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6篇
  免费   1223篇
  国内免费   1809篇
测绘学   653篇
大气科学   692篇
地球物理   965篇
地质学   3212篇
海洋学   976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411篇
自然地理   547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98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366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399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81.
燕山期火山-次火山-浅成斑岩金矿成矿系列构成了赣北地区一个重要的金矿成矿系列.根据其金矿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及产出的围岩条件可划分为火山热液型、次火山-浅成斑岩热液型和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对上述3种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同时对赣北地区该金矿成矿系列进一步找矿方向进行了论述,旨在加强和推动赣北地区金矿地质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882.
Fe-C(H)系高温高压金刚石多晶在合成片上呈成堆聚集状、不均匀分布.多晶中的金刚石晶粒多为八面体晶形、随机定向、大小无规律,表面发育"锯齿状"生长台阶,普遍发育塑性形变等缺陷.多晶中的金刚石晶粒间接触界线清晰、呈突变状.无论是利用品体成核、还是晶体长大理论都只能解释多晶中存在的部分现象.利用碳原子配位四面体生长基元模型分析多晶的形成机制值得探索.深入分析Fe-C(H)系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多晶的形成机制不但有利于改善金刚石合成的工艺、提高合成金刚石多晶的品级.而且有利于为人们探讨天然金刚石多晶的形成机制及其深部意义提供科学线索.  相似文献   
883.
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产出于特提斯喜马拉雅炭质板岩的断裂带内,是特提斯喜马拉雅铅锌锑金成矿带内典型的热液脉型矿床。由于含炭质岩石和金属硫化物都呈现出相似的低阻高极化电性特征,加之热液脉型矿床的矿体普遍较小,使得在含炭质岩石中对金属硫化物矿体进行电法勘探存在较大困难。本文通过对扎西康矿床已知矿体的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激电中梯测量,发现矿区的炭质板岩呈现低电阻率(10-0.4~100Ω·m)和高极化率(9%~20%)特征,而矿体呈现出高电阻率(102~103Ω·m)和低极化率(1%~5%)的特征。经研究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1)扎西康炭质板岩中的炭质物质量分数平均为0.79%,变质温度约在300±25℃~340±25℃,炭质物电阻率为6.1×10-5~6.8×10-4Ω·m,显示极好的导电性;此外,炭质板岩中存在大量黏土矿物,黏土矿物的吸水性促进了炭质物的连通性,因此炭质物高导电性与连通性的耦合使得炭质板岩呈现低阻高极化电性特征;(2)扎西康矿床的脉型矿体除包含金属硫化物外,还产出大量的脉石矿物,脉石矿物普遍具有高阻低极化电性特征,是造成整个矿体在炭质板岩中呈现高阻低极化异常的根本原因。据此,本文提出在炭质板岩中通过识别脉石矿物引起的高阻低极化异常带间接找矿的新思路,相应的技术方法组合为:利用激电中梯测量定位高阻低极化带的平面位置,再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探测其深部产状。  相似文献   
884.
川东建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致密化程度高,非均质性强,有利储层的发育分布成为勘探的难点.本文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实测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在查明须家河组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揭示砂岩的致密化成因和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建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中塑性岩屑含量较高,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为主,含有少量岩屑石英...  相似文献   
885.
云南鹤庆县小天井锰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局部透镜状赋存于上三叠统松桂组第三段(T3sh3)灰岩、钙质泥岩中,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矿体顶板的硅钙质层是该矿的直接找矿标志.矿床成因属沉积-改造型锰矿.  相似文献   
886.
通过对新疆小拐地区二叠系佳木河组,17口井的岩心观测、测井解释裂缝以及其中14口井200余个薄片鉴定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认为该区裂缝主要为区域性的构造缝,为多次地质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裂缝倾角主要以≥75°的直立缝为主,所占比例超过75%,总体特征表现为裂缝延伸较长(大于20 cm),裂缝宽度主要集中在0.1mm~1 mm之间,所占比例达60%以上,裂缝密度多数在0.6条/米~0.8条/米,未充填裂缝所占比例为90.5%,占绝对优势;工区裂缝主要受岩性和层厚的控制,裂缝主要发育在细砾岩、砂砾岩和薄层含砾砂岩中,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地质认识、古构造应力反演、相干数据体处理对裂缝分布规律进行再认识,预测裂缝发育带.最终对这3种方法进行权重分析及裂缝的综合评价表明:裂缝主要发育在G102-G5-G105、CP3-G103、G9井区、G13及G3井、C502-C67-C501及其南部,总体上呈片状或扇形展布.  相似文献   
887.
钻孔电视成像技术由于其高精度数字记录成像的特点,克服了工程钻探过程中岩芯不连续、裂隙几何要素信息丢失等问题,在国内外工程勘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钻孔成像解译大都以竖直孔为主,倾斜孔成像解译应用较少。结合某地区地下水封洞库项目中的斜孔电视成像工作,介绍了斜孔成像裂隙的解译方法,通过空间坐标转换将结构面的视产状转换成真产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该地区地下水幕系统和洞室所在位置深度范围内的裂隙发育情况分三部分对深部花岗岩结晶岩体裂隙几何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相应的裂隙发育产状变化特征和垂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发育NE 20°~40°和NW 20°~40°优势构造成因裂隙,裂隙发育数量呈现先减小后逐渐增大并维持较稳定数量的变化趋势。以此可为评价洞库围岩稳定性、水幕系统水封效果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88.
输导层油气运移初值的三维重建是衔接排烃史三维模拟和人工智能运聚模拟的模块,是为了解决在排烃史三维模拟之后油气从烃源岩层运移至输导层的路径和数量,同时为人工智能运聚模拟做输烃量的预分配。该方法对于模拟自生自储油气藏和透镜体油气藏具有特别的优势,同时,所提出的方法综合考虑了岩相变化、断层和流体势对油气运移初值三维重建的影响,即通过流体势差值、岩性和断层性质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并根据流体势差值所占比例、岩性和断层性质的差异来分配油气输导的比值。应用该方法在地质体的三维角点网格模型的基础上,对东营凹陷牛庄-王家岗区块进行了输导层油气运移初值的三维重建并获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模拟结果显示该区块从沙四上亚段沉积末至现今有14.0%的油滞留在烃源岩中,运移出来的油中有98.4%的油向上运移至输导层,0.065%的油向下运移至输导层,1.535%的油侧向运移至输导层。  相似文献   
889.
针对重力勘探中近区地形改正的重要性以及至今没有效果较好的地形改正方法,笔者采用四种方法(目估、激光测距仪、森林罗盘仪、RTK)分别从人工、使用仪器、用时、精度及综合的台效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近区地改提供了较好的应用和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890.
通过对武汉中地数码公司推出的新一代MAPGIS7-IMS SOA平台功能进行了充分研究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详细介绍了该平台二次开发应用到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Web Service、Ajax技术、HTML语言、CSS样表、JAVAScript脚本语言、DOM模型、VML语言、XML语言、JSP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并且应用这些技术方法在MAPGIS7-IMS SOA平台的基础上二次开发出了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给出了该系统开发的示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