2003年   1010篇
  2002年   817篇
  2001年   635篇
  2000年   490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338篇
  1997年   310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334篇
  1992年   306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10篇
  1950年   8篇
  1940年   9篇
  1937年   15篇
  193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太平洋中国开辟区铁锰结核稀土元素和铈钕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东太平洋中国开辟区南部挑选了4个铁锰结核(地理坐标,北纬7.7533°~8.6866°,西经143.875°~146.937°),每个结核以内部较容易剥离面和密集的铁锰质纹层为界,分成核部、中部和边部3部分,共12个样品做了Ce、Nd同位素组成和REE浓度测定。另外,从相同站位上又选择了3个结核进行了全结核的常量和微量元素浓度测定。常量与微量元素浓度测定结果证明,被研究结核属于早期成岩型。稀土元素图形特征与以前报道不同,从较广泛区域内挑选出的样品,除一个基本上无Ce异常外,其他都显示弱的负Ce异常,平均δCe为0.85。更重要的特征是,被测定的12个样品ε_(Ce)和ε_(Nd)都呈负值,同时,ε_(Nd)值高于其他大洋,它们分别为-0.80~-1.9和-1.4~-4.6,在ε_(Ne)-ε_(Nd)坐标图上位于第Ⅲ象限。根据这些特征,结合洋底地质环境,可能暗示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大洋亏损地幔的成矿物质在太平洋结核中占有绝对优势。结核内部壳层之间的Ce、Nd同位素组成和Ce异常强度的变化,可能说明,在整个结核形成期间,成矿组分的来源曾发生过较大变化,幔源组分的强烈活动出现在结核的形成过程中。  相似文献   
82.
何英  张江 《地质找矿论丛》2012,27(4):469-478
野马泉金矿床位于准噶尔微板块东段,东准噶尔晚古生代陆缘盆地的南部,喀斯开尔索克坎大断裂西侧,哈萨坟复背斜轴部;矿体呈脉状主要赋存于蚀变闪长玢岩脉中及其内、外接触带.蚀变闪长玢岩脉的围岩为志留系库布苏群下亚群粉砂质板岩、千枚岩化粉砂岩;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变质热液叠加型.  相似文献   
83.
探讨了基于B/S和M/S混合结构模式的供热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和服务器端、浏览器端及移动端功能设计,重点分析了跨平台数据传输、多热源环状管网爆管关阀分析和多线程异步回调等关键技术,为实现供热管网的高效运行和科学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4.
中国南海南部深水区勘探前景广阔,但地震资料极其稀少且品质低.针对中国南海南部深水某区块原始地震资料采集于20世纪70年代、无导航文本、海底记录时间不确定、缺道严重及电缆短的品质限制,造成该区仅有的纸质成果剖面上多次波严重、信噪比低、地层构造形态模糊问题,探索出一套适合于工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采用导航重构技术解决无导航文本问题;采用自相关海底拾取技术解决海底记录不确定问题;采用限频F-K域插值技术解决缺道问题;采用组合法压制多次波技术解决因电缆短多次波难压制问题.最后处理效果表明关键技术的应用使该区地震资料处理取得了预期效果.这些技术成果不仅为我国南海南部深水的油气勘探提供较可靠的地震资料,同时为类似低品质地震资料的处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技术.  相似文献   
85.
何辉  段娜  高雯琪 《物探与化探》2019,(5):1119-1122
管波探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适用于工程勘察的井中地球物理探测新技术.笔者利用实际管波测井资料,在管波波场分析的基础上,对管波波场的震相属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管波探测不仅可以检测井孔的完整性,而且可以直观地呈现井孔中地层的变化特征;管波探测波场的折射波初至可以清楚地反映井孔中地层的变化特征.同时,在波场特征分析中还发现了二次反射管波R*震相.  相似文献   
86.
在致密油气储层中,裂缝是油气运移的重要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裂缝的发育情况直接控制着储集层的储集性能.为了利用横波和斯通利波衰减信息评价裂缝发育情况,采用三维变网格时域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研究了井眼环境下裂缝宽度、裂缝倾角对横波和斯通利波衰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缝宽度增大,透射横波、透射斯通利波发生能量衰减;当裂缝倾斜时,透射斯通利波对裂缝倾角不敏感,随着倾角变大衰减变化不大.而透射横波对裂缝倾角较为敏感,当裂缝倾角为0°时,透射横波衰减幅度最大;随着裂缝倾角变大,透射横波衰减幅度明显变小;裂缝倾角大于25°时,随着角度进一步的增加,透射横波衰减幅度缓慢变小.此外,将数值模拟的横波衰减曲线与物理实验中的横波衰减曲线进行对比,两者吻合性良好.本研究对于完善裂缝性储层的声波测井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7.
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隧洞总长占线路总长的80%。为了分析隧洞施工及运营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在地质调查、地应力测量和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引水工程北部不同深度、不同截面形态的隧洞围岩的应力重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圆形隧洞、城门形隧洞和马蹄形隧洞围岩的应力分布结果。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得到了隧洞围岩的强度/应力比值,进而对不同深度、不同截面形态的隧洞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隧洞埋深小于1000m时,应优先考虑圆形隧洞和马蹄形隧洞;埋深大于1000m时,应优先考虑城门形隧洞。这项研究成果为引水工程深埋隧洞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
89.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东段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本文厘定并阐述了辽西地区燕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东段发育的推覆构造的宏观构造格局、运动学特征、形成时代和形成过程;探讨了形成该构造体系的区域构造背景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该区的逆冲构造系统由6条主干逆冲断层组成。分布于西北和东南缘的两条最外缘逆冲断层走向为ENE,居于其间的逆冲断层呈NNE-NE,而且,向东北和南西方向这些断层具有汇合的趋势。在东北端收敛于凌源-东官营子断裂(“内蒙地轴”南缘断裂)上,而在西南端则汇拢于大屯-锦州断裂及其西延的密云-喜峰口断裂。总体上构成一个类似于双重构造(duplex)的巨型逆冲系统。该区逆冲作用始于中侏罗世之前,于株罗纪末达到高峰并基本形成了本区的推覆构造格局。本区逆冲断层系统,总体逆冲方向指向南东,与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西段以向北、北西逆冲为主的逆冲推覆构造明显不同。结合燕山中段发现的近东西向右行走滑断裂系统及其与本区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的时-空关系分析,指出本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是没燕山东西向构造带右行走滑作用因构造方向的改变发生构造转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
星间信号非对称传播路径引起卫星接收信号时刻发生非相等延迟, 需要在时间传递钟差解算过程中予以精确修正. 通过分析钟差观测方法, 对卫星运动引起的非对称传播时延进行归算, 应用时间传递函数方法分项评估相对论性光线偏折引起的传播时延以及评估时延修正残差的附加稳定度, 在当前定轨条件下传播时延修正精度可达亚ps量级. 针对星间时频比对数据缺失的影响, 拓展了Allan方差的自相关函数表示, 提出采用统计方法分别计算不同幂律噪声的稳定度修正系数, 分析了比对数据缺失对不同幂律噪声稳定度计算的影响. 总体上提出一种星间时频比对传播时延与不连续测量Allan方差修正的系统性方法, 可用于ps级星间时间传递的钟差 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