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对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无线广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个域网做了比较分析,并对无线局域网、无线个域网的各热点技术做了进一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2.
南堡凹陷扭动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堡凹陷大连片三维地震解释成果的基础上,对南堡凹陷新近纪的扭动构造特征、成因机理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南堡凹陷在古近纪伸展断陷的基础上,在新近纪发育了八个扭动断裂构造带,断裂组合平面上以雁列式、"帚状"、"入"字型为特征,剖面上以"负花状"、"半花状"、"X"型为主。晚期扭动断裂的发育既具有继承性,也有新生性。扭动断层在活动早期控制了生油次凹的发育,晚期控制了断鼻、断块的发育,同时断层的多期活动成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因此扭动断裂构造带是南堡凹陷新近纪油藏的主要富集区带。  相似文献   
33.
川西高原河谷阶地和断陷盆地广泛分布厚层风成黄土-古土壤序列,目前对其磁学性质变化机制及古气候意义研究还很薄弱。文章对该区理县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确定了其磁性矿物种类、含量和颗粒大小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通过结合粒度、色度与地球化学参数,进一步探讨了理县黄土-古土壤磁性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理县剖面同时含有强磁性矿物(为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以及弱磁性矿物(为赤铁矿和针铁矿);2)相对黄土层,古土壤层含有更高比例的亚铁磁性矿物;3)成土过程中生成的大量细小强磁性矿物颗粒,是古土壤层S1磁化率增加的主导因素,该模式与黄土高原相似;4)结合色度以及磁学性质,可以较为明确地区分成壤强度;(5)理县黄土剖面物源复杂,磁学特征受到沉积物来源、后期流水和气候的共同作用,利用单一磁学性质(比如磁化率)进行古气候研究会造成多解性。  相似文献   
34.
黔中开阳地区在震旦纪陡山沱期全球成磷事件的大背景下,发育了厚度较大的富磷矿层。通过岩石薄片观察、地层对比与划分及沉积相分析等手段,探讨黔中开阳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磷矿床沉积特征与成矿模式。结果表明:(1)开阳地区陡山沱期处于黔中古陆北缘的磷质海岸环境,磷矿层中分布最广泛、品位最高的矿石类型为砂屑磷块岩,为富磷沉积物在沉积、成岩过程中遭受多期次冲刷破碎、暴露淋滤及堆积胶结的产物。(2)开阳地区古地理环境和动荡的海水条件控制了磷矿的沉积和高品位矿石的分布,洋水、永温等地在震旦纪陡山沱期所处的海水深度适中的临滨带为成矿优势地带,而水体过浅的前滨带和过深的远滨带均不利于磷质的聚集和成矿。(3)开阳地区动态磷矿床成矿模式表明,陡山沱期海平面的频繁进退使临滨带已沉积的磷块岩遭受多期次的冲蚀、暴露、淋滤、胶结及磷质再沉积作用;通过物理分选作用和风化淋滤作用最终使磷质聚集,是研究区富磷矿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腾格里沙漠边缘表土磁学性质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腾格里沙漠边缘表土进行岩石磁学的测试和分析,发现样品中的磁性矿物主要是铁的氧化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磁赤铁矿和赤铁矿。磁颗粒以多畴和准单畴为主。样品之间低频磁化率值相差很大,靠近雅布赖山附近的样品明显高于其他样品。频率磁化率普遍很弱,最大3.7%,反映了该沙漠边缘区的干旱条件下所进行的以物理风化为主的地质过程。结果表明,本地区磁化率几乎不受成土作用的影响。磁化率增强机制与黄土高原不同,可能主要反映了局部地区的母质、地形和微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核子旋进磁力自动测量系统的原理、设计及特点,该系统将原来的单次人工观测、记录地磁强度改进成自动测量记录,在计算机管理下,可以无人值守而获用地磁场强度连续变化的长期资料。  相似文献   
37.
2011年11月5日贵州东北部梵净山景区出现强雷电天气,导致34名游客遭遇不同程度的雷击伤害.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天气图、雷达卫星资料、高空资料,对这次雷击事故的雷电特征和雷电天气成因的分析结果表明:1)雷击事故发生时,闪电密度不大,但正闪强度高达259 kA,这在铜仁的冬季属于万分之二的小概率事件.2)高山以及山体上的金属物充当了引雷载体,完全石质结构的山体,因防雷设施不健全,强雷电不能扩散,而产生了直接雷击伤人.3)复杂的大气电场产生球形闪电接地后不能顺利放电,发生爆炸,分解成多个球形闪电,四处飞窜伤人.4)500 hPa波动气流与850 hPa弱切变配合,为对流天气产生提供了条件,但高空要素和相关的对流参数量级较小,不具备强对流产生的条件.5)地形辐合(边界层辐合带)叠加在移入的切变系统上,使风场气旋式切变增强,D(散度)值大幅度降低,ζ(涡度)值大幅度增加,垂直上升运动加强,促成了弱对流向强对流演变;同时辐合线附近冷暖空气交替,使得条件不稳定能量增加,促进暖湿气流加速上升,产生梵净山景区强雷电天气.  相似文献   
38.
