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79篇 |
免费 | 1223篇 |
国内免费 | 15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46篇 |
大气科学 | 927篇 |
地球物理 | 1478篇 |
地质学 | 3227篇 |
海洋学 | 733篇 |
天文学 | 305篇 |
综合类 | 465篇 |
自然地理 | 6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119篇 |
2022年 | 276篇 |
2021年 | 333篇 |
2020年 | 260篇 |
2019年 | 329篇 |
2018年 | 358篇 |
2017年 | 325篇 |
2016年 | 318篇 |
2015年 | 301篇 |
2014年 | 335篇 |
2013年 | 367篇 |
2012年 | 371篇 |
2011年 | 385篇 |
2010年 | 371篇 |
2009年 | 358篇 |
2008年 | 313篇 |
2007年 | 297篇 |
2006年 | 254篇 |
2005年 | 249篇 |
2004年 | 210篇 |
2003年 | 199篇 |
2002年 | 232篇 |
2001年 | 219篇 |
2000年 | 191篇 |
1999年 | 194篇 |
1998年 | 190篇 |
1997年 | 161篇 |
1996年 | 126篇 |
1995年 | 91篇 |
1994年 | 105篇 |
1993年 | 97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71.
对大地震前的扰动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地震孕育的动力学过程,震前重力扰动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对大地震前的扰动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地震孕育的动力学过程,震前重力扰动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为检验日本Mw9.0级地震是否存在震前扰动现象,本研究利用全球超导重力仪记录到的地震前后7天内20组秒采样数据进行分析. 经潮汐、大气改正等处理去除仪器的漂移及残余潮汐效应,得到非潮汐重力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大部分振幅大于30×10-8 m·s-2的曲线反映了全球Mw≥6级地震引起的高频波动信号,其中11组数据在3月9日Mw7.3级前震之前出现了扰动现象.震前扰动可分解为三个频段,其中,低于0.1 Hz和高于0.18 Hz的分量分别反映了地震波动信号及非构造信息,中间频段(0.118~0.18 Hz)信号能够较大程度地压制地震波动信号、并同时保留异常扰动信息.它的振幅在3月7日10时之前基本保持约1×10-8 m·s-2,之后开始逐渐增大,到3月9日7.3级前震前后达到最大,此后振荡衰减,振幅保持约(5~10)×10-8 m·s-2,直至主震发生.中间频段信号的变化特征与主震前的应力迁移过程以及实验记录到的地震成核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过,震前重力异常是否与主震前的应力加速积累有关,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72.
一次大暴雨过程中低空急流演变与强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营口新一代天气雷达提供的每6分钟一次的风廓线资料,详细分析了2006年6月29日辽宁省西部大暴雨过程中强降雨时段的低空风场结构。得出:此次强降水天气的发生与低空急流的迅速加强和向下扩展相对应,短时大暴雨发生前低空西南急流提前2小时左右开始有动量快速下传,当20m.s-1的急流中心下传到≤1km超低空,1.2~2.1km低空出现24m.s-1东南急流,有利于产生短时大暴雨;说明低空脉动及向地面扩展程度与短时强降水之间关系密切。低空急流到达测站上空不一定立即产生强降水,有时会滞后1~2个小时,强降水或强烈天气的发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动量下传,引起低空扰动加强,同时低空急流的强度和伸展高度,以及动量下传的能量大小,都直接制约着强降水的强弱。低空急流指数增大的程度和降水量的强度呈正比关系,低空急流指数不仅可以说明低空急流的脉动以及向地面扩展程度与中小尺度的强降水存在密切的关系,同时对强降水的出现以及雨强的大小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973.
974.
