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5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515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270篇
地球物理   448篇
地质学   1247篇
海洋学   264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21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2014年5月中旬江西地区暴雨天气过程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NCEP 1°×1°的fnl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GDAS资料,分析了2014年5月16—17日江西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同时使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水汽来源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其中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经赤道东风带输送至西太平洋,与来自西太平洋的水汽汇合后一部分直接输送至江南,另一部分继续向东北方向输送至日本海域附近转向,经我国华北向南输送至江南一带;来自印度洋的水汽,经孟加拉湾和南海输送至中国江南暴雨区。来自西南、东南和东北方向的气流在我国南方上空辐合,辐合中心值高达300×106 kg/s,且辐合趋于纬向型。利用Hysplit模式对此次暴雨区不同高度的水汽来源及输送路径进行后向轨迹模拟,结果与利用流函数和势函数分析出的水汽输送源地和路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32.
热带低层大气30~60天低频动能的年际变化与ENSO循环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龙振夏  李崇银 《大气科学》2001,25(6):798-808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统计相关及合成分析研究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年际变化与ENSO循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也称30~60天低频振荡)的年际变化在热带中西太平洋地区最强.在ElNino成熟之前的春夏季,热带西太平洋的30~60天振荡异常活跃,其动能明显增加且逐渐东移;在E1Nino成熟以后,热带西太平洋大气30~60天低频振荡迅速减弱.与这种加强的30~60天振荡相伴随,在赤道北侧为异常的气旋式环流,赤道地区出现偏西风异常.相反,在LaNina成熟之前的春夏季,热带西太平洋大气30~60天振荡偏弱.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变化是引起热带大气30~60天振荡的年际变化的主要机制:强东亚冬季风导致热带西太平洋积云对流加强,从而引起热带西太平洋大气30~60天振荡加强;相反,对应于弱的东亚冬季风,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积云对流偏弱,大气30~60天振荡偏弱.作者的资料分析还证实,热带大气30~60天低频振荡的年际变化,作为一种外强迫,对ElNino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3.
南昌市夏末一次短时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数值模拟结果,对2012年8月21日南昌市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整层偏南暖湿气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分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地面冷空气的侵入,促使南昌上空中低层不稳定能量释放,是产生此次强对流过程的直接触发机制。影响南昌市的强雷暴回波有较明显的强回波低质心特征,降水效率较高,加之较长的持续时间,导致此次短时暴雨的重要原因。各物理量诊断分析表明,暴雨区强辐合上升运动,中低层大气强不稳定性层结使得上下层大气物质交换强烈,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造成的抽吸作用集中在一个纬度左右非常窄的地区,导致此次暴雨过程局地性强。暴雨区上空螺旋度分布呈"下正上负"的垂直结构,螺旋度正的大值区对应强降水中心。  相似文献   
934.
阮征  金龙  葛润生  李丰  吴俊 《气象学报》2015,73(3):577-592
对降水云更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的需求推动了天气雷达技术的发展,调频连续波雷达(FMCW)系统采用收发分置双天线体制,采用数字直接移相(DDS)技术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信号处理技术,获取高度分辨率达到15、30 m,探测周期2—3 s的回波功率谱分布和谱参数,具有脉冲多普勒雷达无法比拟的探测优势。C波段FMCW(C-FMCW)雷达最小可测信号功率达到-170 dBm,微弱信号的定量标校是技术难点。采用标准信号源输出单频信号,经过数字直接移相扩展为与雷达系统相同扫频范围信号,得到最小输入功率可达-169.77 dBm的定标曲线,由定量标校后的谱分布计算得到回波强度谱密度分布。该雷达于2013年6月起在安徽定远开始观测,利用8月24日降水过程探测数据,与距离该地48 km的蚌埠和83 km的合肥SA扫描雷达观测数据,分别进行对流云与层状云的观测比对分析。对于均匀分布的层状降水云,C-FMCW雷达与SA雷达探测结果基本接近, C-FMCW雷达与蚌埠SA雷达的平均均方根误差为1.75 dB,与合肥SA雷达的平均均方根误差为2.02 dB,C-FMCW雷达与两部SA雷达探测的回波强度差异小于1 dB。对观测试验谱参数及回波强度谱密度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C-FMCW雷达在研究降水云体的相态分区、晴空大气边界层回波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有助于加深对强降水云中垂直运动的强烈变化的探测和认识。  相似文献   
935.
