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所有这些地质灾害现象,都成为困扰人类繁衍生息的自然杀手。在“4·22”地球日到来之际,我们再次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梳理各种地质灾害类型及地质环境保护案例中,进行一次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科普之旅——  相似文献   
92.
戴文远  陈娟 《福建地理》2003,18(3):29-31
永安市旅游业发展较快,但存在诸多问题,并受到周边县域旅游业发展挑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就永安市的旅游市场拓展、产品开发、资源保护以及区域合作等旅游战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3.
以济南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为研究对象,根据济南市生活垃圾的特性,以选择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为目标层,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运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对各个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以确定各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以及各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权重,并进行综合评价,对拟选用的4种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经过分选后,对热值高的可燃烧物进行焚烧处理,对不可燃物以及焚烧残渣进行卫生填理的方案为最优的方案。  相似文献   
94.
2011年11月19日,江苏省国土资源厅邀请专家对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的"泰州市城市规划区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项目进行了评审验收。我国著名地热专家、中国科学院汪集旸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推广中心李宁波主任,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朱锦旗、副院长朱兴贤、总工程师张登明,以及北  相似文献   
95.
由于目前可收集到的纸制1/20万地质图均为北京54坐标系统下的图件,而我们平时提交的都是全国基本8种比例尺图件,而对于矿区范围工程布置等均需要大比例尺的地质图件。本文着重介绍如何利用MapGIS在1/20万地质图中精确迅速地找到矿区范围,实现与基本比例尺的对接。  相似文献   
96.
安磊  黄宁 《中国沙漠》2011,30(3):632-638
 以管状集沙仪为例,数值模拟了它在风沙流结构中的流动特征以及集沙效率。为了使模拟更加符合真实情况,对计算区域的网格进行加密,计算了集沙仪周围的风场,并分析了网格划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分析计算结果,讨论了不同薄膜渗透率对集沙仪周围风场流动特征的影响,以及不同渗透率下不同粒径沙粒的轨迹以及集沙效率。在模拟集沙效率时发现集沙仪薄膜的渗透率是影响集沙效率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分析结果,发现选择集沙仪薄膜的时候应选择渗透率,这样随着沙粒粒径的变化,集沙效率变化趋于稳定。有两个影响集沙效率的重要因素:粒径和集沙仪进口处的流线。当颗粒粒径相对较大的时候,惯性起主要作用,对于粒径大于200 μm的沙粒来说,集沙效率几乎都在90%;当颗粒粒径相对较小的时候,流线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
粉尘干沉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粉尘在地球系统中的循环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而粉尘干沉降是该循环中的关键一环。从粉尘干沉降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粉尘在大气边界层中的运动规律和地表收集粉尘的物理过程;结合颗粒性质,地表特征以及流场条件等因素,对粉尘干沉降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分析并比较了现有的粉尘干沉降方案和实验结果,对影响粉尘干沉降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已有工作的总结和分析,指出了粉尘干沉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8.
利用宜春站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对2014年6月19—22日江西省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1—2.5 km高度的西南急流增强或减弱与下游降水的增强或减弱有较好相关性,其中,较低层1—1.5 km高度的西南急流增强与下游降水增强关系更为密切;1—3.5 km高度的西南急流增强且风速大于12 m/s的较强急流向下层传递,与下游降水增强有较好对应关系,且对降水加强指示提前量约为2 h。2)1 km高度以下的水平风在垂直方向上的风切变(△V)增大为8 m/s以上有利于下游降水增强,当△V为12—20 m/s时,降水明显增强,且△V增大较降水增强提前1—3 h;1 km或0.7 km高度以下△V的增大与下游降水的增强关系较为密切,而1 km或0.7 km高度以上△V增大与下游降水增强关系并不明显。3)指数M、I的大小与下游区域降水量总体呈正相关关系。当指数M、I增大至峰值,且急流指数脉动增强、频率增大时,下游区域降水也将出现峰值,且指数峰值出现较降水峰值提前1—3 h。4)0.5—2.5 km高度的暖平流增强,暖平流的厚度越大,且暖平流之上伴有冷平流加强,越有利于下游区域降水增强;2 km高度以下暖平流逐渐减弱,对应下游区域降水也逐渐减弱;1 km高度以下由冷平流控制,降水则减弱停止。  相似文献   
99.
2013年5月14—16日江西暴雨过程成因及非常规资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GPS/MET可降水量等非常规资料,对2013年5月14—16日江西区域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较强的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是在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西南急流、低涡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2)低层暖湿气流与高层干冷空气的配置有利于热力不稳定能量积聚;稳定度(θse500-850)密集区有利于激发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对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和对流性暴雨的产生起到了触发的作用。3)风廓线雷达监测的超低空西南急流脉动与下风方地区的强降水相对应;该雷达监测的中低层风场特征对辅助分析天气尺度系统演变有一定的参考;风廓线雷达特征表现的强信噪比、较大的垂直向下运动与本站的强降水对应。4)强降水落区基本与可降水量(PWV)等值线密集带相对应;最大雨强常在可降水量值达到最高点之后1—3 h出现;在降水出现前站点的PWV值增幅越大,上升至高位值后维持时间越长,同时又有动力触发,对应该站点降水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100.
近年来新兴的多种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技术都需要倾角作为先验信息,传统的倾角估计方法大都依赖成像剖面,这些方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成像质量的影响,而且空间倾角的三维估计更是依赖于多条线形成的成像体.二元倾角道集因其椭圆形反射波位置对三维倾角具有指示性的特点,可以用作对倾角的估计,这样不仅能避免低质量成像剖面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实现仅依赖一条成像线道集的三维倾角估计.然而该方法会消耗大量人力和时间并且其结果也依赖处理人员经验.二元倾角道集在一个工区中数量庞大,可以为数据驱动特征提取的深度学习算法提供样本支持,因此本文在二元倾角道集的基础上引入深度学习算法,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二元倾角道集和VGG神经网络的倾角提取技术,实现倾角的自动估计,并将倾角应用于菲涅尔带相关孔径的估计中,最后通过某工区实际数据验证对倾角估计的准确性和网络的泛化性能,再将孔径用于稳相偏移来验证倾角在实际数据中应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