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4篇 |
免费 | 468篇 |
国内免费 | 60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8篇 |
大气科学 | 428篇 |
地球物理 | 408篇 |
地质学 | 1447篇 |
海洋学 | 333篇 |
天文学 | 24篇 |
综合类 | 137篇 |
自然地理 | 2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84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98篇 |
2014年 | 131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106篇 |
2011年 | 86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106篇 |
2006年 | 112篇 |
2005年 | 105篇 |
2004年 | 102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77篇 |
1997年 | 95篇 |
1996年 | 100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96篇 |
1993年 | 96篇 |
1992年 | 87篇 |
1991年 | 85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6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4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地温变化在气候反馈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理解地温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时空关系对预测全球温度变化至关重要。利用1998 - 2017年石羊河流域的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采用小波分析结合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构建了石羊河流域夏季地温预报模型, 结果表明: 日平均地温预测效果在不同站点均为最佳, 其中预测值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7, 3 ℃以内的预测概率均大于84%。其中, 民勤地区地温预测效果最好, 预测值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1, 3 ℃以内的预测概率达到86%。日最高地温的预测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高于0.8, 但误差平方和、 标准差较大。永昌地区日最高地温的模拟效果最好, 3 ℃以内的预测概率达到83%。日最低地温的预测与观测值的平均相关系数高于0.66, 3 ℃以内的预报概率高于83%, 但预测值略低。其中, 武威地区日最低地温的预测效果最好, 预测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72, 3 ℃以内的预测概率达到94%。研究成果可为有效弥补干旱、 半干旱区地温观测资料缺失和探讨其与局地气候的关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3.
74.
本文探讨了三种植物油全部替代饲料中鱼油对虹鳟生长性能与各组分能量收支分配的影响。实验设置以鱼油为对照组,三个实验组脂肪源分别为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各组脂肪水平为20%。在16℃下饲养52d,每天饱食投喂两次。实验结果表明:(1)三种植物油替代鱼油对虹鳟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但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虹鳟各组分能量值以及能量分配影响显著;(2)添加大豆油组消化率93.19%,高于鱼油组92.07%、菜籽油组92.08%与棕榈油组92.03%,同时大豆油组粪便能分配率最低5.01%,但代谢能分配率最高41.04%(P0.01);(3)菜籽油组排泄能分配最低为29.09%,表现出最佳能量分配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虹鳟饲料中脂肪以添加菜籽油的能量分配策略最佳,棕榈油和鱼油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76.
根据2004年8月13-15日鄂东8个自动气象站(武穴、黄梅、蕲春、浠水、英山、罗田、红安、麻城)的有关地面气象资料、高空天气图及T213产品等资料,采用天气学方法和物理量特征分析方法,对2004年第14号台风“云娜”带来的鄂东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云娜”台风是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sE气流引导下西行影响鄂东的:(2)850hPa水汽通量散度负值较大区是鄂东“云娜”台风暴雨强降水区;(3)与西风带系统产生的暴雨相比,在这一台风暴雨期间与之后,涡度变化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77.
利用常规MICAPS数据资料,对广西“回南天”发生特征及预报着眼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回南天”发生在春季低温阴雨后期迅速回暖的转变过程中;(2) 有利“回南天”发生的环流形势共同特征为: 500 hPa我国北支西风气流转为纬向环流,南支槽加深并向东移动,850 hPa有西南急流,地面冷空气减弱,华南静止锋减弱北抬;(3) T lnp探空曲线中,锋区逆温层上限持续下降到850 hPa以下,次日落地消失;(4) 室外空气露点温度高于室内物体表面温度,暖湿空气中的水汽入室遇冷后,在物体表面发生相变凝结;(5) 根据前一天最低气温、当天露点温度及升幅,将“回南天”划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3个等级;(6)“回南天”有冷性结束和暖性结束两种方式。所得成果可应用到预报业务中。 相似文献
78.
基于中国大陆363口地震承压水位观测井的时值观测数据,利用H均值拟合、NAKAI拟合和逐月潮汐参数计算,给出了反映观测井内在质量的9个特征参数,介绍了特征参数的动态特征.将特征参数从优到劣划分为A、B、C、D、E五个级别,给出了各级别的限差指标. 相似文献
79.
山东半岛东部诸岛水域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90.11-1991年8月期间,山东半岛东部诸岛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分布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与变化,此分布与该水域的温度和营养盐水含量密切相关。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变化分三种类型,年变幅为0.11-12.81mg/m^3,年平均值为1.17mg/m^3。初级生产力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年变幅为23.00-791.60mg.c/m^2.d年平均为152.0mg.c/m 相似文献
80.
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化学分析,研究了张广才岭南段上营北岩体和帽儿山岩体的形成年代,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环境。上营北岩体为中粗粒钾长花岗岩,帽儿山岩体为中细粒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上营北岩体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78.9±2.7 Ma,帽儿山岩体为183.7±2.4 Ma,均为早侏罗世侵入岩。上营北岩体和帽儿山岩体主量元素都具有Si O_2和K_2O含量较高,Ti O_2、Mg O、Ca O含量较低,TFe O/Mg O值较高的特点;上营北岩体A/CNK=0.98~1.08,里特曼指数σ=1.51~2.66;帽儿山岩体含铝指数A/CNK=1.00~1.01,里特曼指数σ=2.12~2.36。上营北岩体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海鸥型,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帽儿山岩体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型,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两个岩体均富集Rb、K,Ba、Nb、Ta、Sr、Ti、P、Ho、Er、U、Eu等元素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显示上营北岩体和帽儿山岩体均为A_2型花岗岩,为后造山型花岗岩,形成于兴蒙造山带后造山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