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1篇
  免费   615篇
  国内免费   1011篇
测绘学   472篇
大气科学   364篇
地球物理   502篇
地质学   1787篇
海洋学   469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22篇
自然地理   40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富源刺托洞的旧石器文化是适应岩溶地貌发育环境的产物,形成以小型石片、刮削器为主体的石器工业;当时的气候总体上是在热带、亚热带气候至暖温带之间波动,形成的动物群为非典型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Ailuroooda-Stegodon fauna)可与晚更新世的柳江动物群(西畴动物群)对比;遗址时代为晚更新世,地质年龄测定(14C)>4×104a.  相似文献   
882.
中国黄土剖面趋磁细菌的组成特征与生态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中国的黄土-古土壤序列的超磁细菌作为研究对象,以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生化实验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先后研究了从黄土地区陕西段家坡、甘肃西峰以及陕西洛川富集的趋磁细菌,结果表明,虽然趋磁细菌在黄土和古土壤层的形态有所差异,但它们均由细胞膜、细胞质和沿长轴排列的磁小体与气泡组成,在适宜的条件下它能生长出较多的磁小体。磁小体由氧化铁组成,并可从体内排出,使环境中部分Fe^2 转变为Fe^3 ,促使地层磁化率增高,尤其在古土壤层段,中国黄土剖面中趋磁细菌的产量是地表温度、湿度、pH、铁含量的函数,与湖沼中的趋磁菌相比,它在菌体形态、磁小体的数量与排列方式上有很大差距,因而中国西北黄土地区的趋磁细菌是典型的生态物种。  相似文献   
883.
特殊的地质背景与生态环境叠加强烈的人类活动,导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呈现显著的脆弱性特征。从生态系统敏感性和适应性角度出发,喀斯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境对外界扰动响应的脆弱性特征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尤其是借助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生产力、土壤水分/养分等指标揭示了喀斯特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石漠化等过程的敏感性等方面,但综合野外试验、数值模拟、数理统计等手段的生态系统敏感性定量化研究仍较薄弱。在生态系统适应性方面,虽然具有喜钙、耐旱以及石生等特性的植物种群通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自我调节能够呈现出对岩溶环境的适应性,但喀斯特生态系统对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等环境胁迫响应的适应机制仍缺乏长期的生物及理化过程研究。今后,应针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境间的正反馈机制,增强系统组分的耦合分析,加强喀斯特生态系统脆弱性驱动机制研究与定量评估,突出系统脆弱性在石漠化遏制和生态恢复重建中的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884.
森林景观模型研究新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景观模型(forest landscape models)是基于森林动态机制和干扰作用在景观尺度上模拟和预测森林时空变化特征的计算机模型。该类模型越来越多地用于森林规划、经营管理、生态资源保护与恢复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对森林景观模型的概念、尺度、类型、方法、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随着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森林景观模型将会越来越多地与地理信息系统、规划经营管理决策等紧密结合,未来将向服务性决策模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85.
德州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规范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德州市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通过现状调查和潜力分析,合理确定德州市未来3年工矿废弃地利用项目规模、布局和实施时序,以期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6.
吴亚楠  代晶晶  周萍  王俊华 《地质论评》2016,62(S1):411-412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1969年在我国江西赣南地区发现的一种新型外生矿物,具有储量丰富、稀土配分齐全、开采工艺简单等特征,是我国特有的宝贵资源,广泛应用于机械、农林、化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王登红等,2013;邓茂春等,2013;代晶晶等,2013)。随着稀土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稀土越界开采和盗采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罔顾环境,采取不当的开采方式,导致稀土矿区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罗才贵等,2014;彭燕等,20016),严重影响矿区的生态环境。遥感作为一种新兴的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开发调查与监测中,而大量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出现,也为矿山遥感监测工作提供了数据保障(王龙飞,2014)。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国产高分一号数据,以江西寻乌稀土矿区为例,开展了稀土矿山环境问题遥感监测研究,展示了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在稀土矿山监测中的应用优势,为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87.
888.
