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1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575篇
测绘学   329篇
大气科学   230篇
地球物理   456篇
地质学   1149篇
海洋学   332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30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3篇
  1933年   3篇
  1926年   2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本文针对地震勘探深度域偏移速度建模研究,利用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建立了以剩余速度为自变量,剩余深度为目标函数的关系式,及目标函数的梯度公式.利用导出的两个公式分别对剩余深度与剩余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试算证明初始速度模型的误差具有方向敏感性,即正误差较负误差对速度建模迭代收敛更敏感.利用此结论进行深度域速度建模既可以提高计算效率也可以提高建模精度.  相似文献   
332.
2014年8月3日鲁甸MS6.5地震触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其中,位于鲁甸县李家山村和巧家县红石岩村交界处的牛栏江干流北岸的红石岩滑坡规模巨大,与此处位于左岸的红石岩古滑坡体的前缘部分一起堵塞了牛栏江而形成高达120m、体积达1 200×104m3的大型堰塞体。通过震后开展的野外实地调查,获得了红石岩滑坡发生处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及物质组成等资料。以这些第一手资料为基础,构建了红石岩滑坡的边坡模型,并应用边坡稳定性分析软件Geo Studio中Slope/W模块分别计算了红石岩滑坡体震前坡体安全系数和地震作用下的坡体安全系数。结果表明,红石岩滑坡体发生处的坡体安全系数在地震前为1.450,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鲁甸地震的地震动作用则使坡体的安全系数降低至0.962,直接导致红石岩坡体的失稳。文中进一步讨论了坡体滑动面的存在与否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安全系数计算的结果表明,在中强地震作用下,先存滑动面的存在是导致大型滑坡形成的重要条件;对于高陡岩质边坡,如果没有先存滑动面,只可能形成浅表性滑坡。  相似文献   
333.
彝良地震地质灾害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和12时16分在云南省彝良县与贵州省威宁县交界处相继发生5.7级和5.6级地震(简称"9·07"彝良地震),此次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文中基于现场调查和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得到了彝良地震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图,并对其分布特征做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此次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约213处,总面积约为0.67km2,地质灾害类型多样,但以崩塌、滚石为主。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此次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所在烈度区、地层、坡度和距水系、道路的距离等5个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揭示了影响因子对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此次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1)多发生于沿洛泽河一带的石炭系内;2)多发生在Ⅷ度区内,且与烈度呈正相关关系;3)主要分布在坡度20°~50°范围;4)密集发生在距水系、道路的距离为500m内的区域,且与距水系、道路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34.
基于DEM-NDVI的高山植被带定量刻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常纯  王心源  杨瑞霞  刘传胜  骆磊  甄静  项波  宋经纬  廖颖 《地理研究》2015,34(11):2113-2123
根据不同高山植被类型具有不同归一化植被指数响应的特点,通过对NDVI的分析来定量刻划高山植被带的海拔分布。首先,利用DEM、NDVI构建DEM-NDVI散点分布图;然后,结合地面调查资料与WorldView-2高分遥感影像对DEM-NDVI散点分布图进行统计回归分析;最后,利用分析结果定量刻划高山植被垂直分带结构。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区的卧龙关沟,结果表明:① NDVI随海拔升高而呈“Z”字形变化;② DEM-NDVI散点图比样本点DEM-NDVI分布图能更完全地表达高山植被NDVI随高程变化的特征;③ 卧龙关沟东北坡高山植被带海拔高度为3255~4415 m,西南坡高山植被带海拔高度为3193~4473 m,与地面调查得到的区域代表植被的分布高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35.
瑞利波具有能量大、信噪比高等特点,可以用来反演介质内部的力学信息,近年来在浅层地球物理勘探、深层地震学研究以及超声波无损检测等多个领域都有较广泛的应用。目前大多数瑞利波的应用中都假设介质是弹性的,然而实际中岩石、土壤和金属等介质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黏弹性。当介质的黏弹性较强时仍然采用弹性假设研究其中瑞利波的反演将增大误差,因此有必要考虑黏弹性介质中的瑞利波反演,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够深入。本文研究黏弹性介质中瑞利波频散曲线和衰减系数曲线的反演问题,给出其在半空间中联合反演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误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36.
