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501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8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全盆地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域, 沿着北东向克-乌断裂带有数条北西向横断层分布, 与主断裂直交或斜交, 这些横断层具有重要的构造与成藏意义。 运用地貌影像资料、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地震资料, 标定出横断层, 并分析其特征, 最后结合构造模拟实验探讨了横断层形成机制。 研究表明: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横断层是克-乌断裂活动产生的伴生构造, 呈近等间距分布在克-乌断裂带上, 为北西走向, 具有走滑性质;2) 构造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这些横断层主要为斜向挤压环境下形成的 X 型共轭剪切断层或主逆冲断裂活动差异造成的调节断层。  相似文献   
682.
沸石改性处理高氟地下水的适宜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3种改性方法的对比试验,确定天然斜发沸石的适宜改性工艺,即将沸石分别经马弗炉700℃焙烧5h,然后用10%盐酸溶液浸泡12h,清水冲洗至中性后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煮6h,最后用pH=3的水冲至中性后,用10%的70℃明矾溶液浸泡24h,清水简单冲洗后80℃烘干。通过改性增大了沸石的内部孔隙通透性和比表面积,有利于增强沸石的吸附性,同时降低了沸石的硅铝比,有利于增强改性沸石的离子交换能力,提高除氟能量。  相似文献   
683.
广东阳春盆地多金属找矿潜力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睿文 《地质与勘探》2010,46(Z1):1249-1255
[摘要]阳春盆地是粤西地区主要的铜铅锌矿等多金属矿的矿集区,已知的铜铅锌锡银金矿床类 型种类较多,结合盆地强烈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说明阳春盆地具有寻找铜铅锌锡银金的找 矿潜力。具有进一步寻找铜矿的潜力区域主要是断裂交汇部位的阳春黄坡一带的Cu 异常区及那软地 区,以夕卡岩型为主;铅锌矿床主要产于泥盆系地层中,具有铅锌找矿潜力的重点应放在盆地边缘;盆地 及周边的银异常环状连续分布,异常强度高,据了解该区域以往未开展过银矿调查评价工作,具有较大 的找矿潜力。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关系总结的基础上,探索该区成矿规律,初步 建立了找矿模型,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阳春盆地及周边筛选了捞虾田-山塘角铜(钼)铅锌(银)找矿 潜力区、铁屎迳铅锌(铜银)找矿潜力区、高基-荔枝山铅锌(铜银) 找矿潜力区、大坑铜找矿潜力区等四 个有较大潜力的找矿区域,为该区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684.
缪秉魁  林杨挺  胡森  沈文杰  王葆华  冯璐  刘焘 《岩石学报》2010,26(12):3579-3588
GRV052382陨石是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发现的强烈冲击变质的橄辉无球粒陨石。它主要由橄榄石(75%)、易变辉石(5%)、富碳填隙物(20%)和少量金属组成。橄榄石呈半自形等粒细晶结构,颗粒大小约10~20μm,细晶颗粒间有少量辉石质的熔融填隙物。根据富碳填隙物分布和颗粒间的裂隙,可以区分出原粗粒橄榄石结构的轮廓,原颗粒大小约0.5~1.5mm。这些原粗粒橄榄石具有还原边结构,即边缘的橄榄石细晶富MgO,而核部橄榄石细晶富FeO。因强烈的还原作用,这些原粗粒橄榄石的核部成分变化大(Fa12.2-21.8),因此,原橄榄石核部成分Fa应为21.8%或略高。易变辉石呈浑圆粒状,大小约0.4~0.9mm,在颗粒之间其成分基本相当(En76.4-82.6Wo4.6-9.8Fs10.9-13.8),但在颗粒内部因冲击作用,产生波浪状韵律成分变化。富碳质填隙物充填在原粗粒橄榄石颗粒之间,主要由碳质和富MgO的硅酸盐组成。碳质多型主要为石墨,呈不规则蠕虫状或网脉状,大小约0.2~0.4mm,其中包含有少量金刚石颗粒(约1~3μm)。因此,这些特征表明GRV052382具有橄辉无球粒陨石结构,为单矿岩质橄辉无球粒陨石。根据橄榄石成分,GRV 052382陨石被进一步划分为富FeO亚型(I型)。此外,强烈冲击变质特征,即:(1)橄榄石冲击细晶结构;(2)橄榄石细晶颗粒具有圆化特征,其间存在熔融填隙物;(3)易变辉石晶体具有波浪状韵律成分变化;(4)易变辉石中存在大量不规则气孔;(5)金属Fe沿裂隙或气孔充填;(6)石墨发生金刚石相变等,表明GRV052382陨石的冲击变质程度为S6。因此,GRV052382陨石可能是经受最强烈冲击变质的橄辉无球粒陨石,这不仅为橄辉无球粒陨石的冲击历史提供直接证据,而且有可能获得其母体早期经历的冲击作用信息。  相似文献   
685.
