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6篇
地质学   2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三层”软件体系结构作为构建传统信息系统应用的成熟框架,将其应用于GIS,从整体上看是合适的。但同时考虑到地理信息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通用的GIS应用还需要在“三层”体系结构中加入一些额外的功能要求。具体分析了“三层”软件体系结构与地理信息的特殊性之后,参考OGC和ISO/TC211的标准规范,提出了一种通用的GIS应用体系结构,并按照体系结构构建了一个GIS应用实例,证明了结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2.
为揭示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层泥岩在不同含水条件下的蠕变特性,采用YSJ-01-00岩石三轴流变试验机进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含水率的升高和轴向荷载的提升,蠕应变量与瞬时应变量的比值整体上都呈增大趋势,比值范围为0.117~0.985,平均比值维持在0.348~0.480之间;(2)红层泥岩的初始、稳态和极限加速蠕变速率都随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大;(3)红层泥岩的长期强度随含水率的上升而降低,量化比较发现红层泥岩的非线性蠕变程度随含水率的上升而越得到体现。研究了红层泥岩蠕变的非线性特征,提出一个黏弹性模量 ,并引入一个非线性黏塑性体,建立一个新的改进后的伯格斯(Burgers)模型。基于BFGS算法和通用全局优化法对蠕变试验曲线进行辨识,确定模型参数,并进行模型可靠性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3.
由于岩质边坡在长期的地质历史环境中接受改造,形成很多结构面(如层面、裂隙面、节理面),这些"预制的"结构面控制着边坡的变形与发展。在调研工程区域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边坡开挖特征、边坡病害发生情况。对秀龙村边坡的节理裂隙开展了调查分析工作,基于玫瑰花图和赤平投影,结合边坡面产状,得到边坡潜在的破坏模式。以过程机制分析法为基础,分析秀龙村反倾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的基本规律,追溯边坡演变的全过程,为库区节理岩质边坡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应用1996和2002年两期的TM影像资料,对该市6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出该市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区域方向。结果表明:①从1996年至2002年,成都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耕地、未利用土地的大量减少和林地(园地)、城镇、居民建设用地的大幅度增加,而水域、草地面积变化不十分明显;②6年间,成都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比较复杂,其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园地)、城镇、居民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土地之间;③成都市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同时,相同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状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5.
黄晓虎  易武  黄海峰  邓永煌 《岩土力学》2020,41(4):1396-1403
部分降雨型滑坡的地表裂缝会随着变形的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完整配套的裂缝体系,针对此类滑坡的降雨入渗过程,指出沿地表裂缝形成的优势通道而形成的优势流入渗主导着滑坡稳定性的恶化过程,促进变形的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了优势流入渗与地下水位升降、坡体变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以王家坡滑坡为典型案例,分析了优势流入渗通道形成的时空规律及对应的变形特征,发现滑坡累积位移曲线上的变形加速区间呈不规则阶跃状,并将加速区间的起点与终点定义为加速拐点和减速拐点。然后以W3监测点的实际监测资料对滑坡变形过程中的地下水升降特征进行反演并获取对应的稳定性演化规律,发现变形加速区间上的加速拐点和减速拐点与稳定性出现变化的起点和终点相吻合,依此可建立确定变形加速区间的方法,进而获取位移速率阈值。  相似文献   
36.
在深入了解甘肃省岷县—礼县地区金矿成矿特征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对该区进行成矿分析后认为中泥盆统李坝群、中泥盆统西汉水组和中石炭统下加岭组为成矿的有利地层组合;金矿床(点)多出现于花岗岩体外接触带距岩体边缘0.5~5.0km范围内的黑云母化蚀交带中;半径为1.61km的断层影响带为最佳的有利成矿的断层影响范围;Au—As—Ag—Sb—Pb为成矿的有利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组合。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提取了上述各成矿有利因素,进而建立了证据权重模型,选择了地层、岩体、断裂、化探等11个证据因子。在此基础上,根据该区成矿概率的分布进行了成矿远景区的预测,共圈出了7个成矿远景区:Ⅰ.中川岩体北侧;Ⅱ.中川岩体东侧以及中川岩体与碌碡坝岩体所夹区域;Ⅲ.间井岩体南侧;Ⅳ.教场坝岩体南侧;Ⅴ.碌碡坝岩体西侧;Ⅵ.教场坝岩体东侧;Ⅶ.柏家庄岩体南侧。其中前4个远景区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已知金矿床(点),而后3个远景区目前还未发现金矿床(点),预测结果对于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雅安山区耕地后备资源综合生产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雅安大相岭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偏干季风气候区(汉源、石棉),以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气候特点,将雅安分为南部和北部两个亚区,从气候、土壤、灌溉、地形条件入手选择评价指标,并以不同灌溉条件的选择和海拔分级体现南北差异。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素权重,用指数和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最后采用均匀内插法,进行分等定级。评价结果表明,雅安市耕地后备资源以三等和五等居多,其土壤类型以暗棕壤、沙黄泥土、淋溶紫色土、砖红紫色土为主。针对耕地后备资源特点,建议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时,应根据后备资源质量等级及其限制条件,采用不同的开发手段;对有较严重限制因素的耕地后备资源,宜暂缓开发。  相似文献   
38.
初探IDL在地质三维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IDL(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交互式数据语言是进行二维及多维数据可视化分析及应用开发的理想软件工具.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提高和各种"数字化"概念的提出,对地质体的三维建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文章旨在通过利用IDL对一包含4个钻孔和两套地层的地质空间的三维建模过程,初步探讨IDL在地质三维建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9.
不同母质发育的紫色水稻土腐殖质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川中丘陵区紫色水稻土土壤腐殖质碳的剖面分布及其组成特征,探讨了土壤腐殖质与活性有机碳、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表层腐殖质碳含量、HA/FA值同时受母质和水分条件的影响,冲沟上部的淹育性水稻土主要受母质的影响,而冲沟交汇处的潜育性水稻土,则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剖面分布上,土壤腐殖质碳含量、HA/FA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在水分条件的影响下,腐殖质碳含量、HA/FA值表现为淹育性水稻土<渗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2)腐殖质碳、HA、HA/FA值的含量与LO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FA与LOC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3)腐殖质碳、HA、HA/FA与TN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FA与T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40.
大型、专业的无人机遥感已开始广泛应用于大面积地质灾害调查中,本文则以近年来在三峡库区进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多次成功实践为基础,系统总结并建立了一套采用更加简单灵活的小型无人机遥感系统开展单体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特点定制了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的多旋翼小型无人机系统;制定了室内准备、现场作业、快速处理面处理等在内的具体实施流程;提出了像控点布设及测量、航线规划、飞行拍摄过程控制及成果处理等关键技术方法。实践表明,应用以上方法开展基于小型无人机遥感的单体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现场工作时间、强度以及风险,而且可以获得高精度遥感成果及信息,从而真正满足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既“快”且“高效”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