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75篇 |
免费 | 5367篇 |
国内免费 | 46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60篇 |
大气科学 | 1909篇 |
地球物理 | 3062篇 |
地质学 | 11041篇 |
海洋学 | 2206篇 |
天文学 | 266篇 |
综合类 | 1406篇 |
自然地理 | 165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篇 |
2024年 | 400篇 |
2023年 | 479篇 |
2022年 | 689篇 |
2021年 | 775篇 |
2020年 | 686篇 |
2019年 | 714篇 |
2018年 | 636篇 |
2017年 | 622篇 |
2016年 | 588篇 |
2015年 | 684篇 |
2014年 | 644篇 |
2013年 | 751篇 |
2012年 | 819篇 |
2011年 | 1278篇 |
2010年 | 1073篇 |
2009年 | 1183篇 |
2008年 | 881篇 |
2007年 | 997篇 |
2006年 | 1208篇 |
2005年 | 1109篇 |
2004年 | 1561篇 |
2003年 | 1010篇 |
2002年 | 817篇 |
2001年 | 635篇 |
2000年 | 490篇 |
1999年 | 337篇 |
1998年 | 338篇 |
1997年 | 310篇 |
1996年 | 199篇 |
1995年 | 172篇 |
1994年 | 137篇 |
1993年 | 334篇 |
1992年 | 306篇 |
1991年 | 148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73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67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11篇 |
1982年 | 8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16篇 |
1976年 | 10篇 |
1950年 | 8篇 |
1940年 | 9篇 |
1937年 | 15篇 |
1933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时代的来临,风电作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主体,是我国一直以来重点发展的一项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从政策符合性、水文条件、建造位置与鱼类重要场所等多方面构建评价体系,以金山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为例,对海洋牧场与近岸海上风电场融合构建进行初探。结果表明,由于流速、水深、水质环境等原因,金山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场址不具备建设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建设的条件。建议通过投放生态礁、增殖放流等方式,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环境。基于以上工作,初步探索近岸海上风电场与海洋牧场构建融合方案,开展河口海上风电项目的海洋生境构建。 相似文献
102.
文昌鱼作为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的幸存物种,是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过渡物种,在脊椎动物起源与演化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本研究利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 MaxEnt)对位于厦门黄厝海域的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昌鱼)(下文简称保护区)的文昌鱼潜在适生区进行了模拟预测,并探讨了其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限制条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文昌鱼的潜在适生区总面积为575.48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0.76%,高适生区面积仅为63.39 hm2,呈斑块状分布,栖息地破碎化明显。影响文昌鱼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粒径大于0.125 mm沉积物的占比和水深。鉴于目前厦门海域文昌鱼种群枯竭和栖息地退化的现状,应持续进行文昌鱼种群和栖息地的长期跟踪监测,积极开展文昌鱼栖息地质量和适宜性评估,不仅可为科学选划修复目标区提供依据,而且对保护文昌鱼种群、维护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文化服务类海洋生态产品是海洋生态系统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提供的非物质收益,包括休闲娱乐服务、景观增值服务、科学研究和教育服务。休闲娱乐服务作为文化服务类海洋生态产品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可为人类提供有价值的休闲旅游机会,为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本研究以厦门市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的休闲娱乐服务为研究对象,从核算的角度,研究了2006—2020年厦门市休闲娱乐服务实物量和价值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厦门市休闲娱乐服务的实物量即滨海旅游人次由1 677.70万人次增加到6 036.55万人次;②厦门市休闲娱乐服务的价值由67.60亿元增加到251.97亿元;③基于休闲娱乐服务价值的核算结果,厦门核算区范围内单位海域面积的平均价值由22.14元/m2增加到82.97元/m2。核算结果反映出在城市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虽然厦门市海域面积有所减少,但厦门市海洋生态系统提供海洋生态产品的能力并没有下降,反而明显提升;而且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反映出人们对文化服务类海洋生态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本研究还提出了明晰产权归属、创新经营模式和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等有关提升并实现休闲娱乐服务价值的机制建议。 相似文献
104.
研究地质背景对土壤元素的控制特征,可为区域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种植施肥和农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网格化定位与化学分析的方法,结合GIS技术和相关评价标准,探讨了地质背景对Cl、Mn、B、Zn、Cu和Mo元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渝北地区土壤Mn、Cu、Zn元素含量整体处于适中与丰富水平,Mo、B元素丰缺参半;B、Mo元素含量显著高于重庆主城区,Zn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全国水平.受地质背景影响,B、Cl、Cu、Mn元素呈现高度空间相关性,结构性空间变异起主导作用;Mo、Zn元素表现中等空间相关性,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因素双重控制.地层的组对元素含量分布起主控作用,土壤元素含量分布形状在空间上与地层组相对应.成土母岩决定土壤元素含量,是土壤元素含量水平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其影响因素主要为岩石类型,其次为岩石形成的地质时期.土壤类型显著影响元素含量,总体上,Mn、Cu、Zn、Mo、B在石灰岩土中含量最高;除B、Mo元素外,其他元素在黄壤中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05.
