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0篇
  免费   556篇
  国内免费   757篇
测绘学   342篇
大气科学   512篇
地球物理   683篇
地质学   1362篇
海洋学   460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337篇
自然地理   41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81.
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颗粒,包括大型聚合颗粒(即海雪,粒径>500μm)、小型聚合颗粒(1~500μm)和亚微米颗粒粒径(<1μm)等。颗粒在海水中营造了不同于纯海水的小生境,其中生活着与自然海水中不同的生物。异养细菌、蓝细菌、真核藻类、鞭毛虫、纤毛虫等微食物网生物可以黏附在海洋颗粒上,或生活在颗粒内部,其丰度高于周围水体中的自由生活生物,这可能是由于颗粒提供了更适宜生长的营养环境。本文综述了海洋浮游微食物网生物在海洋颗粒形成和沉降中的作用。微食物网生物在颗粒物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直接促进颗粒形成,也可以彼此结合成颗粒,或微型浮游动物排粪形成颗粒。微食物网生物还可以对颗粒进行转化,影响颗粒的大小、沉降速度、或对颗粒及其黏附生物进行摄食。微食物网生物由于本身较小,沉降较慢,但这些生物和颗粒的结合使得微食物网生物在碳通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2.
秋季东、黄海异养细菌(Heterotrophic Bacteria)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2000年10-11月,乘"北斗号"考察船进行秋季"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大面调查,研究秋季东、黄海异养细菌的分布.结果表明,异养细菌在黄海和东海的丰度分别在(2.37-13.33)×108 cell/L和(3.05-13.62)×108 cell/L之间.细菌丰度最高值出现在长江口附近,且断面E和断面F各站位的细菌丰度明显高于其他断面.异养细菌丰度大小以长江口为中心向外海依次递减.东、黄海水体异养细菌生物量分别在244.45-1812.90mgC/m2和100.60-940.87mgC/m2之间.东、黄海异养细菌丰度无显著差异,但是东海海域水体异养细菌生物量高于黄海海域.异养细菌空间分布与浮游植物叶绿素在东海有一定的相关性,黄海异养细菌与硝酸盐浓度的相关性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3.
The currents over the East China Sea continental slope northeast of Taiwan were monitored from mid-July to early December, 1992 and again from late March to early August, 1993, covering the two transition periods of monsoon seasons. In 1992, we found massive Kuroshio intrusion (onshore velocity reaching 25 cm/s or more) occurred at mid-October, a lag of one month after the wind pattern changed from southerly to northeasterly. By comparing the surface meteorological with observed cross-slope velocity, we suggest that cooling rather than direct wind forcing, i.e., mid-October cold air outbreaks associated with the Siberia highs moving across the East China Sea, may be the major cause for triggering the observed winter intrusion event. The intrusion continued until the end of the 1992 data in early December and again in late March and early April of 1993 when the data became available. In mid-April, 1993, the intrusion suddenly halted when the lows replaced the highs and the wind reversed with warm air from south.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short-period intrusions appeared in August and early September, 1992 and in late July, 1993. All of these summer intrusions coincide with the occurrence of typhoon passages over or further offshore of the area northeast of Taiwan.  相似文献   
184.
Dynamics of subtidal flow in the Taiwan Strait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Two current meter moorings were deployed in the Taiwan Strait from 3 April to 5 May 1983. Th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subtidal flow in this rather wide strait can be separated into two parts: the mean flow and wind-driven flow, which make about equal contributions to the overall flow. The mean flow is probably originates from branching of the Kuroshio through Bashi Channel. The magnitude of the current is nearly 30 cm sec–1 flowing northward, and the corresponding along-strait sea surface slope is on the order of 10–7. The residual flow is a local wind-driven flow, and reaches a frictionally balanced state in about 4 hr. Assuming a linear drag law for the bottom stress, a hindcast scheme is constructed and the results compare well with the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185.
