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326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556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1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972.
973.
974.
针对客户声称的表面覆金刚石膜(DF)的合成立方氧化锆进行常规宝石学检测,结果发现,样品为覆膜合成立方氧化锆,但样品表面的覆膜层硬度低、光滑平整,与多晶金刚石膜的粒状结构及单晶金月1石膜表面定向排列的突起等特征均不相同。为了确定表面覆膜层的成分,采用小角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表面的覆膜层进行了物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及谱学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样品表面的覆膜层属于非晶物相;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样品的膜层主要化学成分为C,F。结合薄膜材料资料分析,初步确定其表面覆膜层可能属于非晶氟化碳(a—C:F)膜;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样品表面的膜层所导致的1068cm-1处的特征峰,进一步验证了X射线衍射分析结论。综合结果表明,该样品表面的覆膜层为非晶氟化碳(a—C:F)膜,是一种仿金刚石膜。  相似文献   
975.
976.
977.
王涛  张艳  张永生  莫德林  周丽雅 《测绘学报》2018,47(11):1474-1486
针对国内首台自主研制的机载三线阵CCD相机(以下简称GFXJ),开展了国产GFXJ的GNSS偏心矢量和IMU视轴偏心角标定技术研究工作。首先介绍了GFXJ相机的成像特点,然后分析建立了GFXJ的GNSS偏心矢量标定模型和IMU视轴偏心角标定模型,并提出了GNSS偏心矢量和视轴偏心角循环两步法标定方案,最后在国家嵩山遥感综合实验场获得了多次飞行试验数据。通过进行区域网平差和标定处理,验证了本文建立的GNSS偏心矢量标定模型和IMU视轴偏心角标定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证实了本文提出的循环两步法标定方案可靠、可行,可显著提升GFXJ的几何定位精度。利用GNSS偏心矢量和IMU视轴偏心角标定值,大幅提高了GFXJ相机的无控定位精度。辅以少量控制点进行区域网平差,GFXJ影像平面定位精度可满足1:1000地形图测图的空中三角测量精度要求,高程精度距离指标要求略有差距。目前该款相机仍在校飞阶段,定型后几何性能有望进一步提高。同时,本文建立的GNSS偏心矢量标定模型和IMU视轴偏心角标定模型及提出的循环两步法标定方案,可为其他机载线阵CCD相机的标定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8.
针对青藏高原冰川高程变化研究较少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大范围区域的冰川高程变化监测方法。基于ICESat激光高度计数据,联合利用SRTM DEM数据,计算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的高程变化,进而反演冰川的冰量变化。结果显示,念青唐古拉山冰川高程在2003—2009年间平均减薄速率为(0.53±0.47)(m·a~(-1)),估算得到冰量年均减少(0.32±0.28)km~3,总体呈逐年减少趋势,证明冰川一直处于消融状态。拉萨和当雄气象站的资料表明,冰川消融主要是由于当地气温升高。  相似文献   
979.
杨斌  赵磊  陈正乐  莫火华  鲁捷  谭友 《中国地质》2021,48(2):495-506
江西省兴国县见龙铜钨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东端与武夷山隆起带西侧之雩山坳陷带交汇部位,是赣南地区新近发现的铜(钨)多金属矿床。矿体产于佛子山岩体与震旦系浅变质岩的内、外接触带内,包括石英脉型矿化和云英岩型矿化。前人对本矿床鲜有研究,文章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分别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和辉钼矿Re-Os等时线法对见龙铜钨矿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云英岩中的辉钼矿进行精确定年。获得花岗岩单颗粒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值为(154.2±1.7)Ma,云英岩型矿体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加权平均年龄为(155.9±1.2)Ma。研究表明成岩与成矿作用几乎同时发生,厘定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见龙铜钨矿与区内已知的画眉坳、张家地和岩前等钨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相近。结合前人资料,进一步证实南岭东段钨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170~150 Ma。矿石中辉钼矿的铼含量为6.484×10~(-6)~21.346×10~(-6),结合硫同位素分析结果,综合分析认为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  相似文献   
980.
为探讨福建宁德三都澳油品泊位码头溢油事故对大黄鱼保护区影响的发生途经、影响过程及影响方式,通过二维“油粒子”海域溢油风险评价模型,预测3#油品泊位码头前沿操作性泄漏和船舶航道泄漏在几种不利环境组合条件下的溢油风险影响行为,分析其溢油事故风险对大黄鱼保护区的影响后果.通过预测分析表明,3#油品泊位码头溢油事故对大黄鱼保护区海洋生态环境将产生极大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大黄鱼保护区内发生溢油事故,将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须对溢油事故采取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