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97篇 |
免费 | 445篇 |
国内免费 | 76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7篇 |
大气科学 | 434篇 |
地球物理 | 267篇 |
地质学 | 1536篇 |
海洋学 | 467篇 |
天文学 | 70篇 |
综合类 | 279篇 |
自然地理 | 3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134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156篇 |
2013年 | 145篇 |
2012年 | 129篇 |
2011年 | 128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21篇 |
2008年 | 129篇 |
2007年 | 116篇 |
2006年 | 128篇 |
2005年 | 129篇 |
2004年 | 127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113篇 |
2001年 | 97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60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2篇 |
1965年 | 8篇 |
1959年 | 11篇 |
1957年 | 7篇 |
193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胶东内生金矿成矿期次和成矿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东地区内生金矿的成矿溶液是深溶岩浆连续分异演化而成.成岩成矿作用产生于同一个地质时代,并可分为包括岩浆岩体、脉岩、矿床及其诸成矿阶段在内的早晚两期成矿系列.早期的内生金矿为主生金矿期.晚期为共生—伴生金矿期.早期成矿系列生成时代于156~136Ma之间,晚期为124~100Ma. 相似文献
152.
在有机质厌氧产甲烷过程中,短链脂肪酸的高效转化是关键步骤之一,而铁氧化物对短链脂肪酸的转化具有强化作用。本文以针铁矿和丙酸钠为代表,考察了铁氧化物添加量(40、200、2000 mg/L)对短链脂肪酸产甲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产甲烷效率(89.65%)及最大产甲烷速率(9.95 mL/d)分别发生在40 mg/L针铁矿和2000 mg/L针铁矿的体系中,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产乙酸细菌Petrimonas属与乙酸裂解型产甲烷菌Methanothrix属为优势菌种。添加针铁矿可促进丙酸钠产甲烷过程,其转化途径以乙酸裂解耦合种间直接电子传递为主。 相似文献
153.
裂后充填阶段的碳酸盐岩缓坡沉积已逐渐成为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以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为例,基于最新拼接处理42条二维地震大测线、柯坪地区9个剖面点及12口完钻井测井及取芯等资料,系统开展了其沉积前古构造格局及岩相古地理响应特征、储层宏观分布与内部结构差异等研究。结果表明: 1)沉积期盆内发育“三隆两洼”古构造格局,对肖尔布拉克期碳酸盐岩缓坡体系(组合)内部分异产生明显控制作用,高能颗粒滩及丘滩带分布在古隆起周缘,古洋流进一步复杂化了沉积物构成,划分出塔西南古隆起北缘颗粒滩为主的坡坪式缓坡、柯坪—温宿低隆起丘滩复合体均斜型缓坡、轮南—牙哈低隆起丘滩复合体孤岛型缓坡;2)古隆起周缘中缓坡高能相带构成了肖尔布拉克组储层发育的重要载体,早期云化作用有效保存了原始孔隙,埋藏期以先期孔隙为基础进一步调整改造,预测规模储层主要分布于三大古(低)隆区周缘高能丘滩带内,面积达9×104 km2。不同类型缓坡体系的储层差异明显,其中坡坪式缓坡的颗粒滩储层以Ⅱ类储层为主、分布稳定为特点,最具规模性,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关注区带。基于实例解剖认为,裂后沉降期碳酸盐岩缓坡体系分异具明显受构造控制特点,深化沉积前古构造格局认识是预测有利储集相带的关键,直接影响后续规模储层预测及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154.
莺歌海盆地海相生物气特征及生化成气模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莺歌海盆地浅层第四系-上新统存在丰富的生物气资源,已发现生物气的组成以甲烷和氮为主、干燥系数高达0.99,甲烷碳同位素轻(-65.57‰~-63.14‰)尤其是氢同位素偏重(-172.1‰~-108.5‰)是该区生物气的重要特点.研究表明,该区第四系-上新统海相沉积有机质是生物气的基质,这套源岩的平均有机碳含量约0.4%,有机质中细菌可利用基质以粗纤维、半纤维素和蛋白质为主,特别是有机质生化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氨基酸、乙酸含量异常高,揭示其正处在活跃的生化成气时期;根据模拟实验结果结合本区的地质条件,初步确定生物气生成的主带在35~65℃之间、生化成气下限深度约为85℃(对应井深约2000 m,实际埋深1900 m左右),进而建立了海相生物气的形成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5.
156.
煤成油生成和运移的模拟实验研究 Ⅲ.甾、萜标记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两个褐煤样品进行同时考虑生烃和排烃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本文对其甾、萜标记物的组成、分布和演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生源意义、成熟演化及与自然演化的异同和甾、萜参数作为运移指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7.
158.
159.
160.
我国设计单位在逐步走向国内市场竞争的同时,若干年来,也在逐步进入国际设计市场。由于我国历史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比较艰难地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另一方面,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有待努力解决。我们在近几年参加国外工程项目已经完成或正在实施的马来 相似文献