在洛恪顿铅锌多金属矿5勘探线地电化学勘查剖面上采集了电提取前后的土壤样品,开展了全量及顺序提取\"七步法\"分析测试,对比结果表明:地电化学过程所提取的元素是以多种相态存在于土壤介质中的,以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等活性相态为主,同时颗粒较小的弱活性相态,甚至残渣态颗粒也可被电化学过程所迁移、吸附;电提取后,土壤中多数元素某一种或几种相对活性相态含量与矿体产生了极好的空间对应关系;较浅的运积物覆盖层及深部有矿体或矿化体存在,可导致电提取后土壤中多数微量金属元素全量显著增加,这表明地电化学方法在运积物覆盖区具有较大的勘查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6.
人们在评价和解释化探异常时,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高、大、全”的化探异常上,对面积小、强度弱、叠加程度低的异常关注很少.笔者通过研究大量的大型、特大型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化探工作的切身体会,认为有几种弱小的化探异常值得重视,特别是那些成因上与筒状岩株有关的斑岩型矿床,其矿致化探异常往往面积小、强度低,但与这些小异常有关的矿床规模可能是大型,甚至是特大型,形成了“小异常成大矿”的反常现象,在解释评价时,这类异常很容易被忽略.另外,有规律排列的单点异常、覆盖区的弱小异常均能够代表一定的地质意义,在化探异常解释评价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龙首山铀成矿带芨岭岩体铀矿床进行研究,认为该地区不同类型铀矿化,虽然含矿主岩不同,但是矿床形成过程具有类似性,即都属于断裂构造控矿,并经历了岩浆分异、岩体边缘富集、热液活动等地质过程,铀元素分异、迁移及富集机理也具有相似性.矿床所处的地球物理场亦可进行类比,通过深入研究对比3类典型铀矿床(硅质脉型、隐爆角砾岩型、碱性杂岩型)的地球物理特征,发现铀矿床一般位于强弱磁异常过渡地带偏弱磁异常一侧,电阻率断面图中多位于高低阻梯度变化带或中低阻区,电阻率平面图中多位于中低阻过渡带偏低阻一侧,认为电、磁强弱异常过渡地带偏弱场区可以作为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8.
研究储层岩石的等效电学参数有助于判断地下油气储藏分布和鉴别油水层,以数字化方法开展精确岩石模型的等效电学参数计算及评价工作对岩石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发展及电测井应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字岩心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岩心分析方法,已逐渐成为研究岩石等效电学参数的有效方法之一.笔者基于数字岩心及电磁仿真技术,系统性地开展了样本图像数据处理、三维岩石数值模型转化及其等效电学参数计算等工作,对砂岩、页岩等4种岩石样本进行计算和分析,这一套针对扫描岩心图像的数据处理、数值模型转换以及电磁参数计算方法可应用于高效、精确分析不同类型数字岩心的介电常数、电导率等电磁学特性,可为岩石物理、测井解释、储层评价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9.
黑龙江饶河枕状玄武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饶河玄武岩的构造属性,在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对玄武岩进行岩石学研究和地球化学分析。玄武岩具有典型的枕状构造、淬冷边、中空骸晶和鬣刺结构等特征,反映其形成于海底喷发环境。化学分析样品具有高TiO_2、MgO和低Al_2O_3、CaO、P_2O_5、K_2O等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和Ba),微量元素蛛网图呈向上隆起形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LREE/∑HREE为5.8~6.5),无δEu异常(0.92~0.97),表明样品具有洋岛玄武岩特征。主量和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指示了样品形成于洋岛或板内环境。样品与亚速尔型和夏威夷型洋岛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现出明显的夏威夷型洋岛玄武岩特征。岩石源区分析揭示出岩浆具有地幔热柱起源,并有先期交代地幔熔体的混入,岩浆源区还受壳幔循环的影响。研究表明,饶河枕状玄武岩为夏威夷型洋岛玄武岩,形成于洋壳消减阶段的洋中脊轴外板内喷发环境,为饶河地区存在成熟的洋盆提供直接证据。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饶河地区经历了古太平洋板块的扩张、洋中脊轴外板内地幔柱上涌、洋壳俯冲消减以及向佳木斯地块仰冲增生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0.
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具有独特的持续浮尘滞空区域特征。目前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的气候学特征认知依然停留在1990年,亟待认知近30年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的变化特征。因此,利用1991—2020年塔里木盆地27个观测站浮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近30年浮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给出盆地持续浮尘天气的频次分布,以加深对塔里木盆地浮尘“滞空”变化特征的认识。近30年(1991—2020年)塔里木盆地浮尘日数年际变化趋势呈“V”型特征,即1991—2011年浮尘天气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但2012年以来反转为上升趋势。塔里木盆地南部皮山—和田—策勒—民丰一线地区维持一个浮尘天气频发区的极值中心,且进入21世纪以来,盆地南部这一浮尘天气频发区的极值中心东移至民丰地区,中心值为152 d。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近30年盆地持续2 d及其以上的浮尘天气占浮尘日总数的64.25%。塔里木盆地南部和田与策勒等地,甚至出现持续30 d以上的月时间尺度持续性极端浮尘事件。给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塔里木盆地浮尘“滞空”的沙尘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