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8篇
  免费   487篇
  国内免费   797篇
测绘学   428篇
大气科学   485篇
地球物理   299篇
地质学   1612篇
海洋学   521篇
天文学   70篇
综合类   308篇
自然地理   36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2篇
  1965年   8篇
  1959年   11篇
  1957年   7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针对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参与者对规划数据的不同种类、不同层次认知需求,本文利用本体思想对包括GIS数据、规划文档、规划图件等多源异构的规划数据进行关系重构,设计本体模型要素的数据语义关系,定义数据间的关联关系,实现基于本体方法的规划领域语义表达算法,方便了各类规划参与者对规划方案认识的交流:同时根据用户特征分类,进行本体关系的逻辑推理,过滤冗余信息,进行多源异构规划数据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22.
黄强盛 《工程地质学报》2002,10(S1):485-488
通过对中尼公路嘉措拉山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性质的分析,确定其为高温多年冻土,热稳定性属不稳定型;并对此多年冻土的整治原则、路基合理高度、路基路面综合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
本系统通过综合应用WebGIS、三维虚拟现实、数据库等技术,对中华文化遗产和旅游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构建了数字化中华文化遗产区域地理信息地图,并对部分文化遗产及景区的进行了三维虚拟数字化展示,为提升中华文化遗产数字化程度和文化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开辟了新途径,为探索具有产业化和示范性运作前景的文化旅游综合服务模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4.
黄美 《地质与勘探》2016,52(5):854-864
广西田东县那矿金矿位于滇黔桂金三角,属于卡林型金矿。本文在对那矿金矿区进行1∶10000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基本上查明了其成矿地质背景,结合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选取Au、As、Sb三种元素为成矿指示元素。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对矿区内指示元素异常的特征、分布与地质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进行异常解释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那矿金矿区中三叠统百逢组中上部粉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是赋矿层位;坡表谷背斜与坡表谷断裂的复合部位为成矿有利部位;硅化、(褐)黄铁矿化、毒砂矿化、高岭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岩化等蚀变为金的矿化标志;圈定的Ⅰ号异常带是矿致异常,其Au元素异常规模大、品位高,是该区找矿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25.
旅游业为海岛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 人类活动也导致水体生态环境恶化, 如水体富营养化加剧、赤潮频发等。文章通过对珠江口东南部典型海岛——庙湾岛和外伶仃岛周边水域丰水期和枯水期现场环境数据与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的对比研究, 分析珠江径流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河口天然海岛周边水体生态的潜在影响。枯水期外伶仃岛和庙湾岛周边水域海水分别镜检鉴定出76种和74种浮游植物, 两个海岛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分别为2.62×104个·L-1和2.08×104个·L-1; 丰水期则分别鉴定出38种和47种浮游植物, 平均细胞密度分别为52.91×104个·L-1和170.57× 104个·L-1。在外伶仃岛和庙湾岛, 丰水期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atatum)均为绝对优势种, 而枯水期两个岛的最主要优势种分别为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和新月筒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 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高于丰水期。两个海岛微型浮游植物相对于其他两个粒级常占据优势地位, 但在丰水期, 小型浮游植物贡献明显上升, 其中外伶仃岛相对于枯水期由16.32%升至26.75%, 庙湾岛则由12.12%升高至24.78%。两个海岛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均仅检出聚球藻(Synechococcus, Syn)和真核微微型藻类(eukaryotic, Euk)两大微微型浮游植物类群, 两者细胞密度分别为~107个·L-1及~108个·L-1量级。与环境因子的对比分析表明, 两个海岛浮游植物的区域分布与季节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季节性差异主要受径流影响强度、影响范围以及相应的盐度、营养盐等环境因素的季节变化所调控。丰水期岛屿屏蔽效应对浮游植物丰度的区域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 无论小型浮游植物还是微微型浮游植物均发现存在迎流面出现丰度高值分布的现象, 但对群落结构的分布影响不明显; 在枯水期, 水体环境很可能主要受人类活动与水体垂直混合扰动的综合影响, 总体上浮游植物分布的区域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6.
以热带库里亚藻(Coolia tropicalis)为研究对象, 在不同锰浓度(0、1、5、10、50μmol·L -1)的人工海水培养15d, 利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研究了其生长和光合作用对不同锰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 1)比生长速率(μ)和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与锰浓度均呈指数关系且对锰胁迫具有相同程度的响应; 2)锰浓度至少大于1μmol·L -1才能维持热带库里亚藻正常的光合作用活性, 当锰浓度低于该浓度时, 光合作用活性(Fv/Fm)在6d后开始下降, 而单位反应中心吸收光能(ABS/RC)和热能耗散(DI0/RC)升高; 两个反应中心之间的电子传递(φE0)及生长并未受影响, 表明此阶段锰缺乏只影响活性光反应中心数量并提高热耗散途径; 当锰缺乏延长至15d时, 胁迫作用显现(F0上升)并且电子传递(φE0)和生长受到抑制, 这阶段锰缺乏使光反应中心关闭且电子传递受阻; 3)锰缺乏的修复损伤比(r/k)并未降低, 表明锰缺乏并未影响热带库里亚藻的光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讨不同树种对养分贫瘠环境的适应策略,以中国亚热带海岸沙地上5种主要树种(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尾巨桉Euca-lyptus grandis x E.urophylla和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  相似文献   
28.
七月骄阳似火,国土人的竞赛热情也欲与骄阳试比热.在乒乓赛场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参赛队员生龙活虎、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矫健身影,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到每一场比赛之中.小小的乒乓球凝聚着选手们奋斗的激情和在场观众们期盼的热忱.  相似文献   
29.
为了全面评价和考核湘江长沙段各洲滩近几年来采取的不同灭螺措施对洲滩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螺情的影响,采用以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查螺方法,2003~2008年对湘江长沙段20个有螺洲滩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2008年与2003年相比,活螺洲滩数、有螺框出现率、钉螺平均密度和活螺率分别下降了40.00%,99.10%,99.74%,51.09%.经统计学处理,各洲滩有螺框出现率(Z=91.560 2,P<0.01)、活螺率(Z=65.133 2,P<0.01)不相同,但年度下降趋势明显.在20个有螺洲滩中,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洲滩5个,占有螺洲滩总数的25.00%;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洲滩逐年减少,感染性钉螺的平均密度和感染率逐年降低,2007~2008年所有洲滩无感染性钉螺分布.湘江长沙段有螺洲滩采取的各种防治措施中,药物与环改灭螺相结合的效果远好于单纯的药物灭螺.各种环改灭螺措施,又以抬洲降滩、翻耕垦种的灭螺效果更持久,更彻底.  相似文献   
30.
海草的种内差异是它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生长策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将现场实测数据和文献记录进行类比以探讨新村湾海黾草(Thalassia hemprichii)的生长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海黾草地下茎伸长速率的差异可以解释该海草生物量和生长的大部分种内差异;新村湾海黾草垂直地下茎和水平地下茎的伸长速率在夏季分别为2.38cm/yr和24.4cm/yr,在冬季分别为1.87cm/yr和29.2cm/yr。海黾草茎枝密度的变化范围是822shootsm^-2至941shoots m^-2,最大值出现在夏季而最小值出现在冬季,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此类似。新村湾海黾草通过交替调节垂直地下茎和水平地下茎的伸长速率以适应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季节变化,从而导致茎枝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的相应变化。通过这样的生长策略,海黾草可以把夏季干旱和冬季光照强度下降对其生长造成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