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2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电子版的设计和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述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电子版的设计与研制过程中的若干理论、方法、技术问题及实例。文章首先分析了研制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电子版的背景和科研、政府部门、大众等用户对它的需求,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对它的项目和经费支持。其次,文章阐述了该电子版的设计原则和若干理论、方法问题,包括在内容上的再创作,在技术上的创新,在功能上的突破,以及在屏幕界面感知效果上的要求和原则。再次,本文介绍了本电子版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其中体系结构和技术系统包括数据、软件、辅助资料、模型与方法,以及它的四方面的功能,即图集阅览功能、表达—模拟功能、查询—检索功能、量测分析功能。关键技术则涉及到开发平台的选择、三维和动态数据模型的建立、多源多类数据的集成3个方面。第四,文章分析了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电子版的主要特色,包括独特的交互界面结构、别致的动态交互工具、各种形式的动态地图、丰富的三维地图浏览、生动形象的三维地形虚拟飞行、新颖的多种表达方法的联合、适当的分析和查询功能。最后,文章阐明了该电子版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版本更新计划。  相似文献   
62.
系统阐述了国家自然地图集网络发布的WebGIS开发策略及其实现方法,首先是数据准备。包括数据标准化规范化改造、数据库结构改造、数据质量控制等;其次是系统功能。如信息查询、动态制图、统计分析等;再次是系统开发技术,包括主页设计、系统实现策略、WebGIS游览器端开发技术、后端服务器的开发技术等。最后,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3.
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齐清文 《地理学报》1998,53(4):303-313
制图概括一直是地图的瓶颈问题,近年来又成为国际GIS领域内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64.
地址编码是指将地址映射成地理坐标的过程,它提供了一种把描述性地理位置信息转换成GIS地理坐标的方式。本文分析了当前标准规范中的地址编码规则,认为街道与小区等院落实体作为同级别的区域限定物弱化了街道的空间特征,并且在现有地址编码规则基础上提出了将街道前置作为区域限定物的地址编码改进方案;进一步,为了体现街道作为各类地理实体的空间参考基础,本文按照街道的前进方向,定义了在街道线性空间中的地理实体链表组织模型,实现了将相互独立的地址编码实体在街道中的串联组织,从而为今后地址查询中的参考定位提供了模型支持;最后,给出了街道两侧不同类型地理实体纳入街道地址编码实体链表的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65.
怒江流域林地景观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怒江流域地处中国云南的边境, 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保护的重要地域, 但由于人 口的增加, 粮食需求的扩大及城市的扩展, 流域林地生态系统面临着强烈的人类干扰。文中使用 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中, 用Landset TM解译获取的怒江流域1985, 1995, 2000 年1∶10 万土地利 用/覆被数据, 在GIS 空间分析基础上, 通过建立动态度和变化转移概率矩阵, 系统地研究了怒江 流域林地与其他土地覆被类型之间以及不同林地类行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空间格局特征, 并对造成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66.
移动数字地图的技术环境和核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各种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和不断升级,移动信息服务逐步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这给数字地图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深入发展的良好机遇。本文分析了移动数字地图所面临的新的技术环境,并着重讨论了实现移动数字地图的几个核心问题及其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对移动数字地图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7.
专题地图的平面层次问题,是制图者和用图者经常遇到的,牵涉到地图设计、地图整饰和地图感受等诸多方面的实践和理论。本文力图通过专题地图平面层次的实质,表现,影响因素,符号、注记、色彩在层次显示中的运用,以及正确处理实践中两对矛盾等几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这一问题。一、地图的平面层次问题的实质地图的平面层次问题,是由地图与客观世界之矛盾统一体的内在规律性和地图信息的传输规律所决定的。首先,作为地图制图对象的客观世界是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既有可见的实物,又有大量的不可见的现象及物质形态。在横向联系上,根据其外形、内部结构或功能的相似性或差异性,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介绍了应用彩红外航片对城市居民生活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其基本方法是:首先通过直接和间接判读标志,对居民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进行解译,然后从方便度和舒适度两项评价指标入手,选取八项评价因子,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和空间分析,最后提出改善实验区居民生活条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9.
黄土高原地貌形态图谱三维符号指标体系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地貌学界和制图学界一般是采用文字、地图和图像等方式来描述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形态,故往往不够形象,缺乏系统性。采用地学信息图谱和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对挖掘揭示黄土高原地貌形态特征规律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黄土高原地貌形态图谱三维符号的指标体系,是将地貌学家和制图学家对黄土高原正负地貌类型的认知结果经过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归纳和提炼,从中提取出的描述黄土高原地貌三维特征的参数集合。既是对黄土高原地貌形态图谱三维立体特征的充分概括,又是三维形式建模表达的参考和依据。根据黄土高原地貌类型的分类和侵蚀特征规律,该体系分为正地貌形态指标体系、负地貌形态指标体系和坡度一侵蚀特征谱系描述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制定指标体系的具体参数。最后通过实例来验证指标体系在构造三维符号时的应用。细致精确的描述单个地貌类型的三维形态,将有助于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认识和研究,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帮助,同时也为其他地貌类型的信息图谱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0.
本文在阐述由DLG、DRG、DEM和DOM组成的4D产品的信息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4D”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功能,包括生态环境的快速动态监测、三维生态景观的直观分析和表达、DLM与DCM相结合的生态模拟、多时空尺度的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等。并以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为例,研究了其在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技术流程,并通过案例分析,生成了系列生态环境地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