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31篇 |
免费 | 793篇 |
国内免费 | 11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7篇 |
大气科学 | 949篇 |
地球物理 | 930篇 |
地质学 | 2225篇 |
海洋学 | 513篇 |
天文学 | 93篇 |
综合类 | 351篇 |
自然地理 | 6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12篇 |
2022年 | 228篇 |
2021年 | 259篇 |
2020年 | 236篇 |
2019年 | 239篇 |
2018年 | 260篇 |
2017年 | 226篇 |
2016年 | 262篇 |
2015年 | 266篇 |
2014年 | 273篇 |
2013年 | 273篇 |
2012年 | 265篇 |
2011年 | 264篇 |
2010年 | 276篇 |
2009年 | 230篇 |
2008年 | 205篇 |
2007年 | 182篇 |
2006年 | 167篇 |
2005年 | 149篇 |
2004年 | 144篇 |
2003年 | 161篇 |
2002年 | 259篇 |
2001年 | 215篇 |
2000年 | 153篇 |
1999年 | 130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81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A geochemical study on thermal water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ianshui and its adjacent area, Gansu province, China. Chemical and isotopic contents were employed in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rmal water and the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temperature in the geothermal systems. Thermal waters in Wushan and Tianshui are characterized by outlet temperatures from 15 to 38°C and low TDS (226?C255?mg/L), defined as bicarbonate water. Its origin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teoric rain, biotite plagioclase gneiss and carbonate reservoir rocks. In contrast, thermal waters in Tongwei and Qingshui have higher outlet temperatures of 25?C54.2°C and a moderate TDS of 915?C1,793?mg/L, regarded as sulfate waters. These sulfate waters may arise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teoric water, granite and amphogneiss. Isotopic data presented here suggest that thermal waters in the study area have a meteoric origin without being significantly effected by water?Crock isotope exchange. Chemical geothermometry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a deep geothermal reservoir of low-to-medium enthalpy (70?C111°C) in the Tianshui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82.
采用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设置四种不同仰坡坡度的模型,沿隧道轴向方向输入地震波,探究隧道洞口段及仰坡在不同仰坡坡度影响下的动力响应,并通过对无隧道通过的纯边坡模型与相同条件下有隧道通过的边坡模型的动力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隧道的存在对坡面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临空面的存在,隧道洞口段的位移与加速度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不同坡度模型的位移峰值皆位于y=0m断面的拱顶处,在距洞口y=40m后的各控制点位移差值迅速减小。(2)随着仰坡坡度的增加,同一断面处隧道的位移值随之增加,洞口段的截面变形也随之增大。(3)当坡度α≥60°时,坡面位移随着坡面高程的增加而增大;当坡度α60°时,坡面位移随着坡面高程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0.4~0.6倍坡高处达到最大,即随着坡度的增加,坡面的位移峰值也就越靠近坡顶。(4)隧道的存在对于坡面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在洞口附近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3.
The presence of light-absorbing aerosols(LAA) in snow profoundly influence the surface energy balance and water budget.However,most snow-process schemes in land-surface and climate models currently do not take this into consideration.To better represent the snow process and to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LAA on snow,this study presents an improved snow albedo parameterization in the Snow–Atmosphere–Soil Transfer(SAST) model,which includes the impacts of LAA on snow.Specifically,the Snow,Ice and Aerosol Radiation(SNICAR) model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SAST model with an LAA mass stratigraphy scheme.The new coupled model is validated against in-situ measurements at the Swamp Angel Study Plot(SASP),Colorado,USA.Results show that the snow albedo and snow depth are better reproduced than those in the original SAST,particularly during the period of snow ablation.Furthermore,the impacts of LAA on snow are estimated in the coupled model through case comparisons of the snowpack,with or without LAA.The LAA particles directly absorb extra solar radiation,which accelerates the growth rate of the snow grain size.Meanwhile,these larger snow particles favor more radiative absorption.The average total radiative forcing of the LAA at the SASP is 47.5Wm~(-2).This extra radiative absorption enhances the snowmelt rate.As a result,the peak runoff time and "snow all gone" day have shifted 18 and 19.5 days earlier,respectively,which could further impose substantial impacts on the hydrologic cycle and atmospheric processes. 相似文献
84.
利用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海表温度(SST)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等气象资料,对2009年5月31日—6月13日和2012年5月18—28日发生在渤海西部海域的2场相似气象因子影响下的典型高影响赤潮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结果表明:(1)2场高影响赤潮过程都发生在春末夏初的赤潮高发期,持续时间在10天以上;(2)赤潮爆发前期,伴随有暖湿气流影响形成适度降水,渤海西部的周平均海表温度(SST)升温明显,且SST≥16.2℃,赤潮发生海域为SST的暖脊控制,对赤潮过程的潜势预报有明显的指示意义;(3)850 h Pa以下层次的温度迅速上升,近地层西南暖湿气流的加强和地面6 m/s以下偏南、东南气流在渤海西部海域的汇合,利于渤海西部海洋浮游生物积聚和突发性繁殖,是赤潮形成的重要气象因子特征。 相似文献
85.
86.
东准噶尔造山带泥盆系沉积相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准噶尔造山带纸房地区自晚志留世—泥盆纪可划分为哈甫提克山、绵脊梁、色克森巴依、塔克札勒、博格达五个构造沉积区。各个构造沉积区的沉积盆地内有各自的沉积相特征 ,且反映不同的古地理环境。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早期海域自西向东逐渐扩大 ,在其加里东期地体 (微地块 )外围形成近 EW向带状海槽 ,为滨海环境 ;早泥盆世晚期—中泥盆世形成全区域性海侵 ,从滨浅海—半深海环境均存在 ,以滨浅海为主 ;晚泥盆世为多岛洋的鼎盛时期 ,属有限洋盆。自北往南为海陆过渡环境—浅海环境—半深海环境 相似文献
87.
基于煤炭地质转型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要求的精细化勘查,梳理以往研究中稀缺煤、稀缺煤种、特殊煤、特殊煤种的含义,指出了特殊用煤是基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具有特殊工业用途的煤炭资源,其主要种类有液化用煤、气化用煤、焦化用煤以及特殊高元素用煤。本次特殊用煤资源评价以煤岩煤质评价为基础,以煤炭分级分质利用为目标,归纳了特殊用煤资源评价的关键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及评价参数,初步提出了基于煤岩煤质特征、资源分布、产业布局的特殊高元素用煤–焦化用煤–液化用煤–气化用煤的特殊用煤评价原则及评价方法,并对晋陕蒙3省的煤炭资源进行了分级评价,统计了75个国家规划矿区液化、气化和焦化特殊用煤保有资源/储量。认为新形势下特殊用煤的研究方向是修改完善煤炭地质勘查规范、制定煤炭利用的分质分级评价标准,按照煤炭利用工艺要求实现煤质和资源的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88.
高新区科技金融发展过程及其空间效应——以无锡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金融是伴随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和金融发展不断深化、服务于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而逐渐产生的新生事物。以中国科技金融创新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的无锡国家级高新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对科技金融体系的产生、发展及其空间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无锡新区的科技金融服务已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政策、市场和社会因素是科技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科技金融体系的建立推动了产业转型,专门的科技金融空间出现,同时在科技金融支持下新的产业空间出现,并引发人口空间转移和社会空间转型等。本文可丰富科技金融和高新区转型的理论,并为其他地区的科技金融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