对成都平原8条具有代表性的隐伏断层进行氡气测量,其研究表明其氡气特征除新津断层外其余都表现为多峰异常,成都平原隐伏断层大多为规模较大的断裂带,可能有多个分支断层组成。位于成都平原中西部边缘的隐伏断层活动性强于东部的隐伏断层,表明成都平原隐伏断层活动性受龙门山构造的控制。通过该研究,为监测隐伏断层的地震活动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36.
针对中- 晚三叠世扬子台地的淹没事件,分析了黔西南贞丰挽澜中- 上三叠统竹杆坡组的微相,并讨论了其沉积环境 演变。采用Flügel 标准微相的判别方法共识别出九种微相,包括:纹层状粘结灰岩、微晶藻球粒灰岩、泥晶灰岩、含生物 碎屑泥晶灰岩、棘皮泥晶灰岩、亮晶砂屑鲕粒生物碎屑灰岩、藻团块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P 和泥晶灰 岩-P。九种微相的有序组合和分布位置显示它们形成于快速的潮坪-台地边缘转变过程和漫长的深水陆棚及盆地环境。海 平面变化分析显示,黔西南中- 晚三叠世竹杆坡组沉积期的海平面变化不同于扬子台地主体,无论是二级旋回还是三级旋 回都响应于全球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937.
郯庐断裂带是亚洲东部著名的走滑断裂活动带,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以其中的渤海海域辽东带中南部为研究对象,从沉积体系、沉积中心和层序构型三方面分析沉积对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郯庐断裂走滑活动对沉积体系和沉积中心的展布特征与迁移规律具有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走滑活动错开先期形成的沉积体系和沉积中心;使同期形成的沉积体系和沉积中心随时间发生横向迁移;使沉积区发育的三角洲扇体进积特征不明显。断裂走滑活动通过改变可容空间大小,制约层序构型和沉积相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938.
近年来,银额盆地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新发现与突破,但对钻井地层划分及主要油气产层时代存在巨大争议,或认为产层为白垩系,或认为产层属二叠系。2017年实施的蒙额地1井钻井及取心工作,在930.5~958.0m井段的灰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层和1085.0~1095.5m井段的深灰色泥岩层中发现叶肢介化石。第一层段叶肢介为加氏圆通古斯卡叶肢介(比较种)Cyclotunguzites cf.gazimuri Novojilov,第二层段叶肢介为额济纳旗半圆李氏叶肢介(新种)Hemicycloleaia ejinaqiensis Niu(sp.nov.)和内蒙古点列叶肢介(新种)Polygrapta neimengguensis Niu(sp.nov.),均为晚二叠世代表性叶肢介。在此基础上,通过钻井地层对比,明确了银额盆地主要油气发现井的产层为二叠系。叶肢介具有重要的生物古地理指示意义,通过二叠纪叶肢介的区域分布与对比,结合银额盆地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层序分析,进一步限定了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限为前石炭纪。  相似文献   
939.
涂婧  李慧娟  彭慧  魏熊  贾龙 《中国岩溶》2018,37(1):112-119
武汉市江夏区大桥新区红旗村文化大道附近发生岩溶塌陷,其上覆盖层为黏土。文章针对该类型岩溶塌陷,结合岩溶发育特征、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素,对致塌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在溶沟底部分布有软塑至流塑状的力学性质较差的红黏土,溶沟底部发育的溶蚀裂隙与下部的溶洞或通道相联通;流塑状红黏土流失至下部岩溶通道中,形成土洞;钻探施工、楼房载荷、振动作用加速黏土体的软化、崩解和溶蚀作用,进而加速土洞向上发展。此外,地基开挖减少上覆黏土厚度,降低了土体抗剪强度,最终在上覆土体自身重力和附加荷载作用下发生塌陷。根据土体受力情况,得出塌陷力学模型,并利用数据进行验证,其验证结果与实际相符合,并结合致塌模式和力学分析提出应增强土体抗塌性能、增加建筑物地基稳定性和减缓岩溶系统水动力因素变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40.
白龙  张真  谯文浪  石磊 《贵州地质》2006,23(4):286-291,295
新疆伊吾韧性剪切带变形组构较发育,序列演化明显,存在逆冲剪切和韧—脆性变形转换,变形时代为华力西早期,早于晚二叠世。其形成时代应早于研究区岩浆侵入活动时期。变形机制属地壳中深层次塑性流变和韧性剪切,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演变等特征。该剪切带控制了该区的成矿带、矿化带、矿体的产状。对中—低温热液金银铜等主要矿产的成矿作用和分布规律作了初步探讨,粗略判断成矿过程大概是在地质事件多发的晚古生代,并且成矿具多期性和多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