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3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评《土体冻胀和盐胀机理》BookReview:MechanismsofFrostHeavingandSaltExpansionofSoils¥//吴紫汪,黄茂桓(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730000)由徐学祖和王家江等五名作者撰写的《土体冻胀和...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人造多晶冰开展了正弦振动荷载和恒荷载压缩蠕变实验。振动应力的最大值为0.50MPa,最小值为0.34MPa,对时间的平均值为0.42MPa,实验频率在10 ̄(-2)—5Hz范围内变动。恒荷载实验的初始应力为0.42MPa,实验温度一律为-1℃。当应变很小时(低于~0.14%)样品在一个振动周期内发生的可恢复应变随应变的增加而增加。一个振动周期内可恢复应变的量级为10 ̄(-4)。振动荷载下样品最小平均应变率为恒荷载实验结果的1.4倍。为获得最小平均应变率所需的应变与恒荷载实验所得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13.
山坡冰川     
山坡冰川MountainGlacier黄茂桓(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730000)1979年起,我国进行了统一、全面和系统的冰川编目,现已基本完成.编目接受国际冰川目录临时技术秘书处指导,其成果纳入国际冰川资料信息库.编目遵循UNESCO/I...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从冰川的发育条件和雪线分布、成冰作用、物质平衡、冰川运动和冰川温度五个方面对三十年来取得的进展作一述评,最后归结到我国冰川分类问题的讨论。 一、冰川的发育条件和雪线分布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基本搞清了我国冰川发育的基本条件。 我国西部原无发育冰川的条件,只是从第三纪末以来,西部诸山系,北起阿尔泰山,南到喜马拉雅山均强烈隆起,超过了冰期和间冰期的雪线高度,才出现冰川。青藏高原和天山、阿尔泰山等山系的上升,不仅简单地改变地面温度条件,而且导致大气环流形势、降水、辐射与热量平衡的变化,从而对冰川的分布、规模和性质产生重大影  相似文献   
15.
冰川温度是冰川物理性质的基本指标之一,与冰川的其它方面的研究内容有密切联系。国外早在上世纪就有冰川温度测量的报道,但是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冰川温度的测量和研究才有了较大的突破。如钻孔测温深度在极地冰盖中达千米以上,在冰帽和冰川上达数百米,有些钻孔到达底床;研究方法从对实测冰(雪)温度资料作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人工冰洞研究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结果,前已发表。这里着重介绍洞壁应变观测,分析其应变规律,进而估算其应力状态,深入探讨该冰川内部的流动特征。一、测点布置与观测方法如图1所示,在冰洞靠近冰川中心一侧的洞壁,一共布置了16个应变观测圆以观测其变形,16个应变观测圆组成6个观测断面,其中A、B、C和E、F断面分别由两个观测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冰川表面15—20米一层受外界气候因素的影响,存在以年为周期的温度波动,称为活动层。活动层的温度状况直接反映冰川存在的气候条件,同时又是研究冰川内部温度状况的入门。活动层底部的温度(年变动幅度在0.2℃以内)可以作为表达冰川发育的水热条件和冰川物理性质的一个指标。这一层活跃着频繁的热交换过程。在表层以辐射、传导、对流和相变的方式同外界进行热交换。在内部除传导外,融化、融水渗浸和再冻结作用活跃,有时起主导作用。表面的升(积累)降(消融、沉陷)、冰体运动和地热流的存在对活动层的温度状况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茂桓 《冰川冻土》1997,19(3):202-206
在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海拔6070m处钻孔,深309m,上部200m进行了温度测量。对实测资料作稳定态分析后,得出冰内温度梯度大,底部达融点的结果。算出地热通量为112mW/m^2,与青藏高原为高地热区的观点一致。  相似文献   
19.
在蠕变试验机上完成了三组(6块样品)单轴反复压缩-退火实验,试验机载荷精度为1%,实验温度为-2±0.2℃。实验样品取自南极洛多姆冰帽BHQ钻孔的冰岩芯。三组试样的受压方向分别与冰岩芯的轴向平行、成45°角和垂直。试验前试样的C轴组构为单极大型或大致为单极大型,晶粒大小不一。用0.8MPa的初始轴向应力对样品进行压缩,达到10%应变后卸载退火72小时。每组实验如此反复进行6次。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温度和大载荷下,样品经反复压缩-退火,其初始组构特征消失,代之以小环状组构和细的、等粒的晶体,某些情况下发展为多极大型组构。结构和组构分析表明,新组构的形成机制主要是再结晶作用。随着压缩-退火反复进行,六块样品在组构上的差异减少,它们的流变特性趋于一致,晶粒尺寸逐渐减少而趋于一个稳定值。  相似文献   
20.
引言 1974年4月12日,在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夏希克特村的帕尔提巴尔沟,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泥石流。其最大流量约达6300立方米/秒,来势凶猛,卷走了一户村民和一名行人。泥石泥冲出帕尔提巴尔沟口,在数十分钟内倾吐石沙泥500多万方,堵塞了洪扎河,在其上游回水一直到八公里以上,形成大湖,长一百二十米的喀喇昆仑公路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