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5篇
  免费   744篇
  国内免费   1092篇
测绘学   392篇
大气科学   695篇
地球物理   902篇
地质学   2042篇
海洋学   653篇
天文学   215篇
综合类   358篇
自然地理   424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西边界潜流(WBUC)"是海洋环流中的重要现象,与表层环流相比,对次表层潜流的结构认识不足。本文利用SODA、OFES和ARGO资料,分析了北太平洋中的棉兰老潜流(MUC)和吕宋潜流(LUC)、南太平洋中的大堡礁潜流(GBRUC)和东澳大利亚潜流(EAUC)及南印度洋中的阿加勒斯潜流(AUC)的气候态空间分布特征,并且根据地转流反向的判据,分析WBUC的发生条件。  相似文献   
52.
长江口水域的水系组成和特征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台湾暖流、气旋型涡旋和32°N附近的上升流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向长江口水域提供了丰富的磷酸盐,并且均以不同的时间、方式和强度提供磷酸盐。长江口的浅海区南侧有上升流出现,这可由物理海洋、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调查数据予以证实。这样,展示了整个长江河口区水域磷酸盐的输送过程,为研究长江河口区磷酸盐的分布成因和浮游植物的生长过程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3.
东海陆架前缘斜坡(冲绳海槽西坡)北部的断块隆脊地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陆架前缘斜坡(冲绳海槽西坡)北部的断块隆脊,是呈长条形的脊状台式隆起,位于29°30′N-31°10′N;128°00′E-128°20′E之间。其由NNE向链状排列的断块山地组成,且与NNE向的断裂构造相一致,其顶部水深约300m~400m左右。从实测单道地震剖面看,隆脊的东西两侧均有断层出现。隆脊西坡倾向陆架一侧,坡度大,有的地方坡度超过10°;而东侧坡度较缓,仅1°左右,缓倾至海槽西坡坡底,并以沟坎式与冲绳海槽槽底相连。冲绳海槽地区的构造运动,使隆脊地区受到断裂构造的作用。NNE向的大断裂使该隆脊位置的东西两侧断裂下降而中间抬起,加之下部岩浆上侵,显现出链式排列的断块山地,表现为一条长形的断块隆脊构造地貌体。推测该地貌体形成的时期较晚,它是与断层的发生同时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54.
X射线分析显微镜(XGT-2000V, Horiba Co.,Japan,1993年制造)是一种新颖、快速的元素分析仪器,可以用来分析海藻中元素的组成特点。本研究对1997年4,5月在山东省威海市采集的22种海藻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海藻的Ⅹ射线荧光光谱(XRF),并根据Ⅹ射线特性荧光的能量分析海藻的主要元素组成。然后采用基本参数法(FP法)对每种海藻的主要元素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Ⅹ射线分析显微镜可以快速观测海藻中的主要元素如钾、硫、钙、铁、锌、溴、锶等,是研究元素组成与化学种态的有效的非破坏分析手段。从Ⅹ射线荧光光谱可以看出,绿藻的特征元素是钾、钙、硫,孔石莼(Ulva pertusa)含有较多的铁元素,而浒苔则含有较多的溴元素。褐藻的特征元素除钾、钙、硫之外,还含有较多的锶元素。另外,酸藻 (Desmarestia viridis)含有大量的硫及溴元素,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单条髓藻(Myelophycus simplex)及酸藻 (Desmarestia viridis)中尚含有较多的铁元素。红藻的特征是多种红藻均含有较大量的溴元素,例如波登仙菜(Ceramium kondai)、松节藻(Rhodomela confervoides)、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及亮管藻(Hyalosiphonia caespitosa)。另外,珊瑚藻(Corallina pilulifera)中含有大量的钙质。  相似文献   
55.
文凡 《海洋与湖沼》2000,31(6):671-675
以子波变换分析高频组成波周期信息并对超射现象进行动力学研究。高频波相位相互耦合,其能量变化以主频波周期为特征时间尺度。主频波对高频波有调制作用并可导致高频波的混沌运动。高频波在混沌海中破碎机会较多,始终不能积累较高的能量,其能量低于其作为主频波时具有的能量。  相似文献   
56.
