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48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182篇
地球物理   690篇
地质学   676篇
海洋学   255篇
天文学   60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7篇
  1964年   14篇
  1943年   8篇
  1942年   9篇
  1937年   14篇
  1935年   9篇
  1934年   10篇
  192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31.
本文指出,在天气预报日趋定量化和客观化的今天,预报工作者要避免把客观模式看成“黑盒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仅使用定量模式可能还不足以满足天气预报的需要,必须继续运用关于大气过程的定性信息。在这当中,诊断分析是关键的步骤。  相似文献   
132.
许多井间地震走时的层析成象解释方法是将震源和接收器之间的射线路径近似为直线,而不管射线路径上速度结构的不均匀性效应。当速度没有多大变化时,这样的近似是有效的。在许多地区观察到的速度横向变化为10—20%,甚至更多,这引起了射线相当大的弯曲。有些工作已经考虑了这种非线性效应,但在应用于井间地震问题时,还没有出现许多成功的实例。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二维射线追踪的迭代反演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野外资料。这个解释方法是由迭代射线追踪和更新速度模型来实现的。在每次迭代中,通过一个线性方程组将资料和由射线追踪得到的当前模型的走时差值与未知的速度扰动量联系起来。用阻尼最小二乘法求得这个速度扰动量,并因此更改模型。这个迭代过程一直进行到合成走时和野外资料间的拟合达到给定的误差范围之内,或者直到走时拟合不再有改进为止。我们把这个方法应用于结晶岩中井间试验所得的野外资料(Wong,1983)。地震图的频率范围是1—6.6kHz,允许速度结构的分辨率达到几米的数量级,所得的速度图象与其它地质和地球物理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33.
本文认真分析了地震破裂期间热迁移和流体流动对断层面热、水文学和力学响应的影响。采用数学模拟方法解释热、流体压力和应力场的耦合。结果表明,在地震期间,破裂面受热而达到孔隙流体热膨胀所需要的温度,热膨胀可抵消因流体流动产生的流体损失率和因孔隙膨胀产生的流体容积变化。这种条件一旦确立,孔隙流体增压和剪切强度迅速降低到足以将孔隙流体的热增压维持在岩石静压力值附近。如果初始流体压力是静水压力,那么破裂面上达到的最终温度将随深度而增加,这是因为达到接近岩石静压力值以前能够发生比较大的温度上升。热增压的速率主要取决于周围多孔介质的水力学特点、断层面的摩擦系数和滑动速度。如果渗透率超过10(-15)米~2,或多孔介质的压缩率超过10(-8)/帕,那么热增压起重大作用以前断层面上可能会发生摩擦熔融。如果摩擦系数低于10(-1);并且滑动速度低于10(-2)米/秒,那么在地震期间断层面上的热增压或摩擦熔融是否能引起断层动力剪切强度的降低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34.
C.  N.  邓肯 《大气科学学报》1986,9(2):161-172
本文综述了应用微型计算机作为自动气象站的核心部分应考虑的要点。阅读本文并不要求读者掌握微机的基本知识。本文所描述的原理涉及来自气象感应元件的信号处理、计算机硬件性能的选择、编制程序的语言和技术、最终结果的输出方法等。作为一个实例,本文介绍了一个用于向公众展示当天气象要素及气候统计资料的自动气象站。  相似文献   
135.
1.前言雷达技术从大约四十年前开始成为可利用以来,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气象中。在英国,就象在许多其它国家一样,有一个目的在于扩大雷达技术应用于研究和预测大气现象的正在进行的研究和业务计划。在这篇文章中概括了现行的和过去的工作,并根据现行计划的扩充,考虑了未来可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6.
引言尽管格林维尔地质省的高级变质岩内一般尚未听说有著名的重要矿床,但属于格林维尔超群的范围内部却赋存有纽约州巴尔马特-爱德华兹地区的大量块状闪锌矿,还有魁北克西南部和安大略东部相似格林维尔岩层中的许多小型锌矿和多金属矿。本文目的在叙述那些位于渥太华以北100km 魁北克省马尼沃基-格雷斯菲尔德(Maniwaki-Grace-tield)地区的格林维尔型锌矿产地和伴生的铁建造。在该区发现巴尔马特-爱德华兹规  相似文献   
137.
石炭纪(时间间隔大约为80m.y.)世界性生物地层地理分布的变化与冈瓦纳和欧美两个主要克拉通联结一起形成一个南北向的陆块环境相一致。后来,到早二叠世,西西伯利亚(安加拉古陆)与欧美大陆的北东侧,相连而形成泛古陆,是一个由南极延伸到北极一定范围内的超大陆。这些发展阶段示于图1—4中。冈瓦纳和欧美大陆的对接情况,对于非洲西北部和阿巴拉契亚造山带的接邻及南美洲Ouachita造山带的遥相对应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38.
