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1篇
  免费   1216篇
  国内免费   1863篇
测绘学   917篇
大气科学   597篇
地球物理   960篇
地质学   3318篇
海洋学   984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381篇
自然地理   781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442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357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399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松科二井2013年正式启动,2018年5月完井,历时6年,最终井深7018 m。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合同700多个、文件200多个、汇款流水1000多笔、报账流水1600多笔。针对松科二井合同、文件繁多,财务流程繁杂,涉及项目多的特点,基于LabVIEW平台设计了一套项目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全程记录松科二井上述合同、文件、汇款和报账信息,建立合同及对应批次汇款和报销的勾稽关系,具有模糊查询、修改、超链接等功能。  相似文献   
92.
模糊综合评判(FCA)模型是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并结合隐伏矿预测理论而建立的一个找矿模型.在会泽铅锌矿隐伏矿定位预测中,运用FCA模型,进行了成矿因素评价集的确定,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并根据流程作出找矿预测的异常图.预测结果与实际工程施工验证相吻合,证明所构造的模型有效.该模型还可以推广到其他矿山进行隐伏矿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93.
回线源瞬变电磁法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工程与地质灾害调查要求解决精细构造的问题,投入了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工程勘测的回线源瞬变电磁探测.分析了瞬变电磁测深的特点,该方法体积效应小,等值作用范围较直流测深和频率测深窄,故横向和纵向分辨率高.通过2个实例的成功应用,说明回线源瞬变电磁在探测构造破碎带、煤田采空区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4.
相位解缠是利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进行DEM提取和微小地表形变测量的关键技术之一.常规的卡尔曼滤波相位解缠算法在地形平坦区域可以获得可靠的结果,但是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却容易产生误差的传递,致使其结果无法准确反演地表形变信息.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DEM的SAR干涉图卡尔曼滤波相位解缠算法.该算法借助美国航天飞机测绘任务(SRTM)获得的DEM信息指导SAR干涉图解缠,以提高解缠的速度和精度.通过与常规卡尔曼滤波解缠算法的结果比较分析表明,利用SRTM DEM地形信息指导卡尔曼滤波相位解缠尤其能够提高低相干区域相位的解缠精度.  相似文献   
95.
在定量表征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主控地质因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济阳坳陷特低渗透油藏开展地质多因素综合定量分类评价,形成了一套以开发效果表征特低渗透油藏综合特征、从单井到区块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特低渗透油藏地质多因素综合定量分类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特低渗透油藏主要为滩坝砂、浊积岩、砂砾岩沉积,具有埋藏深度大、粒度细、分选较好、孔喉微细、单层厚度薄、分布零散、比储量丰度低、流动性差的地质特点。定义累积产油差表征开发效果以反映特低渗透油藏综合特征,其主控地质因素为油层厚度层数比、砂岩厚度层数比、平均粒径、采油段中深、渗透率、孔隙度、比储量丰度。通过地质多因素综合定量分类评价,将济阳坳陷特低渗透油藏分为3类:Ⅰ类综合评价分数大于0.6,累积产油差大于4 500,开发效果最好;Ⅱ类综合评价分数0.4~0.6,累积产油差-2 500到4 500,开发效果中等;Ⅲ类综合评价分数小于0.4,累积产油差小于-2 500,开发效果差。利用不同区块已有开发数据检验,分类评价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一致性良好。Ⅰ类、Ⅱ类特低渗透油藏应该作为现阶段特低渗透油藏直井、水平井优先开发的对象。  相似文献   
96.
台风珍珠和鲇鱼北折路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晓岗  王慧  漆梁波 《气象》2012,38(7):841-847
“珍珠”(0601,Chanchu)和“鲇鱼”(1013,Megi)都是发生北折路径的台风,通过分析发现导致台风珍珠和鲇鱼路径北折的天气形势变化有一些相同点:都发生在环境场的调整中,有西风槽影响华南的副热带高压,使之减弱东退、台风移速减慢,然后副热带高压加强并从台风南部向西南伸展、与赤道高压打通,其西侧的偏南气流与越赤道气流会合引导台风向北移动;同时有弱冷空气南侵。上述环境场的突然变化导致引导气流方向发生突然变化,是这两个台风西行北折的重要原因。引导气流分析还发现,秋台风鲇鱼最佳引导气流所在高度低于初夏台风珍珠。另外,不同的路径预报方法、不同的模式和超级集合预报提供了各种台风路径预报信息,在应用这些信息时要密切结合实况天气形势的变化,进行路径预报订正。  相似文献   
97.
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对地质勘查和找矿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三江南段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因此在该地区使用现代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深入研究三江南段地区银铅锌成矿机理、成矿地质背景以及数盒子法(Box - counting method)的基础上采用近年来广泛使用的关联维数来研究该地区银铅锌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首先借助GIS技术量测了13个银铅锌矿床之间的距离,用不同的标度r及其对应的关联函数C(r)得到一点对序列( r,C(r)),然后通过在平面坐标下作出(lnr,lnC(r))的散点图,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来估算关联维数,整体拟合得到的关联维数D=0.875 ;分段拟合得到的关联维数D1=0.184、D2=1.00.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南段地区的银铅锌矿床在空间上具有分形丛集分布的特征.依据本次研究,将该地区划分为三个银铅锌矿密集区,并就该地区找矿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同时也探讨了关联维数与盒子维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98.
潘迎  何蕴龙  周小溪  曹学兴 《岩土力学》2013,34(7):2023-2030
为研究河谷地形对深厚覆盖层中防渗墙应力、变形的影响,以某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为工程背景,模拟了狭窄河谷和宽深河谷并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坝体材料及覆盖层采用邓肯-张E-B模型,防渗墙与覆盖层、基岩之间的接触关系采用无厚度接触面模拟,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两种河谷情况下防渗墙的应力、变形情况。计算结果表明:狭窄河谷中,防渗墙沉降和水平向位移及防渗墙与覆盖层的不均匀变形均比宽深河谷小,其中不均匀变形最大减小了24.8%;宽深河谷中,防渗墙受河谷地形约束作用较弱,竖直向压应力较狭窄河谷更大,最大增加了40.3%;防渗墙的竖直向压应力最大值位置受中性点位置和河谷地形的共同影响,其中竖直向压应力最大值约30%来自墙顶坝体土压力,70%来自与覆盖层之间的负摩擦力。其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地形条件下坝基防渗墙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论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容矿角砾岩的成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容矿角砾岩分为两类:一是构造-膏溶角砾岩,不含矿,胶结物孢粉组合显示晚三叠世特征;二是底辟-侵位角砾岩,含铅锌、黄铁矿、天青石和硬石膏矿化,是重要的矿石类型之一,呈脉状产出,系构造-膏溶角砾岩底辟-侵位的产物。它们并非是古新世滑塌堆积成因的角砾岩,不应划归于老第三系云龙组。流行的金顶超大型铅锌矿成矿模式需要重新审定。  相似文献   
100.
美、日、欧、俄空间政策调整产生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以军事利用为基本特征的美苏空间争夺,已经被以科技创新和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所替代,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外层空间成为具有知识创新要素和技术带动能力的竞争新领域。世界经济大国已经认识空间政策的设计是事关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优势的重大意义。近年来,美、日、欧对空间政策进行了冷战结束后的第一次,全面重大的调整,伴随着体制转型俄罗斯空间政策调整也在展开,面对即将形成的国际空间竞争与合作新的格局和带来新发展机遇,如何清晰地鉴别、定位,对空间政策做出正确的调整,抓住历史机遇应对挑战是摆在中国面前的战略性、全局性和方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