王凡  吴德星 《海洋与湖沼》1999,30(3):333-341
通过对1985年1月1日—1986年12月31日沿赤道5个锚定浮标站表层流速资料的分析,发现在140°W与108°W之间表层流速v存在一周期约为20d的显著振荡。该振荡是由波长约2000km、以1.15-1.23m/s的波速向西传播的波动引起的。该波动被推断为第二斜压模态混合Rossby惯性重力波。带通滤波和低通滤波结果表明,以110°W测站为例,20d振荡流速构方根为21.8cm/s(纬向)和22.1cm/s(经向);单一流速振幅的特征值为30-50cm/s,最大振幅可达70cm/s;u季节变化的均方根小于17cm/s,v无明显季节变化。年平均流速通常小于5cm/s。以上各统计量表明,20d周期波动引起的v振荡在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流速变化中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7.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basis of acoustic method used for temperature field measurement of seafloor hydrothermal vent and two techniques of the parabolic interpolation and the bending compensation of propagation paths of acoustic signal are introduced. Experimental research is performed to exactly rebuild the temperature field around hot springs on the floor of Qiezishan Lake, Yunnan, China. The accuracy of the travel time estimation has been improved 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technique and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by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temperature field with different means, the max absolute error, the maximum relative error and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are given. It shows that the technique and the method presented in the paper can be applied to the temperature field measurement detector around the seafloor hydrothermal vent. It also has a good accuracy.  相似文献   
58.
He  Ying  Wang  Jianing  Wang  Fan  Hibiya  Toshiyuki 《Journal of Oceanography》2022,78(1):35-48

The Mindanao Current (MC) bridges the North Pacific low-latitude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system region and the Indonesian Seas by supplying the North Pacific waters to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 Although the previous study speculated that the diapycnal mixing along the MC might be strong on the basis of the water mass analysis of the gridded climatologic dataset, the re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apycnal mixing along the MC has remained to be clarified. We tackle this question here by applying a finescale parameterization to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profiles obtained using two rapid-sampling profiling Argo floats that drifted along the MC. The western boundary (WB) region close to the Mindanao Islands and the Sangihe Strait are the two mixing hotspots along the MC,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ε and diapycnal diffusivity Kρ enhanced up to?~?10–6 W kg?1 and?~?10–3 m2 s?1, respectively. Except for the above two mixing hotspots, the turbulent mixing along the MC is mostly weak, with ε and Kρ to be 10–11–10–9 W kg?1 and 10–6–10–5 m2 s?1, respectively. Strong mixing in the Sangihe Strait can be basically attributed to the existence of internal tides, whereas strong mixing in the WB region suggests the existence of internal lee waves. We also find that water mass transformation along the MC mainly occurs in the Sangihe Strait where the water masses are subjected to strong turbulent mixing during a long residence time.

  相似文献   
59.
本文基于现场观测的絮团粒径、悬沙浓度及水动力数据,研究了黄河口南部潮滩泥沙絮凝特征。研究发现,黄河口潮滩絮团粒径在25.42~264.44 μm之间,平均为95.20 μm。水体紊动对黄河口潮滩絮凝的影响存在差异,紊动对絮凝促进作用的上限约为Gl=3.76 s−1。紊动强度低于Gl时,紊动促进泥沙絮凝,絮团粒径随紊动加强而增大;反之水体紊动对絮凝主要起抑制作用,絮团粒径随紊动强度增大而减小。悬沙浓度对黄河口潮滩泥沙絮凝起抑制作用,同等紊动条件下高悬沙浓度对应的絮团粒径更小。黄河口潮滩絮团有效密度与粒径呈现负相关关系,沉速主要受粒径影响。本研究补充了对弱潮河口潮滩泥沙絮凝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0.
本文通过对中国沿海25个观测站水位资料的分析,初步探讨了中国沿海1980-2012年增减水的变化特征及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增减水的季节变化特征明显,相邻站由于受到的气象状况相同,其沿海增减水变化的过程相近,但是变化幅度存在较大差异。从空间分布看,沿海增减水的变化幅度呈现中间大南北小的区域特征,自长江口至广东沿海,增减水的年变化幅度最大,年变幅平均为5.0~7.5 cm;南海周边及北部湾沿海,增减水的年变化幅度次之,年变幅平均为4.0~5.5 cm;自渤海至黄海沿海,增减水的年变化幅度较小,年变幅平均为3.3~3.5 cm。(2)从时间变化看,1980-2012年中国沿海年平均增减水长期基本没有趋势性变化,但明显存在2至5年的周期性变化信号,该信号的震荡幅度为0.1 cm。经过高频滤波后,对沿海月平均增减水序列与Niño3.4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5,该相关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中国沿海的增减水变化与ENSO事件呈现负相关关系。(3)中国沿海增减水的长期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均与海平面变化不同。1980-201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2.9 mm/a,而增减水长期基本无趋势性变化;另外,其季节变化与海平面的季节变化从时间和区域上均不存在一致性。(4)但是,短期海平面的变化与增减水有关,并且增减水对短期海平面的贡献根据其具体情况而定,增水幅度大且持续时间长的过程对短期海平面有抬升作用,其贡献率最大可达65%;反之,减水幅度大且持续时间长的过程则对短期海平面有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