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255篇
地质学   560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东营凹陷草113-郑气2地区现今实测地层流体压力和典型剖面压力分布特征,研究认为这个地区地层异常压力主要发育在Es3中、Es3下和Es4,纵向上可分为3个压力系统:正常压力、高压异常和异常高压。应用盆地数值模拟法恢复了草113-郑气2地区的压力演化史,结果表明超压主要经历了早期形成、下降调整和晚期发育3个阶段。分析证明超压主要由欠压实作用、烃类生成作用及蒙伊转化脱水作用造成,其演化阶段与油气成藏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是油气运移的动力。  相似文献   
992.
光学湍流的强弱和分布是描述天文台址优劣的重要参数.介绍了利用大气模式WRF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计算高美古站周围大气光学湍流参数的方法,这些参数包括C2n(大气光学湍流强度)廓线、大气相干长度、大气相干时间、视宁度、等晕角和闪烁率等.包括模型计算方法的实现过程、模型的设置和模拟结果的验证.计算结果与云南高美古观测站DIMM (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93.
本文设计4个不同的实验方法,以越南红河流域原始森林区、河漫滩区和水下三角洲区3个不同沉积环境下的9个样品为实验对象,对镜下碳屑不同的实验室处理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实验发现样品用六偏磷酸钠分散法(方法A)和盐酸分散法(方法B)处理后,镜下碳屑形态不易分辨,杂质多,而用氢氟酸处理法(方法C)和附加醋酸酐混合液处理法(方法D),镜下碳屑的形态清晰,杂质少,碳屑数量容易统计,但是方法D中利用醋酸酐与浓硫酸混合液去纤维素与染色过程会使纤维素碳化,结果显示碳屑浓度明显比用前3种方法处理的浓度高。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方法C是最优的。另外,本研究在进行碳屑统计时,利用NIS­Elements Br 3.0软件的自动统计计数功能,不仅可以减小人为计数产生的误差,还可以实现碳屑的多参数统计,有利于古环境、古气候、古植被变化的多信息解译。  相似文献   
994.
经验模式分解与小波变换在模拟信号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验模式分解和小波分解是当前有效处理非平稳信号的两种时频分析方法,它们各具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领域。模拟信号突变性检测、趋势检测和频率检测的对比实验表明:在突变检测方面,小波分解优于经验模式分解;但经验模式分解在低频信号检测及趋势检测方面优于小波分解。  相似文献   
995.
激发极化法在吉林安图刘生店钼矿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在吉林东部覆盖较厚地区寻找深部隐伏矿体, 在安图刘生店钼矿勘查中利用中间梯度装置激发极化法扫面, 发现了极化率为1.88% ~4.61%、电阻率为300~500Ω ·m的高极化率低阻异常。异常体上对称四极装置激电测深结果表明: 3勘查线极化体顶面埋深20 ~30 m, 底面埋深150~170 m; 11勘查线极化体顶面埋深为25~65 m, 底面埋深> 200 m。经钻探工程验证, 钼矿体的形态、产状、顶、底板的埋深与异常解译成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96.
通过腾冲北海与香格里拉纳帕海有机碳含量、δ13C、粒度等沉积指标和若干孢粉指标的对比,参照60ka BP以来孟加拉湾的沉积韵律互层与δ18O记录,发现它们同与印度季风系统存在密切关联。然而由于经纬与海陆分布的差异,夏季风和冬季风对各处的影响亦有很大差别。大约发生于37~32ka BP的强大的暖湿型气候事件在北海与纳帕海盆地的沉积序列之中反映突出,成为过去60ka间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但是却缺乏海域记录的有力呼应。海陆记录对比结果表明,MIS3后期区域气候事件的控制因素来自陆地而非海洋,青藏高原在此期间的特别升温导致印度冬季风的衰退及其他大气环流型式的改变有可能是重大气候事件形成的主因。此外,陆地地貌对于季风的降水效应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功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房彬  班显秀  肖辉 《高原气象》2009,28(3):586-593
采用复随机化试验法对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进行功效分析,并通过对基于聚类的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统计检验评估方案(CA-FCM)等几种评估方案的比较,确定了最适宜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的试验方案和样本容量.结果表明:在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以80%检出概率(0.05显著度)检验出10%增雨效果,区域控制试验和区域回归试验需要400个样本,区域交叉试验、多区双比交叉回归试验、CA-FCM需要250个样本.其中CA-FCM评估方案在相同的样本容量和催化效果情况下,功效值最大,评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8.
我国冬季气温异常对东亚季风和高原加热场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绚  李栋梁 《高原气象》2009,28(4):731-737
根据我国618个气象台站的月平均气温、 海平面气压和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距平指数资料等, 利用EOF和相关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我国最近32个冬季气温异常特征及其对东亚冬季风和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异常的响应。结果表明: 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第一空间模态较好地反映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全国一致增温的特征, 增温最显著的区域在河套; 第二空间模态则表现了冬季变暖过程中的东北区快西南区慢的反位相特点。冬季气温一致偏高的年份主要出现在1990年代及以后。分析认为, 全国大部分冬季气温的升高主要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密切, 东亚冬季风强度的整体减弱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升高存在一定的关系, 河套地区和东部沿海气温对东亚冬季风的响应最敏感; 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增强有利于我国新疆南部、 河套大范围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冬季气温的降低。我国西南地区冬季气温呈现变暖的时间迟于全国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999.
国内东亚热带-副热带季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在东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方面的研究进展。涉及亚洲热带季风爆发特征、爆发机制、季风指数设计、东亚季风环流系统、低频振荡活动以及东亚季风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等问题,并讨论了东亚热带-副热带季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油气下排的地质条件及找油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肇凹陷青山口组一段是质量尚好的烃源岩层,该地层普遍存在较高的孔隙流体超压,为油气的向下排放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来源.扶杨油层的油气来自于其上覆的青-段源岩层.数值模拟和油气纵向分布规律表明岩石的孔隙、微裂缝及干酪根网络不是油气下排的输导通道;断层的分布规律、断穿层位、演化历史及油气的纵向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大量发育并在源岩有机质成熟后频繁活动开肩的断穿T2-T06的断层是青-段油气下排的主要通道,该类断层即为油源断层.青-段在油气下排之后即变成了封闭能力极强的封盖层,青-段下排的油气被严格地限定在了青-段之下的扶杨油层之中.受地层倾向和起通道作用断层活动性的影响,油源断层的下降盘扶杨油层很难形成较大规模的油气聚集,油气主要在油源断层的上升盘-侧聚集成藏,故上升盘是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