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8篇
  免费   2387篇
  国内免费   3380篇
测绘学   2221篇
大气科学   1279篇
地球物理   1939篇
地质学   6457篇
海洋学   1732篇
天文学   86篇
综合类   722篇
自然地理   1099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364篇
  2022年   658篇
  2021年   841篇
  2020年   656篇
  2019年   742篇
  2018年   650篇
  2017年   687篇
  2016年   633篇
  2015年   740篇
  2014年   713篇
  2013年   795篇
  2012年   884篇
  2011年   843篇
  2010年   795篇
  2009年   771篇
  2008年   785篇
  2007年   698篇
  2006年   656篇
  2005年   583篇
  2004年   434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Cloud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CSs) retrieved from the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Microwave Imager(TRMM TMI) and Precipitation Radar(PR)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some pioneer studies based on soundings and models over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SCS).The impacts of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 and environmental vertical wind shear on MCSs were also explored.The main features of MCSs over the SCS were captured well by both TRMM PR and TMI.However,the PR-retrieved surface rainfall in May was less than that in June,and the reverse for TMI.TRMM-retrieved rainfall amounts we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estimated from sounding and models.However,rainfall amounts from sounding-based and PR-based estimates were relatively higher than those retrieved from TRMM-TMI data.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 modeling simulation underestimated the maximum rain rate by 22% compared to that derived from TRMM-PR,and underestimated mean rainfall by 10.4% compared to the TRMM-TMI estimate,and by 12.5% compared to the sounding-based estimate.The warm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modeled from both the WRF and the Goddard Cumulus Ensemble(GCE) models were quite close to those based on TMI,but the ice water contents in the models were relatively less compared to that derived from TMI.The CAPE and wind shear induced by the monsoon circulation were found to play critical roles in maintaining and developing the intense convective clouds over SCS.The latent heating rate increased more than twofold during the monsoon period and provid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upward transportation of energy from the ocean,giving rise to the possibility of inducing large-scale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62.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华北地区降水蒸发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卫国  程炳岩  郭渠 《高原气象》2009,28(5):1167-1174
采用小波相关和交叉小波变换等方法, 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和北界位置变化对华北地区降水蒸发差的影响。结果表明, 2000年以来华北区南部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有所缓解, 但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区东北部仍处于持续缺水期; 华北地区降水蒸发差与副热带高压脊线及北界位置变化相关密切, 存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的显著相关振荡, 与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年代际尺度相关凝聚性最强; 时域中年际尺度相关存在局部化特征, 年代际尺度相关具有阶段性。分析认为, 2000年以来副热带高压脊线和北界位置偏北并维持反气旋型环流, 有利于水汽向华北输送, 使得华北降水增多, 是近年来华北中南部降水蒸发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而东亚季风减弱不利于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 以及蒙古高原显著增暖导致蒸发增大等因素, 使得华北东北部仍处于持续缺水期。  相似文献   
6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非均一下垫面粗糙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7年4月17日-2008年4月16日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边界层气象塔的风速、 风向、 温度、 气压、 湿度等观测资料, 采用经典的廓线法和风速、 风向标准差法, 分别计算了中性大气层结下观测站下垫面粗糙度长度, 并得到了具有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地表粗糙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 季节变化对粗糙度的影响幅度可达0.159 m, 空间非均一性对粗糙度的影响幅度可达0.155 m。测站附近粗糙度春季为0.017 m, 夏季为0.062 m, 秋季为0.065 m, 冬季为0.018 m。测站西北方向上游粗糙度春季为0.17 m, 夏季为0.22 m, 秋季为0.34 m, 冬季为0.05 m。测站东南方向上游粗糙度春季为0.11 m, 夏季为0.17 m, 秋季为0.19 m, 冬季为0.05 m。该站下垫面粗糙度计算宜选用风速为6±1.5 m·s-1, 风向变化30°范围内的数据。  相似文献   
64.
郭凤霞  陈聪 《大气科学》2012,36(4):713-721
为了解闪电对对流层上部NOx的贡献,本文利用美国全球水资源和气候中心(GHRC)提供的1995年4月~2005年12月的闪电卫星格点资料及高层大气研究卫星 (UARS) 上的卤素掩星试验装置 (HALOE) 1991年10 月~2005 年11月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地区闪电与对流层上部NOx体积混合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闪电和对流层上部的NOx在季节分布、年际分布和空间分布上保持很好的一致性,闪电是对流层上部NOx的重要来源;NO极值高度在350 hPa左右,云闪直接产生的NO是极值产生的主要原因,NO2的极值高度在250 hPa左右,因为闪电产生的NO在传输过程中会被氧化成NO2并通过雷暴的垂直输送作用抬升到更高高度;强对流活动有利于NOx的传输,而人类活动产生的NOx一般较难输送到对流层上部,因此闪电多发区的NOx极值较大,所在的高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65.
