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全面实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对顺义等11个新城的规划目标,我们系统开展了11个规划新城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为了进一步降低第四系沉积物覆盖、地表建筑物及各种管线等因素对勘查方法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不利影响,本文研究和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北京规划新城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方法体系,该方法体系包括顺义式、门头沟式和延庆式三类,对全国其他地区开展区域工程地质勘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市门头沟区某变电站场地人工堆积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的现场勘察和室内外试验结果,选择典型边坡剖面,应用极限平衡法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在天然工况下,该人工堆积边坡剖面1-1和剖面2-2均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剖面1-1和剖面2-2处均处于不稳定状态,边坡整体上处于不稳定状态。根据边坡稳定性的分析结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桩板式挡土墙为该人工堆积边坡的优化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断裂的位置和活动性,影响着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本文论述了采用浅层地震勘探、放射性氧气勘探、重力勘探、电法勘探等方法,查清了南苑-通县断裂在北京大兴规划新城内的位置,并对其活动性进行了一定研究,为大兴新城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地质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场地外侧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是山区山脚建筑物场地地质灾害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位于北京密云县溪翁庄密云水库大坝东侧的簏秀佳园9#楼场地外侧的边坡稳定性分析,阐述了山脚建筑物场地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的方法,可为类似的山地建筑场地地质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综合相关文献研究,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土壤中氡气浓度的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探讨不同土壤中氡浓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土壤孔隙度是影响土壤中氡气浓度的关键因素。不同类型的表层土壤,孔隙度不同,所含氡气浓度也不同。当表层土壤为房渣土、填土时,土质夯实,孔隙率低,氡浓度含量较低;表层土壤为粉土、粉质粘土时,土质较均匀,土层较疏松,孔隙度略大,土壤氡浓度大于前者;表层土壤为粉砂、细砂时,土层更为疏松,土壤中孔隙度再次增大,氡在土壤中有大量的存储空间,所含的氡浓度最大。因此,土壤的孔隙度大小影响氡从地下向地表渗透析出的难易程度,孔隙度越大氡越容易渗透其中,浓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北京地区新8钻孔的古地磁样品测试研究,发现其岩心所包含的正负极性段,可与标准极性柱中的布容正极性时.高斯正极性时和松山反极性时具有较好的对比性。建立高精度、可靠的长尺度年代地层格架,为建立北京城市三维地质结构提供了基础,对研究新构遭活动.平原区地质演化历史,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伍先福  黄骁  钟鹏 《地理科学》2021,41(11):1969-1979
利用2013—2018年中国30个省(市、区)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新基建”发展水平及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结果发现:中国“新基建”及其三大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均偏低,其中以“创新基建”发展水平最低;总体看,各省(市、区)的“新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尚未达到良性耦合状态,且其失调风险趋于扩大;历年各省(市、区)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高者恒高、低者恒低”的锁定效应,并在数量分布上呈耦合水平两头区域少而中间区域多的“橄榄”形结构,且多数区域的“新基建”领先于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子系统来看,“信息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耦合发展的锁定效应最强,“融合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发展突破了“橄榄”形结构,“创新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水平相对最低,而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强省的3类耦合协调发展均具辐射引领效应。实证检验发现,除自身因素驱动效应外,经济集聚、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研发投入、市场化程度等能不同程度促进“新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岩土地基工程能力影响和制约着城市的规划和发展。通过对通州规划新城工程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压缩性及不良地基土的分布等,为影响研究区岩土地基分类的主要控制因素。进一步将研究区地基条件分为5类,对各类地基条件进行了工程适宜性评价并提出了建议,为新城土地的合理规划、科学使用提供了前期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19.
面向地形特征的DEM与影像纹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理分析方法在宏观地形特征分析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与潜力,但当前缺少对DEM与影像数据纹理特征差异的系统分析研究.本文采用灰度共生矩阵为纹理量化模型,选取了8个不同地貌单元的样本数据,对DEM和遥感影像2类数据的纹理进行了特征值对比分析,纹理特征稳定性分析,纹理特征组间差异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二阶角矩,对比度,方差,熵4个纹理指标中,DEM和影像的对比度特征值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不同地貌样区纹理特征值对比分析发现,DEM数据在地形起伏较大区域纹理特征更为明显,遥感影像数据则受地表覆盖物影响较大;从地形特征的稳定性角度分析,DEM数据在丘陵和山地分析有优势,影像数据则在平原和台地分析表现更好;从地形特征差异性角度分析,DEM数据要优于影像数据.进一步采用光照模拟和坡度数据以增加DEM纹理信息,研究结果表明,DEM派生的2类数据在地形量化差异性方面改进明显,并大大优于影像数据.  相似文献   
20.
地貌发育演化研究的空代时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貌的发育在特定的条件下往往呈现空间分布上由“新”至“老”的过渡,据此,对地貌类型与特征在空间上的序列采样,即可为研究某种地貌的个体发育提供基本依据。该方法即为地貌学研究中的空代时。本文首先介绍了空代时方法产生的背景与基本概念。分析了近年来空代时方法应用于河流地貌、构造地貌、河口海岸地貌等不同地貌类型演化过程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空代时方法在地貌学研究中的适用条件、影响因素及分类体系,并提出了地貌学空代时的研究范式。本文认为今后的研究工作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海量的地理空间数据,运用空代时方法研究多种空间尺度下的地貌演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应结合现有的物理机制和统计规律,构建集形、数、理一体化的地貌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