基于压缩感知的Curvelet域联合迭代地震数据重建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野外采集环境的限制,常常无法采集得到完整规则的野外地震数据,为了后续地震处理、解释工作的顺利进行,地震数据重建工作被广泛的研究.自压缩感知理论的提出,相继出现了基于该理论的多种迭代阈值方法,如CRSI方法(Curvelet Recovery by Sparsity-promoting Inversion method)、Bregman迭代阈值算法(the linearized Bregman method)等.CSRI方法利用地震波形在Curvelet的稀疏特性,通过一种基于最速下降的迭代算法在Curvelet变换域恢复出高信噪比地震数据,该迭代算法稳定,收敛,但其收敛速度慢.Bregman迭代阈值法与CRSI最大区别在于每次迭代时把上一次恢复结果中的阈值前所有能量都保留到本次恢复结果中,从而加快了收敛速度,但随着迭代的进行重构数据中噪声干扰越来越严重,导致最终恢复出的数据信噪比低.综合两种经典方法的优缺点,本文构造了一种新的联合迭代算法框架,在每次迭代中将CRSI和Bregman的恢复量加权并同时加回本次迭代结果中,从而加快了迭代初期的收敛速度,又避免了迭代后期噪声干扰的影响.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试算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新方法不仅迭代快速收敛稳定,且能得到高信噪比的重建结果.  相似文献   
337.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是新疆开展抗震安居(安居富民)房建设以来首次产生较大规模成灾破坏震例,以震区抗震房不同结构类型破坏程度和抽样调查数据确定震区抗震房Ⅵ度区和Ⅶ度区的破坏比,与新疆历史破坏性地震相似结构类型房屋的破坏比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38.
胡超  周伟  常晓林  马刚 《岩土力学》2014,35(7):2088-2094
采用细观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散粒体的锚固效应,基于随机模拟技术生成三维多面体颗粒及其在空间中的分布,在随机散粒体不连续变形模型的基础上将砾石锚固试验进行数值实现,分析加锚散粒体材料的宏观与细观力学性能,研究加锚密度及其与颗粒粒径的关系对散粒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并探讨锚杆在散粒体材料中的作用机制。分别建立不同锚杆间距和不同颗粒粒径的数值试样,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散粒体锚固数值试验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加锚散粒体结构的变形规律与锚固效应;散粒体材料的宏观特性与其细观组构的演化密切相关;锚杆加固散粒体的作用机制为加锚散粒体内形成压缩区,挤压加固作用提高了散粒体间的接触作用力,散粒体结构的整体性得到加强并能承受一定荷载;不考虑锚杆长度的情况下,当锚杆间距小于3倍的散粒体平均粒径时,锚杆能够有效地加固散粒体形成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339.
鄂西清江流域滑坡崩塌致灾背景及成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清江流域是我国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在该区域11个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基础上,运用归纳和类比等方法,对区内2 276个滑坡和567个崩塌(危岩)的要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了区域滑坡崩塌的基本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并从构造作用、岩性组合、河流地貌演化、人类活动、降雨等几个方面,分析多种致灾背景对滑坡崩塌的不同影响和控制作用;继而根据主控因素归纳分析了区内滑坡具有的降雨型、箱形(紧窄)背斜型、宽缓向斜型和水库型等4类主要成灾模式,以及崩塌(危岩)具有的宽缓向斜型和岩溶石柱型两类主要成灾模式;指出了今后需要重点防控的三种类型滑坡崩塌风险。  相似文献   
340.
利用原地生宇生核素测定暴露年代时,通常会假设地貌体侵蚀速率为0。研究表明,该假设会低估地貌体的真实暴露年代。搜集2009~2012年全球不同区域56个岩石样品的宇生核素10Be测年数据,探讨侵蚀速率为0对于侵蚀速率为0.5、1以及2 mm/ka的样品,在不同暴露尺度上对暴露年代计算的影响幅度。结果表明,对于1×104a尺度的样品暴露年代可能低估约0.5%,1%,2%;对于10×104a尺度的样品可能低估约5%,7%,20%;对于50×104a尺度的样品可能低估约40%,70%甚至10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