吴胜华  戴盼  王旭东 《矿床地质》2016,35(3):633-647
柿竹园W_Sn_Mo_Bi_Pb_Zn_Ag矿田是南岭地区典型多金属矿田,其具有显著的蚀变_成矿分带特征:近接触带矽卡岩-云英岩型W_Sn_Mo_Bi矿床(如柿竹园、金船塘、柴山地区)和远接触带脉状Pb_Zn_Ag矿床(如蛇形坪、横山岭、百步窿、枞树板地区)。通过对远—近接触带中主要蚀变岩石和矿石样品的C、H、O、Pb同位素研究,发现在近接触带块状矽卡岩中方解石的δ~(13)C和δ~(18)O值分别在-6.5‰~-3.6‰和4.8‰~8.4‰之间,远接触带Pb_Zn_Ag矿脉中团块状和脉状方解石的δ~(13)C和δ~(18)O值分别在-3.5‰~-1.5‰和8.1‰~15.8‰之间,表明矽卡岩形成于岩浆热液流体的渗滤交代作用,而远接触带碳酸盐脉的形成与热液流体沿灰岩裂隙充填过程中的水岩反应相关。近接触带块状云英岩中石英的δD_(H_2O)和δ_(18)O_(H_2O)值分别为-77‰和5.1‰,矽卡岩中石榴子石的δD_(H_2O)值为-97‰,δ_(18)O_(H_2O)值范围在9.2‰~9.4‰,网脉状云英岩中石英的δD_(H_2O)和δ_(18)O_(H_2O)值分别为-83‰和-8.2‰,退化蚀变矽卡岩中石英的δD_(H_2O)和δ_(18)O_(H_2O)值分别为-65‰和-4.2‰,远接触带石英脉中石英样品的δD_(H_2O)和δ_(18)O_(H_2O)值分别为-83‰和2.8‰,表明近接触带的块状矽卡岩和云英岩与远接触带石英脉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的特征,而网脉状云英岩和退化蚀变矽卡岩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流体与大气水混合的特征。远—近接触带中方铅矿的206Pb/204Pb值范围18.565~18.622,207Pb/204Pb值范围15.694~15.738,208Pb/204Pb值范围38.819~38.986,表明Pb等金属元素来源于上地壳。  相似文献   
889.
扬子西缘江浪穹窿核部里伍岩群的形成时代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浪穹窿位于扬子陆块西缘,核部地层里伍岩群为一套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为精确厘定里伍岩群的形成时代并探讨其成岩构造背景,本文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定年结果表明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年龄介于2521~262 Ma,其中最年轻一组岩浆成因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52.8±5.7 Ma(MSWD=2.1,n=6)。变沉积岩SiO_2含量变化很大(53.48%~96.08%),显示明显的Eu负异常(Eu/Eu*=0.50~0.67),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和Ti等),其稀土、微量配分模式与大陆上地壳完全一致。变基性火山岩具有很低的SiO_2含量(39.92%~48.27%),其稀土、微量配分模式平坦,类似于E-MORB。结合变基性火山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542±9.0 Ma),本文指出里伍岩群应当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553~542 Ma),而并非前人所认为的古元古代或中元古代。变沉积岩的物源区主要为扬子西缘新元古代地质体,与变基性火山岩均形成于Gondwana超大陆聚合之后的板片俯冲环境。此外,碎屑锆石的年龄谱反映江浪穹窿可能存在太古宙—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并且具有Rodinia超大陆的会聚-裂解事件以及加里东运动的地质年龄记录。  相似文献   
890.
基性-超基性岩中赋存有铜镍硫化物矿床、豆荚状铬铁矿床等许多重要的矿床,基性-超基性岩成岩成矿方面的研究多采用镁铁比值,但以往利用该比值时未考虑岩石的SiO_2含量、地质构造及岩石蚀变等一些重要条件。文章结合国内外一些重要的铜镍矿床和铬铁矿矿床,考虑到上述的几个条件,讨论了镁铁比值在划分岩石类型方面的应用,通过计算给出了与前人不同的镁铁比值划分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