香炉山钨矿残采区地压灾害微震监测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香炉山钨矿东区形成了形状复杂、体积巨大的采空区,地压灾害问题突出。为了确保矿山生产安全,该矿成功地建立了国内最大、最先进的48通道全数字型微震监测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的组成、传感器的优化布置,分析了微震监测系统对微震事件的定位误差和效果;论文进一步对采区内微震定位事件、非定位事件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研究;论文还对西区大爆破对东区地压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监测。最后,论文对井下岩体破裂类型与释放的弹性波波形进行了辨识与频谱分析。初步的地压微震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微震监测技术能对香炉山钨矿残采区进行动态的地压监测,可以预见该技术将在今后的矿山安全管理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6.
"俺建设这个中心村,可是没有占用一分耕地。"日前,笔者在叶县廉村镇王店中心村建设工地采访时,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高要秋动情地告诉我们:"我们原本是打算建在村西的耕地上,占地将近50亩。那可是上好的田呀,占了实在可惜。  相似文献   
687.
徐志军  沈云中 《测绘工程》2012,21(4):9-12,16
介绍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情况,讨论最小二乘配置模型信号与观测误差的方差分量估计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未知参数间存在几何或物理约束,针对附有约束条件最小二乘配置的方差分量估计的问题,基于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原理,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模拟算例结果表明,利用约束条件能够改善方差分量的估计精度,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88.
针对基于有理函数模型高分影像立体定位后的残差特性,首次尝试从随机模型的角度分析验后定权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利用Quickbird异轨影像的试验结果表明,验后定权后的立体定位精度有比传统等权情况下的定位精度有明显改善,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89.
基于夏威夷海平面研究中心提供的南极6个验潮站多年逐时潮位数据,本文首先利用迭代调和分析对初步观测数据进行补缺,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月平均海平面,最后利用功率谱分析、最大熵谱分析、奇异谱分析等方法确定海平面的相对变化速率和振动周期。研究表明,南极海平面相对上升速率与全球其他区域基本一致(3mm/a-7mm/a),但是在个别测站(例如:Esperanza)的上升速度非常明显,达到厘米级。  相似文献   
690.
土壤碳动力学同位素示踪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碳动力学旨在研究土壤有机碳库的大小及更新速率。土壤有机碳库可分为 3个亚碳库:"活动"、"缓慢"和"稳定"碳库。碳同位素特别是 14 C可作为研究土壤碳动力学的理想示踪剂;δ 13 C值是定量研究C3和C4植被更替历史的有效手段; 14 C示踪及年代测定与 13 C信号联合使用,可以估算土壤碳库的大小和驻留时间。碳同位素示踪应用于土壤碳动力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由于缺乏可靠的全球数据库和标准方法来量化土壤有机碳库,导致对土壤各亚碳库的大小和更新速率以及土壤CO2的估算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难以估计土壤碳库大小的变化对大气CO 2浓度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潜在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