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及其国际地层对比——以冀北—辽西地区侏罗系—白垩系年代地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各类生物化石丰富,并夹有火山岩,是利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同位素测年和磁性年代地层综合研究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理想地区。冀北滦平盆地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附近的地层为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辽西义县—北票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附近的地层为土城子组和义县组。大店子组含有孢粉Cicatricosisporites Luanpingspora Jugella 组合;介形类Yanshanina Cypridea Rhinocypris组合,Cypridea Yanshanina Timiriasevia组合,Cypridea sulcata亚组合和叶肢介Eosestheria Abrestheria组合等各类化石,这些生物组合与国内、外的对比,尤其是孢粉和介形类与英、法、德、俄和加拿大等地相关地层同类化石组合的对比,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Berriasian)。辽宁西部义县组下部的孢粉、介形类和叶肢介与国内、外的对比,也得出与大店子组的时代大致相同的结论。大北沟组含孢粉Poceites Podocarpidites Schizaeoisporites组合,介形类Luanpingella Torinina Eoparacypris组合以及叶肢介Nestoria Keratestheria组合等,这些生物组合与国内、外同类生物组合的对比,得出的时代结论是晚侏罗世晚期(Tithonian)。土城子组含有孢粉、介形类及叶肢介等6大门类化石,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得出的时代结论是晚侏罗世。因此,侏罗系\\白垩系的界线划在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生物地层的国际对比表明:此界线与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即Tithonian\\Berriasian界线是一致的。根据冀北—辽西地区一系列同位素测年数据推断,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应接近1307Ma 。 相似文献
975.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锑与砷、金的共生分异现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湘中锡矿山式锡矿矿化蚀变特征及矿化蚀变岩石微量元素统计分析,阐述了成矿作用中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的现象,并以因子分析为手段,提取成矿作用中最主要的两个特征因子,综合地质分析,指出锑矿成矿过程中主要包含有两种地质作用:硅化与锑矿化。硅化和锑矿化分别同砷、金富集和锑矿质沉淀析出相联系,从而造成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硅化作用主要在成矿早期,温度较高(200-300℃),砷、金主要在这一阶段析出。锑矿化则集中发生在成矿作用晚期,温度较低(100-200℃),辉锑矿以裂隙充填方式沉淀成矿。对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的认识较好地解释了矿化带上成矿特征指示元素在元素聚类分析中不相关的矛盾。 相似文献
976.
Hailong He Ying Zhao Miles F. Dyck Bingcheng Si Huijun Jin Jialong Lv Jinxin Wang 《Acta Geotechnica》2017,12(6):1281-1300
Effective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λ eff) describes the ability of a multiphase soil to transmit heat by conduction under unit temperature gradient. It is a critical parameter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Numerous models are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but their applicability is generally restricted to certain soil types or water contents (θ).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new model in the similar form of the Johansen 1975 model to simulate the λ eff(θ) relationship of soils of various soil textures and water contents. An exponential type model with two parameters is developed and a new function for calculating dry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presented. Performance of the new model and six other normalized models were evaluated with published datase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model is able to well mimic λ eff(θ) relationship of soils from sand to silt loam and from oven dry to full saturation. In addition, it has the best performance among the seven models under test (with root-mean-square error of 0.059 W m?1 °C?1, average deviations of 0.0009 W m?1 °C?1, and 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of 0.994). The new model has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estimation and be incorporated into numerical modeling for environmental, earth and engineering studies. 相似文献
977.
黑碳是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种难熔的含碳物质的连续统一体,由焦碳(char)和烟炱(soot)组成。岱海与太湖沉积物焦碳和烟炱浓度对比显示,两个湖泊焦碳浓度和通量变化受局地火事件影响,无明显的规律; 而烟炱具有相似的变化历史,主要反映在1970年代后期急剧升高,与中国工业化历史一致。烟炱粒径细小,具区域传输特点,可以通过沉积物指示大气烟炱。结合当前大气气溶胶烟炱浓度,恢复了岱海与太湖地区最近200年来的大气烟炱浓度。其变化趋势与200年来北半球温度对比显示,大气烟炱中的高浓度对应于高温,低浓度对应低温。这种历史关系进一步证实大气烟炱在全球增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8.
对滇9井水温观测资料的日均值动态变化、30天滑动均值动态变化和残差滑动均值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温日均值动态变化在距该井40 km范围内≥5.0级中强地方震前,具有异常幅度较大、映震时间极短的显著临震特征;水温30天滑动均值连续上升动态变化在距该井500 km范围内≥5.0级中强近震前,具有异常幅度显著、映震时间多数在3个月内的短临特征;水温30天滑动均值连续下降动态变化在距该井250~450 km范围内≥6.0级中强近震前,具有异常幅度大、映震强度大、时间稍长的中期特征.因此,滇9井水温动态变化异常对中短临预报效果明显,特别是水温日均值动态变化异常具有地方震临震指示意义,对实现临震预报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79.
Zosterophyllum(工蕨属)是早期陆生植物的代表性类群之一,全球广泛分布。Z.australianum(澳大利亚工蕨)产自华南和澳大利亚,是东北冈瓦纳古植物地理区系的典型分子。文中描述了产自贵州都匀包阳剖面蟒山群中的Z.australianum新材料。该标本的孢子囊具短柄,呈椭圆形或扇形,宽2.6~4.1 mm,高可达3.9 mm,加厚带宽约0.6 mm,紧密螺旋排列形成孢子囊穗,与云南文山早泥盆世坡松冲植物群中的Z. australiaunum极为相似。依据目前对Z. australianum时代延限的认识,并结合蟒山群其他植物属种的发现(如Adoketophyton subverticillatum),推断该群下段的时代为早泥盆世布拉格期。Z. australianum在蟒山群中的发现,扩展了该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反映出蟒山群中的植物组合与坡松冲植物群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