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7篇
  免费   1411篇
  国内免费   2231篇
测绘学   1210篇
大气科学   1158篇
地球物理   1447篇
地质学   3996篇
海洋学   1179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568篇
自然地理   81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375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353篇
  2017年   333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432篇
  2014年   446篇
  2013年   527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595篇
  2010年   634篇
  2009年   583篇
  2008年   582篇
  2007年   549篇
  2006年   537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李艳  宫鹏 《遥感学报》2005,9(4):357-362
介绍了一个建筑物阴影检测的模型。首先利用摄影测量学原理来计算阴影坐标。即用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surfacemodel,缩写为DSM)和太阳高度和方位来计算建筑物阴影的空间坐标,并由相机模型计算出每个阴影单元对应的扫描行和相机空间坐标。由高度场光线跟踪判断阴影的可见性,对可见阴影计算出它在投影图像上的坐标。然后在这个结果的基础上再对图像进行阴影的细分割。  相似文献   
142.
为推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的应用与服务,为国家、相关行业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数据基础上,开发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系统。本文从国家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国土资源部实施的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探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的技术解决方案,搭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技术平台,并实现网络环境下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形成的各种类型数据的集成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3.
In 1994, Hajj et al. (1994) proposed the use of radio occultation data in ionospheric imaging. The advantages gained by including this data source are examined in this paper. Many data sources including ground-based and satellite-based observations are available for the events of the April 2002 ionospheric disturbance. This period has been chosen to study simultaneous images of the disturbed ionosphere over the USA and Europe. A 4D tomographic imaging technique known as Multi-instrument Data Analysis System (MIDAS) (Mitchell and Spencer, 2003) is applied in this study.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compare images produced with and without the use of radio-occultation data. The work investigates whether GPS occultation combined with ground-based GPS data improves the determination of peak height and peak density in the imag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ccultation data improve both the peak height and the peak density in the images. The use of ionosonde data is also examine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between the USA and Europe.  相似文献   
144.
梁平 《贵州气象》2005,29(1):20-22
利用黔东南三板溪电站库区40多年来8站年降水和夏季降水资料,从三板溪电站库区各地区年降水和夏季倾向率、周期性、阶段性3个方面来探讨黔东南三板溪电站库区40多年来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5.
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热量指标鉴定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从热量指标角度,通过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的各生育期所需的活动积温、生育日数的实际观测,计算各生育期的有效积温、生育期下限温度。从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布、可能生育期日数与各主栽品种全生育期活动积温、生育期日数的实测值作对比分析,讨论水稻各主栽品种的熟型和适宜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46.
王可丽  吴国雄  江灏  刘平 《气象学报》2002,60(2):173-180
文中首先利用NCEP NCAR再分析的风场资料 ,分析了南亚夏季风的时空特征 ,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典型强、弱夏季风年 ,继而利用ISCCP C2、ERBE S4卫星观测资料和NCEP NCAR再分析资料 ,对比分析了强、弱夏季风前期青藏高原地区的云—辐射—加热状况及其在海、陆差异中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 ,南亚夏季风强或弱 ,其前期青藏高原地区的云—辐射—加热效应有明显的差异。在强 (弱 )南亚夏季风的前期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为相对少 (多 )云区 ,其云量变化不仅表明了此区的云—辐射—加热效应的不同 ,更重要的是与此同时出现的海、陆之间云量分布的“跷跷板”现象 ,进一步改变了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而且 ,在强南亚夏季风年 ,这种热力差异不但开始得早 ,而且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大 ,从而对南亚夏季风的形成和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7.
王平  彭晓阳等 《地质与勘探》2002,38(5):74-77,85
通过成功地解决深圳市好湾电厂(二期)基础工程H型桩沉入困难问题,使用各种风动潜孔锤在巨石、中粗砂填海区进行了引孔钻进工艺的试验研究及应用,对风动潜孔锤钻进工艺及其机具的使用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风动潜孔锤使用过程中工艺方面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8.
上海软粘土微观特性及在土体变形与地面沉降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对上海软粘土的颗粒及集合体成分、孔径分布、微结构、孔隙溶液与阳离子交换性作了分析 ,对固结前后的孔径变化与人工回灌对土体性质可能带来的影响作了探讨 ,从物理化学角度阐述了软粘土微观特性对土体固结变形及地面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9.
兖州矿区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决定其在煤的加工利用过程中释放的难易程度和毒性,弄清其在煤中的赋存状态,对准确评价元素的工艺性能、环境影响、作为副产品的可能性以及在地质意义上都是十分重要的。分析了微量元素在煤中的有机亲合性,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了微量元素与煤中有机显微组分、三态硫、灰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浮沉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微量元素的存在状态,通过研究向知,Ge、Ga、U、V、Cu、Th、Pb和Zn主要以无机态存在于煤中,F和Cl可能以有机态存在为主,As无机态和有机态存在的机率相似。  相似文献   
150.
由于缺乏早期资料,设计早期油气田(藏)开发方案是非常困难的。在制作翁氏模型的Qctm/No-ER图版和ER-ctR图版过程提出根据探明储量No、经济极限产量Qc、假定达到峰值产量的时间tm、最终采收率ER,由翁氏模型的Qctm/No-ER图版求取增长指数b,由翁氏模型ER-ctR图版求取ctR,再求出其他参数及所有的油气田(藏)开发指标,完成早期油气田(藏)开发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