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05篇 |
免费 | 2019篇 |
国内免费 | 24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2篇 |
大气科学 | 1615篇 |
地球物理 | 2457篇 |
地质学 | 5576篇 |
海洋学 | 1253篇 |
天文学 | 604篇 |
综合类 | 823篇 |
自然地理 | 12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1篇 |
2023年 | 201篇 |
2022年 | 471篇 |
2021年 | 571篇 |
2020年 | 466篇 |
2019年 | 564篇 |
2018年 | 590篇 |
2017年 | 574篇 |
2016年 | 558篇 |
2015年 | 526篇 |
2014年 | 589篇 |
2013年 | 618篇 |
2012年 | 586篇 |
2011年 | 641篇 |
2010年 | 616篇 |
2009年 | 581篇 |
2008年 | 580篇 |
2007年 | 528篇 |
2006年 | 400篇 |
2005年 | 424篇 |
2004年 | 371篇 |
2003年 | 357篇 |
2002年 | 411篇 |
2001年 | 425篇 |
2000年 | 341篇 |
1999年 | 365篇 |
1998年 | 299篇 |
1997年 | 296篇 |
1996年 | 230篇 |
1995年 | 188篇 |
1994年 | 168篇 |
1993年 | 161篇 |
1992年 | 145篇 |
1991年 | 91篇 |
1990年 | 85篇 |
1989年 | 66篇 |
1988年 | 69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5篇 |
1958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平南幔源包体中橄榄石的显微构造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南玄武岩中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的平衡温度为930~980℃, 平衡深度为59~74km, 包体中橄榄石的扭折带滑移系多为(010) [100], 但也有(001) [100]的滑移系类型; 斜方辉石的滑移系为(100) [001], 它们均为高温低应变速率下的滑移系, 说明该区的上地幔主要是在高温低应变速率条件下经历了塑性变形作用.橄榄石位错组态多样, 有自由位错、位错壁、位错弓弯、缠结、{110}滑移带, 反映了上地幔的塑性变形特征.根据位错壁的大小估算, 上地幔差异流动应力为24.5~42.1MPa, 流动速率为2.93×10-17~8.36×10-16s-1, 有效粘度为1.72×1023~2.80×1024 Pa·s, 特征与中国东部新生代上地幔较为一致, 反映同处于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992.
近年来,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在国内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地震预测方法。本文利用谐波振幅比方法,对2017年11月23日重庆武隆5.0级地震震中附近台站的地磁三分量数据进行计算,并分析了各台站10~60min周期谐波振幅比值异常特征。研究发现,异常台站几乎均位于震源机制解的拉张区(P波向下的区域),具有象限分布特征;异常台站NS向谐波振幅比值变化存在分层现象,短周期(浅部)的变化与长周期(深部)变化成相反相位,从电磁学机理看,浅部与深部之间存在EW向的面电流;近震中台站的异常低点时间存在由长周期(深部)向短周期(浅部)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3.
基于Sentinel-1 SAR升、降影像,利用D-InSAR技术获取新疆伽师M S6.4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场整体呈近椭圆状分布,形变区东西长约66 km,南北宽约40 km,整个形变场由南部隆升区和北部沉降区组成,南部最大隆升量约7 cm,北部最大沉降量约3 cm。本次地震发生在块体俯冲界面处的低倾角逆冲推覆构造带上,隆升和沉降两个中心均位于逆冲推覆体的上盘,形变主要以隆升形变为主,符合低倾角逆断层中强震的变形特征。在沉降区与隆升区之间干涉条纹连续分布,未出现表征地表破裂位置的空间失相关带,表明地震未引起明显的地表破裂。结合震源机制、余震精定位及区域构造特征,初步推断认为伽师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为柯坪塔格推覆构造前缘的N倾的柯坪断裂。 相似文献
994.
Application of synoptic-scale anomalous winds predicted by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 models on the regional heavy rainfall in China in 20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tmospheric winds from observations and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 model predictions can be physically decomposed as daily climate wind,planetary-scale anomalous wind,and synoptic-scale anomalous wind.The 850 hPa synoptic-scale anomalous wind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numerical model outputs of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 and the NCEP Global Forecast System(GF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rain bands in eastern China in 2010 were located along the anomalous convergence lines.To predict the major rain bands by these convergence lines in 2010,the accuracies of the ECMWF products were 100%,85%,and 15% for leading 3,6,and 9 days,while the GFS products showed 53%,15%,and 6% accuracies,respectively.In comparison of the regional heavy rainfalls between observation and the ECMWF model prediction,the useful leading information was about 3.1 days for direct model rain prediction and 6.7 days for convergence systems predicted by ECMWF model.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998.
嘉峪关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地震局电磁学科制定的<地电台站观测效能评估方案>,评估了嘉峪关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得到:嘉峪关地震台台址结构条件、电磁环境、台站观测系统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观测方法标准等规定的技术要求;数字化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不低于3‰测值,保证了准确测量不低于1%地电阻率异常的指标需求;该台地电阻率观测对本区及附近中等以上地震有一定监测能力,并记录了对应远距离大震的1年尺度地电阻率异常,其观测数据在本区及附近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及相关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9.
青东凹陷古近纪构造演化与盆地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维地震、钻井岩心及录测井资料的详细分析解释,发现青东凹陷古近纪不同演化阶段的构造特征存在着差异性:孔店期-沙四早期青东凹陷以NW向断层控盆为主,整体断层数量较少,但规模较大;沙四晚期断层数量明显增多,各个方向控盆断层均有发育,NW向的青东12断层消亡,主要以NWW和近EW向断层活动为主;沙三-沙二期控盆断层走向主要为NE和NEE向。这种构造格局的转变导致了相应的盆地转型,青东凹陷孔店期表现为受郯庐断裂带左旋走滑应力场控制之下的一系列北东断南西超的北西向半地堑,地层沉积厚度大;沙四期青东凹陷表现为NWW与近EW向兼有的复合盆地格局,为盆地转型阶段;沙三期、沙二期受郯庐断裂带右旋走滑应力场的影响,盆地格局完全转为近EW和NE(E)向,开始发育北断南超的半地堑和双断式堑垒构造。 相似文献
1000.
中下扬子区二叠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按新近国际年代地层划分方案(ICS,2000),下扬子区二叠纪地层自下向上分为3统,9阶和相对应的华南传统6阶划分。二叠系从阿瑟尔阶至长兴阶(44Ma)共划分出14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平均时限约为3.14Ma,其中“紫松阶”)相当阿瑟尔+2/3萨克马尔阶)1个(船山组中上部)、“隆林阶、(相当1/3萨克马尔阶+阿丁斯克阶)2个(分别对应船山组上部和梁山组或镇江组)、“栖霞阶”(相当库班甘德阶+1/3罗德阶)3个(栖霞组),“茅口阶”(相当于2/3罗德阶+沃德阶+卡皮丹阶)4个(孤峰组,茅口组,堰桥组,银屏组和武穴组),吴家坪阶2个(龙潭组或吴家坪组),长兴阶2个(长兴组或大隆组);共归并为4个层序组(sequence se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