我国东部4-9月大尺度南北旱涝的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我国东部4—9月逐月、逐季降水的跷跷板结构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时段跷跷板结构的位置和强度不同。当时间尺度加大时,南北旱涝特征更明显。定义并计算了1951—2003年我国的南北旱涝指数。对夏季和8月典型南北旱涝年进行差异的显著性t检验,表明南北旱涝年的划分是合理的。研究了1951—2003年我国南北旱涝特征的长期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研究了南北旱涝指数与冷暖事件年的关系。结果表明,冷暖事件年对6月、6—7月以及夏季大尺度南北旱涝有影响,暖事件年有利于发生北旱南涝;而冷事件年则相反。结果还表明,冷暖事件仅是我国南北旱涝分布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6.
孙凤华  张耀存  郭兰丽 《高原气象》2009,28(6):1308-1315
利用中国738个台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我国降水和200 hPa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揭示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的南北移动与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北降水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7、 8月)降水异常主要表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少)雨, 华北及华南地区少(多)雨,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这种异常分布型发生转折的时间。与此同时, 东亚高空副热带急流轴位置从70年代末开始逐渐偏南, 急流轴位置的变动将引起对流层低层水汽辐合区和高层散度分布以及垂直环流相应的变化, 进而引起降水区域的变化。相关分析发现, 当急流位置偏南时, 25°~35°N西风增强, 42°~50°N西风减弱, 华北夏季降水减少,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增多; 反之, 当急流位置偏北时, 华北夏季降水增多,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减少。与70年代末开始的我国东部地区急流轴位置逐渐南移相对应, 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呈现逐渐减少、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呈现逐渐增多的变化趋势。分析低层水汽通量和高层的散度分布以及垂直环流的差异发现, 1980年以来华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水汽通量辐合减弱, 水汽供应减少, 垂直上升运动减弱, 造成了华北夏季降水减少, 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汽通量辐合增加, 水汽供应增多, 垂直上升运动增强, 导致该地区降水增加。  相似文献   
67.
利用福建省漳州市10个气象站1962—2012年1、2、12月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漳州极端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漳州多年冬季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以0.397℃/10 a线性倾向率增加。②各年代际气候倾向率差异明显,20世纪80年代年极端最低气温增加最快(气候倾向率2.715℃/10 a),21世纪以来气候倾向率最小(0.006℃/10 a),20世纪70年代内极端最低气温变化相对稳定(变异系数为0.85),20世纪90年代气温变化剧烈(变异系数为1.72)。③极端最低气温(5℃)日数以-1.6℃/10 a的气候倾向率减少,多年低温日数平均值为7.5 d。④漳州市区、郊区极端最低气温显著增加,漳州市区极端最低气温以0.546℃/10 a气候倾向率增加,郊区以0.381℃/10 a气候倾向率增加。⑤漳州市区与郊区极端最低气温(5℃)日数平均差值5 d,市区低温日数以-2.427 d/10 a的气候倾向率减小,郊区低温日数以-1.509 d/10 a的气候倾向率减少。  相似文献   
68.
河北省丰宁县坝州营金矿床赋存于五台期侵位的“变闪长岩”中,该区从太古代到中生代长期处于构造隆升剥蚀状态,发育多期岩浆侵位事件,为金矿提供了充分的成矿条件。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及围岩蚀变、矿化等特征,推断本矿床属于受构造控制的中一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开展地球物理工作,以高密度电法圈定了地下矿化体的范围,辅以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实现探测相对深部断裂构造,并以钻探证实,取得了找矿突破,达到了推断控矿构造的走向和找矿前景等目的。  相似文献   
69.
含钒金红石可见光下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含有钒等杂质的金红石可部分吸收可见光的特性,以500 W卤素灯作为光源,实验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可见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该金红石具有催化活性,7 h后亚甲基蓝可降解71 2%。经过加热、粉碎改性方法处理后的金红石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加热1 100 ℃的金红石样品7 h后可使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90 4%。增加光照强度、加入适当的H2O2 都可提高降解效果。实验为充分开发利用天然金红石提出了新的途径,为环境污染治理提出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0.
提出了基于坡度对陡坡林区LIDAR点云数据滤波的预处理算法,结合迭代最小二乘滤波方法改进了滤波效果,实测数据表明,有效地降低了第一类误差和第二类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