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47篇
  免费   12078篇
  国内免费   7017篇
测绘学   4740篇
大气科学   4311篇
地球物理   5314篇
地质学   17793篇
海洋学   5562篇
天文学   357篇
综合类   2114篇
自然地理   3751篇
  2025年   49篇
  2024年   1015篇
  2023年   1106篇
  2022年   1761篇
  2021年   2086篇
  2020年   1727篇
  2019年   1872篇
  2018年   1697篇
  2017年   1518篇
  2016年   1656篇
  2015年   1821篇
  2014年   1779篇
  2013年   2166篇
  2012年   2281篇
  2011年   2350篇
  2010年   2371篇
  2009年   2286篇
  2008年   2189篇
  2007年   2127篇
  2006年   2098篇
  2005年   1761篇
  2004年   1209篇
  2003年   980篇
  2002年   946篇
  2001年   855篇
  2000年   715篇
  1999年   405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9篇
  1979年   22篇
  1976年   11篇
  1964年   13篇
  1963年   12篇
  1957年   12篇
  1954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水泥加固不同地区软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娥  王清 《岩土力学》2007,28(2):423-426
对不同地区软土经水泥加固后的强度形成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及无侧限抗压试验测定了水泥加固土的力学指标,发现不同地区的软土经水泥加固后力学性质存在很大差异,从试样的粒度成分、有机质含量及加固后试样的微观结构特征等方面对此进行解释。结果表明,试样的粒度成分及有机质含量会对加固效果产生很大影响,黏粒含量越大,有机质含量越高,对水泥加固土强度的形成越不利。为在用水泥进行不同性质的软土加固处理时采取合理的附加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2.
提出了一种顾及各向异性的数字水深模型插值方法,通过局部水深信息解析海底地形的微地貌结构特征,构建了顾及距离和方向的水深插值模型。实验证明,所提方法较距离反比例平方加权法能更多地保留地形信息,同时具有更高的插值精度和插值稳定性。  相似文献   
873.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Pb, Cu and Cd on hydrous ferrk oxide (HFO) has been approached in tthe simulat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The forward adsorption rate constants of different system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have been determined,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the adsorption for Pb and Cu evaluated (Pb=7 kcal/mol, Cu= 11 kcal/mol). The results show that Pb and Cu are strongly adsorbed by HFO; the order of their adsorption rate is found to be Pb≥Cu≥Cd, which follows thte order of their theonody-namic equilibrium constants.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 surface exchange-adsorption is the determining step of the solid-liquid interface process.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results are theoretically explained by the kinetic mechanism.  相似文献   
874.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培育和发展我国新时代新动能以及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文章从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培育路径及发展对策等方面对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有关部门在新阶段、新征程和新起点上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进而有效发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支撑性和保障性作用。  相似文献   
875.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是我国近海有害藻华高发区之一。自2000年以来,由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等甲藻形成的大规模有害藻华连年暴发,对海水养殖业、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以往调查和研究工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藻华优势类群近年来已由硅藻逐渐转变为甲藻,同时,有害藻华原因种也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异特征和有毒有害藻种增多的态势,亟待解析其演变机理、趋势和驱动因素。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受长江径流影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是大规模有害藻华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该海域也受到来自台湾东北部黑潮分支的影响,但对其与有害藻华的关系所知甚少。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支持下,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本文对研究中得到的科学认识进行了初步总结。结果表明:东海黑潮分支能够到达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区,影响该海域赤潮生物多样性状况;黑潮分支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甲藻赤潮发生过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长江冲淡水和黑潮分支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害藻华的发生过程和演变趋势。在现有结果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未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害藻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解析有害藻华演变趋势、提升有害藻华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6.
苏北废黄河口声学多普勒测流中向上分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苏北废黄河口25 h三船同步声学多普勒测流仪(ADP)测流和悬浮体观测资料,研究了向上分量流速对悬浮泥沙扩散和输运的影响。ADP测量不仅提供水平方向的流分量,还提供垂向的流分量,各分量帮助了解底层悬浮泥沙与海底的沉积物的交换和向上扩散。向上流分量比水平方向的流分量小,值在5 cm/s以内,但是它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随涨潮、落潮发生变化。本地区潮周期内悬浮泥沙的变化与潮流相位变化密切,沙峰出现在涨急或落急之后,3个站在潮周期内都出现4个沙峰。但是,各站悬沙的再悬浮是不同的。分析显示,10 m水深处,底层存在较强的再悬浮和再沉积,存在向上和向下的流;而在水深15~17 m处,底部、下部主要是向上的分量,只有上部存在向下分量,因此较深处可能较少发生沉积。  相似文献   
877.
传统的基于象元的分类方法在处理海岸带这类动态多变、混杂度大的地物时常出现“椒盐现象”,难以矢量化形成专题图。提出了一种新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基于分割图斑的分类法,即选择一个合适的尺度,利用光谱信息按照一定的策略将图像分割为一系列的图斑,并确保图斑内大多数象元的光谱特征相近,分别对图斑内诸象元进行统计,求出各个波段的均值,用该均值替换图斑内所有象元的原始亮度值,这样分类时可以确保同一图斑内的所有象元被分到同一个类别中,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椒盐现象”,使分类结果便于矢量化成图,也便于对特定地物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878.
基于GIS的攀枝花城市地质环境质量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枝花是一座典型的矿业城市,随着经济发展,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多种地质环境因素对该地区进行了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分析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区内大部分地区地质环境较好.地质环境差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各大采矿区,地质灾害较严重.文中除了论述评价要素的识别,重点讨论了评价模型的确立和基于GIS的分析方法,最后对评价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79.
裂土裂隙演化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佳  陈善雄  余飞  冯美果 《岩土力学》2007,28(10):2203-2208
裂土的裂隙是影响其工程性质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土体裂隙在外界环境变化条件下的演化过程,设计了一套精确控制湿度的试验装置,再现了裂土在脱湿情况下裂隙产生、传播、扩展的过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总结了试验中裂土裂隙出现、传播、扩展的规律。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土体裂隙变化物理过程的认识,为处理工程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80.
土壤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争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Ibanez等提出并发展的土壤多样性概念及其计量方法论,简要阐述了利用土壤多样性方法分析全球尺度的土壤空间和分布规律的尝试,进而概括了知名土壤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土壤多样性及其计量方法论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不同观点,最后讨论了土壤多样性在土壤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