以黑褐新糠虾和卤虫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两种典型有毒有害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的毒性.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都能影响糠虾的存活,在9 h内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湖异弯藻对糠虾的半致死浓度分别约为7000和450 000个/cm3;在24 h内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对卤虫存活没有显著影响,而赤潮异弯藻能对卤虫的活力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0.1,1.5,5和24 h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5 000,7500,4500,3000个/cm3,但在赤潮异弯藻较低浓度为3000个/cm3时,经过48 h卤虫的运动能力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结果表明,这两种有害藻对同一种生物的毒性大小存在差异,而这两种甲壳类生物对同一种有害藻的反应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6.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生物机体免疫,特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中的作用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氯(NO)除具有已知的神经传导、松弛平滑肌等功能外,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作用。作者通过硝基四氯唑蓝(NBT)法和血细胞形态观察等方法,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中存在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亚硝酸盐法和L-瓜氨酸法对比,研究了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后中国明对虾血细胞中一氧化氯合成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在感染WSSV后,iNOS活性在12h内有上升趋势,实验36h后酶活性显著下降,至60h后酶活性降至对照组的一半左右。同时,被脂多糖(LPS)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下降。与此对应的是,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病毒的结果显示:实验36h后在对虾体内能够检测到白斑综合症病毒。对照组中国明对虾血细胞的iNOS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WSSV在感染中国明对虾初期可以诱导血细胞产生iNOS,但随着WSSV在中国明对虾体内的大量增殖及其对血细胞的破坏,使得iNOS活性显著降低,对虾也趋于死亡。因此,iNOS能够作为反映对虾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7.
近20年渤海叶绿素a浓度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浮游植物作为食物链的基础,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渤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内海和重要渔业生物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该区浮游植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叶绿素a浓度是反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标。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对1997–2010年的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SeaWiFS)叶绿素a浓度数据和2002–2018年的水色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传感器(MODIS Aqua)叶绿素a浓度数据进行合并,并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近20年来,渤海全年叶绿素a浓度增加了14.1%,且增加显著。叶绿素a浓度在所有季节都呈现增加趋势;除11月外,其他各月都呈现稳定或增加趋势。从滦河入河口沿岸至渤海海峡的渤海中部,叶绿素a浓度增加较明显。同时也分析了海洋表面温度、风速和降水量数据。夏季渤海周边区域降水量和风速增加以及秋季海表温度的降低都有助于同季叶绿素a浓度的升高。渤海浮游植物可能受陆源营养物质输入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8.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重金属Pb~(2+)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生物急性毒性效应,测定了在96 h Pb~(2+)半致死浓度的1/10(TC组)和1/100(SC组)两个浓度胁迫下,血淋巴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SZ)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Pb~(2+)的96 h LC50为7.938 mg/L; SC组ACP活性表现为诱导-抑制趋势,除4 d外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TC组为抑制趋势,为3个组中的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SC组和TC组的AKP、LSZ活性均表现为前期为诱导中后期受抑制的趋势,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TC组活性始终低于SC组,表现出Pb~(2+)的胁迫浓度越高酶活性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大。以上结果表明,重金属Pb~(2+)对青蛤的毒性级别为高毒级,能造成青蛤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影响青蛤的免疫能力,而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环境中Pb~(2+)浓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9.
南海盆地及周缘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对揭示南海盆地的演化历史至关重要,然而这些玄武岩的成因还存在争议。本文研究了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海南岛临高县多文组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其成因和构造背景。多文组玄武岩主要由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斜方辉石、铬尖晶石和铁钛氧化物等组成。橄榄石Fo值变化于55.5~71.1之间,Ni的含量较低,Fe/Mn比值较高。铬尖晶石Cr#值为74.1~82.7,Mg#值为45.5~63.8, Ti的含量较高。斜方辉石Mg#值为63.9~79.6,单斜辉石为66.0~80.6。单斜辉石稀土配分曲线富集MREE,亏损LREE和HREE,呈拱形分布。斜长石以中-拉长石为主(Ab36.56~52.78),富集LREE、Ba、Sr和Eu。铁钛氧化物的TiO2含量为50.19%~51.46%。多文组玄武岩原始岩浆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与夏威夷、峨眉山、塔里木等玄武岩组成一致,地幔源区包含了辉石岩的成分,而且其地幔潜在温度(>1400℃)和氧逸度(Δ...  相似文献   
190.
浅析WAAS完好性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域增强系统完好性是度量系统时空可用性的关键指标,它关系到用户所获得的改正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在阐述广域增强系统完好性定义的基础上,对完好性算法流程、思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