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4篇
  免费   580篇
  国内免费   880篇
测绘学   309篇
大气科学   505篇
地球物理   405篇
地质学   1519篇
海洋学   329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64篇
自然地理   33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根据3维量测系统在数字摄影量测工作站中的发展趋势,简要介绍了单片机系统的特点,提出基于单片机的3维量测系统的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942.
甘肃西秦岭地区代家庄铅锌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家庄铅锌矿是西秦岭泥盆系铅锌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矿床类型是以白铅矿、菱锌矿为主的碳酸盐型,是区内有别于硫化物型的一种新类型,野外难以识别.代家庄铅锌矿床的发现,反映了该区成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说明泥盆系铅锌矿带继续向西延伸,含矿层位向西也有逐渐抬高的趋势,并且出现了新的成矿类型.因此,要用新的找矿思路重新认识区内成矿环境,用新的我矿模型指导地质勘查,以取得找矿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943.
对取自首都钢铁厂附近的土壤样芯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形态分析和的磁学测量.探讨了利用磁参数追踪和指示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结合态重金属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土壤样芯中Cu、Pb、Zn、Fe和Mn的含量与χ、SIRM和ARM存在着十分相似的垂向变化特征,且相关关系显著(0.98>R>0.86).进一步对磁化率和Cu、Pb、Zn、Fe和Mn各结合态进行相关分析表明:五种元素的有机结合态与铁锰结合态和磁化率呈显著相关关系(0.98>R>0.56),而交换态和残渣态重金属与磁化率基本不存在相关关系.反映了磁性矿物和和重金属在赋存状态的本质联系.表明了磁性测量可作为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有机结合态与铁锰结合态重金属记录信息提取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44.
近景摄影测量在土壤侵蚀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月君  黄炎和  杨洁  段剑  沈乐 《测绘科学》2016,41(6):80-83,96
针对当前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对影像采集设备以及操作人员专业性要求高的特点,该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微区土壤侵蚀监测试验中。通过该方法在人工水冲试验和天然降雨试验前后的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得到:与传统土壤侵蚀监测方法相比,采用该方法测得的土壤侵蚀量精度分别可以达到75%和83.11%,单次测量精度最高可达94.33%。通过分析误差来源,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45.
针对经典的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方法不适用于车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分割的不规则三角网渐进加密滤波方法。首先,剔除粗差;然后,进行点云分割;最后,以分割对象为基本判别单元,迭代地进行地面对象的识别。采用两个场景的车载LiDAR点云进行滤波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滤波方法的总误差明显小于经典的不规则三角网渐进加密滤波方法。  相似文献   
946.
相对于保存完好的新火山而言,古老火山由于经受长期剥蚀与后期构造改造能够直接出露不同时期和深度的物质组成,是火山机构解剖的理想对象。通过对古火山机构进行调查及研究,对于理解火山喷发过程和浅部岩浆系统演化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同时对活动火山的监测及灾害评估具有实践意义。文章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对浙江苍南地区望州山古火山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根据岩性岩相平面上呈环状展布且向核部由老变新,产状围斜内倾,发育典型的环状、放射状断层以及晚期中央侵入相岩穹等特征,确认其是一座典型的复活破火山,其形成演化先后经历了初始断陷与小规模喷发、普林尼式喷发、溢流式喷发、大规模普林尼式喷发和破火山塌陷、晚期复活5个阶段。  相似文献   
947.
崔润泽  魏春景  段站站 《岩石学报》2023,39(8):2257-2278

对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的构造模式有多种不同认识,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变质作用研究。本文选取了辽北清原地区中性麻粒岩、石榴方辉石岩和变质基性岩墙,开展系统的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分析、相平衡模拟和锆石-独居定年研究,以阐明其变质演化过程和大地构造意义。中性麻粒岩和石榴方辉石岩均发育两期麻粒岩相组合。中性麻粒岩第一期斜长石发育复杂成份环带,从核到幔部其钙长石含量(XAn)降低,然后再向边部升高;石榴方辉石岩中第一期石榴石与斜方辉石互相包裹。第一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P-T轨迹为逆时针型,包含峰期前升压至峰期和峰后降温降压至固相线两个变质阶段。依据两个样品中观测的峰期矿物组合在P-T视剖面图中的稳定范围,并结合斜长石幔部成份,确定峰期温压条件为1.0~1.2GPa/890~1000℃。石榴方辉石岩在峰前升压过程,斜方辉石转变为石榴石,形成石榴石包裹斜方辉石的结构;在峰后降温降压过程中,石榴石又转变为斜方辉石,导斜方辉石包裹石榴石。中性麻粒岩和石榴方辉石岩的第二期组合以形成石榴石+石英和黑云母+石英±单斜辉石±钾长石后成合晶和冠状体为特征。变质基性岩墙只发育第二期矿物组合,为高压麻粒岩组合,其P-T轨迹为顺时针型。根据变质斜长石中最小XAn,角闪石中最大Ti含量和石榴石幔部最高镁铝榴石含量等值线,确定峰期温压条件为~1.15GPa/830℃。锆石定年表明第一期高温-超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峰后冷却时间为2.49~2.48Ga,第二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时间为~1.83Ga,独居石定年获得峰后退变质年龄为~1.75Ga。结合其他区域地质特征,本文认为第一期高温-超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受太古宙特有的垂直沉落构造控制,第二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与沿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的碰撞造山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948.
云南数字强震动台网硬件系统建设完成后,有效的强震动台站维护和强震动数据处理应用是面临解决的首要问题。该文实现了云南强震动台网中心应用系统一系列的强震动业务系统应用,使得云南强震动台站自动检查和实时扫描、震动图自动生成(ShakeMap)、强震动台站建设资料、台站维护日志等系统通过应用系统实现无逢对接和集成,系统具有安全认证、信息发布、业务信息处理、外部系统接口4大类功能,为仪器维护人员和数据开发处理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支撑。该系统经过实际地震考验,有效地提高了强震动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949.
微区地球化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地球化学分支.系统介绍了矿物微区原位Sm-Nd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与现状,重点总结了目前主要的适用测试对象(如磷灰石、榍石、独居石和褐帘石等)和质谱测量过程中同量异位素干扰(包括144Sm对144Nd,130Ba16O对146Nd等)的校正方法,并展示了应用微区原位Sm-Nd分析进行年代学和造山带隆升-剥蚀定量研究的部分成果,这些应用实例充分显示了该方法在地球科学研究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0.
A 2-km resolution simulation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Morrison microphysics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rainwater microphysical properties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Typhoon Usagi(2013) in the inner-core and outer region. The model reproduced the track, intensity, and overall structure of Usagi(2013) reasonably. The simulated raindrop size distribution showed a rapid increase in small-size raindrop concentration but an oscillated decrease in large-size ones in the inner-core region, corresponding well with the upward mo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existed two levels(1.25 and 5.25 km) of maximum number concentration of raindrops. The ice-related microphysics at high levels was stronger than the warm-rain processes at low levels. The larger raindrops formed by self-collection in the inner-core suffered from significant breakup, but the raindrops outside the eyewall did not experience evident breakup. Mode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ominant terms in the water vapor budget were the horizontal moisture flux convergence(HFC) and local condensation and deposition. The evaporation from the ocean surface(PBL) was ~10% of the HFC in the inner core, but up to 40% in the outer region as the air therein was far from saturation. Furthermore, water vapor in the outer region was obtained equally through evaporation from the cloud and inward transportation from the environment. An earlier start of cloud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in the inner-core region was evident during the intensification stage, and the continuous decreasing of condensation in both the inner-core and outer regions might imply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m weake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