贵州位于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右江造山带的复合部位,自新元古代以来,发生了多次重要的构造伸展运动和构造挤压变形。晚古生代之后的沉积活动,掩盖了早期地质构造形迹。多位学者曾对贵州的深部断裂进行过推断,但由于资料不足、认识差异等原因,研究存在局限和争议。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应用重力、航磁、地质等资料,提取了贵州深部四级断裂构造体系。所推测的贵州深部Ⅰ级断裂3条,呈"H型"结构;Ⅱ级断裂15条、Ⅲ级断裂12条,基底断裂若干条,这些断裂均在上一级断裂的基础上发展演化。根据人工地震剖面资料,进一步验证了5条深部Ⅰ至Ⅲ级断裂的展布特征,发现这些断裂沿不同倾向延伸、切割深度达6~12km,为切穿沉积盖层和基底的深大断裂。结合四级断裂构造体系及贵州省内重要矿产的分布,提出贵州金、铅锌、锑、锰、磷、铝土矿分布与Ⅰ、Ⅱ、Ⅲ级深部断裂构造具有空间联系。   相似文献   
39.

吡啶、苯胺和硝基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其低沸点、易挥发和极性强等特征,极易进入环境水体,并造成污染。基体复杂的印染废水含吡啶、苯胺和硝基苯等多种致癌的含氮有机污染物,排入外环境的印染废水将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建立印染废水中三种化合物同时检测的方法对于保障工业外排水质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优化顶空条件等方法参数,建立了同时检测印染废水中吡啶、苯胺和硝基苯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取10.0mL样品至预加有4.0g碳酸钠的20mL顶空瓶内,再加入总体积为50µL甲醇,在80℃顶空进样器中平衡60min,最后采用GC-MS检测和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吡啶(苯胺)和硝基苯的线性范围分别介于1.00~30.0µg/L和0.50~15.0µ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2,检出限为0.15~0.93µg/L;对实验室空白和纺织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印染废水进行加标回收检测,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3.6%~105.8%和67.2%~89.9%,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5.9%~14.2%(n=8)和2.2%~11.5%(n=6)。采用本方法检测纺织产业园区印染废水中吡啶、苯胺和硝基苯的浓度分别为1.10~1.13µg/L、1.71~5.36µg/L和未检出~0.19µg/L。该方法提出了有利于提高方法灵敏度的措施,例如加入适量的甲醇和碳酸钠,以及提高样品平衡温度,为印染废水中吡啶、苯胺和硝基苯的同时监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0.
陈渠  吕镔  刘秀铭  叶玮  赵国永 《第四纪研究》2021,41(6):1632-1644

选取有多层古土壤发育的新疆伊犁尼勒克黄土剖面,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与粒度分布,并做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检测磁性矿物组成和亚铁磁性矿物粒度在各黄土-古土壤层的变化,探讨其记录的古气候演变过程。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元素测试结果显示:尼勒克剖面MgO、Na2O与CaO在剖面下部变幅较大,在最底部的S3古土壤层含量低;各常量元素含量与伊犁的波马剖面和塔勒德剖面一致,普遍低于天山北麓黄土;元素含量比值风化指标显示古土壤层化学风化程度较高,其中又以S3最高;Fe2O3/Al2O3在古土壤层较高,反映化学风化过程中铁相对富集。剖面磁性强弱的垂向变化主要受控于风成输入的磁铁矿。就整个剖面而言,成壤生成的超细颗粒亚铁磁性矿物相对含量随深度减少呈降低的趋势,在古土壤层比在黄土层更高;亚铁磁性矿物的粒度在S3最细,较多分布在超顺磁至稳定单畴的粒径范围之内。各黄土-古土壤层样品热磁曲线变化都受磁铁矿主导,L3热磁曲线有别于L1和L2,而与S2相似。 < 4 μm粒度组分的磁性矿物组成并不像较粗组分一样以磁铁矿为主,而是含有较多赤铁矿,反映过湿条件下成壤产生的磁赤铁矿转化为赤铁矿,不同于黄土高原的成壤过程生成大量磁赤铁矿的磁性成壤增强模式。尼勒克黄土地球化学、粒度与环境磁学指标一致揭示自S3发育以来至全新世古气候干旱化的趋势。综合各指标变化与热磁曲线差异,研究区古气候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S3发育至L2堆积之前阶段与L2堆积以来至全新世阶段,在S2/L2过渡时期干旱化突然加剧。虽然伊犁黄土不同剖面的磁学性质不同,但都反映了干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