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主要是以重力变形样式并伴随有花岗岩浆以及底辟深成岩体的侵位为特征。绿岩带与其周围花岗岩地体之间关系的特征模式(Macgregor,1951和Anhaeusser等1969的“花岗岩-绿岩模式”)可以从较大范围内予以论证。本文主要以南非巴伯顿山地为例,通过一些示意图和照片说明在太古宙绿岩带及其周围的花岗岩地体内常见的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139.
Kaap Valley英云闪长岩侵入体的形成年龄约为3500Ma,是侵位于巴布顿绿岩带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岩套中年龄老而且规模最大的深成侵入体之一。虽然在许多方面与该岩套中的其它深成侵入体相似,但Kaap Velley英云闪长岩体在化学成分上更富镁铁质,其中以角闪石而不是以黑云母作为主要的镁铁矿。此外,它还富含稀土元素。这些特征表明:仅仅用简单的高度部分熔融来解释该英云闪长岩的成因是不合适的,因为这需要更多的富长英质的奥长花岗岩从同一源岩中分熔出来。所以,不如把Kaap Valley英云闪长岩的原始岩浆看作是一种富含镑石、磷灰石等副矿物,并可能溶有CO_2气体相而且被镁铁质物质混染了的奥长花岗质岩浆。英云闪长岩中角内石的晶形和成分与那种认为角闪石是岩体侵入时没有被消化尽的镁铁质的变质火山岩围岩中的角闪石作为捕获晶保存下来的认识相矛盾。因此,可以推断岩浆的混染作用应该发生在岩体侵位以前。可能的形成机制是原始岩浆在深部混入和完全同化了基性的岩石,从而形成了一种相对偏基性的岩浆。在这种岩浆凝固时期,由于晶体发生分离并下沉而导致角闪石和角闪石十黑云母质英云闪长岩相的分凝作用。尔后,英云闪长岩浆大约是在3200Ma以底辟的方式侵位于目前所处的位置,而且在底辟作用过程中使与之接触的绿岩带发生变形。同时,底辟作用还改造了岩体本身原始的可能是近于水平的成分分带,其理有的几何图形最好可以解释为是一种由交叉构造线组成的棋盘格子构造。  相似文献   
140.
糜棱岩中相对坚硬矿物的碎斑通常具有由重结晶物质的尾部所决定的内部单斜对称性。碎斑及其尾部称为‘碎斑体系’。它可以作为有价值的旋涡方向指示物。根据尾部的几何特征可把碎斑体系分为σ-型和δ-型。σ-型有楔形重结晶的尾部,其中线分布在平行于尾部包含体系对称轴的参照面的两侧对边上。σ-型进一步分为σa-型,这种碎斑在相对均匀的基质中是孤零的;和σb-型,其碎斑是与基质中的剪切带叶理相伴出现。典型的σ-型有细长的重结晶的尾部,它的中线横穿邻近碎斑的参照面。接近碎斑的基质物质经常出现湾形,尾部还呈现了明显弯曲。糜棱岩中碎斑体系是与碎斑相邻其质中非共轴流动使碎斑外壳中相对弱功力重结晶颗粒集合体改变其形状而发育起来的。这一习性已在剪切箱的实验中被模拟。利用嵌入硅质油灰的刚性圆柱体周围的波动标志线进行简单剪切实验。这个实验是在不同变形速率条件下逐渐减小刚柱直径去模拟重结晶速率(R)相对变形速率(γ)的变化。R/γ比值决定发育何种碎斑体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高R/γ值时,从碎斑流开的重结晶物质不断地被新生颗粒听补充,同时发育了楔形的σa-型尾部。低R/γ值时,相对地没有多少新生颗粒补充到变细的尾部。由于碎斑的旋转运动产生的牵引作用使尾部偏转。此外,大多数碎斑系统在低剪切应变时是σa-型或不显单斜对称,而σ-型仅在剪切应变中发育。复杂的碎斑体系以两个世代的尾部为特征。可在很多所研究的天然剪切带中见到,在模拟剪切带中由于不稳定的R/γ,也可以形成。用单个的σa-型和σ-型碎斑体系做为旋涡方向的指示物的使用条件是:体系应有一个单斜对称;基质颗粒粒度应小于碎斑的粒度;基质组构是均匀的;变形史简单以及在垂直于糜棱岩中推测的总旋涡向量的切面上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